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马玉

作品数:19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心律
  • 3篇心律失常
  • 3篇心脏
  • 2篇休克
  • 2篇阳性
  • 2篇预后
  • 2篇通气
  • 2篇脓毒
  • 2篇起搏
  • 2篇急性
  • 2篇病人
  • 2篇并发
  • 1篇代谢
  • 1篇蛋白
  • 1篇导管未闭
  • 1篇低血压
  • 1篇电极刺激
  • 1篇动脉导管
  • 1篇动脉导管未闭

机构

  • 15篇上海市长宁区...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9篇黄马玉
  • 2篇何仲海
  • 2篇卢苏梅
  • 2篇李聪
  • 2篇袁凤云
  • 1篇杨琪炜
  • 1篇蔡秋霞
  • 1篇高山
  • 1篇施琳
  • 1篇冯宪真
  • 1篇徐仲卿
  • 1篇毛明韬
  • 1篇张晓明
  • 1篇施渝彬
  • 1篇连靖娉
  • 1篇赵文穗
  • 1篇陈健君
  • 1篇吴晗
  • 1篇吴晗

传媒

  • 4篇基层医学论坛
  • 2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医学写作...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美国中华临床...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2004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4
  • 2篇2002
  • 2篇1999
  • 1篇199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危重病人107例留置胃管的经验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介绍置胃管术的一些实用性技巧。方法回顾笔者近年置胃管术的经验。结果对不同病人、不同的具体情况,针对性采取多种相应措施可顺利置胃管。结论置胃管术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病人的反应,体会操作时的感受,分析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才能保证成功并尽可能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
高山黄马玉
关键词:置胃管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HSP70和硫化氢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检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硫化氢(H2S)水平,并分析其与该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ARDS患者90例,根据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49例)和存活组(4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HSP70、H2S水平,利用APACHE-Ⅱ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评分,利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吸入氧浓度(FiO2)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计算氧合指数.结果: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氧合指数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中肺外源性ARDS患者人数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ARDS患者血清H2S、HSP70水平均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重度ARDS患者血清H2S、HSP70水平显著低于中度患者(P<0.05),中度ARDS患者血清H2S、HSP70水平显著低于轻度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2S、HSP70水平单独检测对ARDS患者预后预测具有一定价值;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85,敏感度为77.60%,特异性为92.90%;多因素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血清H2S水平、血清HSP70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RDS存活组患者血清H2S、HSP70水平显著升高,氧合指数(PaO2/FiO2)降低、血清H2S水平降低、血清HSP70水平降低是ARDS患者30d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可能作为ARDS预后的生物标志.
施渝彬高新海沈扬帆黄马玉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热休克蛋白70硫化氢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基层急诊ICU中应用80例体会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总结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基层急诊ICU中应用经验。方法分析本院急诊ICU应用PetCO2监测的80例患者取得的体会。结果发现了气管插管脱出、呼吸机报警的原因,指导插胃管、经鼻气管插管,帮助了解吸痰效果,指导心脏的胸外按压等。结论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基层急诊ICU中值得推广应用。
黄马玉
关键词: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ICU
多种原因导致通气功能障碍抢救成功一例
通气功能障碍,从病情的发展经过看,小脑胶质瘤所致球麻痹,舌根后坠引起气道阻塞是主要原因,少数病人不能通过体位改变而改善通气。本文介绍了一例多种原因导致通气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阐述了治疗经过,指出如果引起气道阻塞原因不明或...
黄马玉
关键词:通气功能障碍气道阻塞气管切开术病理分析
文献传递
心肌酶谱与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
2011年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检测心肌酶谱与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分为2组:GCS 9 ~ 15分组74例及GCS 3~8分组46例,另设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测定发病3、10h的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将测定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病3h时,急性脑卒中GCS 9 ~ 15分组和对照组比较,心肌酶谱AST、LDH、CK、HFA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CS 3 ~8分组和9~15分组间心肌酶谱AST、LDH、C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A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10h时,急性脑卒中9~15分组和对照组比较,心肌酶谱AST、LDH、CK及H-FA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卒中GCS 3~8分组与9~15分组及对照组比较,心肌酶谱AST、LDH、CK及H-FA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心肌酶谱与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异常值越高,说明病情更严重;H-FABP比心肌酶谱更早更敏感地反映病情.
陈健君张晓明施琳连靖娉黄马玉赵文穗
心脏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评价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行被动抬腿试验(PLR),对照组行容量负荷试验(VE);分别于PLR、VE前后采用心脏超声监测心率、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比较各组间指标的变化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试验前心率、CVP、MAP、CO、S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两组CVP[观察组:(6.2±0.7)cm H_2O(1 cm H_2O=0.098 k Pa)比(5.1±0.6)cm H_2O;对照组:(6.1±0.8)cm H_2O比(5.3±0.7)cm H_2O]、CO[观察组:(4.0±0.7)L/min比(3.4±0.3)L/min;对照组:(3.9±0.5)L/min比(3.5±0.3)L/min]、SV[观察组:(30.7±3.4)m L比(26.4±3.1)m L;对照组:(31.1±3.7)m L比(26.6±2.8)m L]均较试验前显著增加(P<0.05);试验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率、CVP、MAP、CO、S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超声联合PLR能够监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且安全性更高,当患者存在扩容禁忌证时,可以采用PLR预测容量反应性,从而避免容量负荷过载的风险。
李聪冯宪真黄马玉袁凤云卢苏梅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心脏超声被动抬腿试验容量负荷试验容量反应性
动脉导管未闭伴Hill氏征阳性一例
1999年
1.1.患者 女,22岁,1994年入院。活动后胸闷气急7年。1.2.体检神清、气平,发育正常,无紫绀及杵状指(趾)。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向左测扩大,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及背部均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2/6级舒张期杂音。有水冲脉、枪击音。毛细血管搏动征不明显。双侧上肢肘部血压130/70mmHg,双下肢腘窝血压180~220/60~70mmHg。
黄马玉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阳性气急收缩期杂音肺呼吸
脉搏仪结合血气分析估测高铁血红蛋白1例报道
2011年
脉搏仪和血气分析均可以测定血氧饱和度,多数情况下测定结果基本相同,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两者有明显区别。利用两者的异同之处,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便利,如发现高铁血红蛋白异常、动态观察高铁血红蛋白疗效等,现报道1例如下。
黄马玉吴晗
关键词:高铁血红蛋白血气分析血红蛋白异常血氧饱和度
多巴胺治疗心律失常并发的低血压疗效观察
2002年
目的:观察快速心律失常治疗前或治疗中并发不同程度低血压时应用多巴胺的疗效。方法:将快速心律失常并发不同程度的低血压患者分成观察组(16例),对照组(30例)2组,年龄、性别、低血压的原因构成相同,分别使用多巴胺、阿拉明治疗。观察血压、心律变化及达到有效时所需时间。结果:收缩压、舒张压、出院率、死亡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达到有效所需时间,观察组平均7.9±2.9min,对照组15±5.2min,(P<0.01)。结论:多巴胺在快速心律失常合并低血压时应用安全快速有效。
黄马玉毛明韬
关键词:疗效观察多巴胺心律失常低血压
气囊电极锁骨下静脉床旁紧急心脏起搏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71例
1997年
抢救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首选人工心脏起搏术,而尽快、有效地建立临时起搏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近二年我们应用带气囊的临时起搏导管,经锁骨下静脉床旁起搏治疗7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71例患者,男42例,女29例,年龄17~90岁。其中Ⅱ度Ⅱ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2例:双侧束支阻滞、三分支阻滞11例;窦房阻滞、窦性静止等28例,室率≤45次/分,伴有程度不同的黑朦、心绞痛、
何仲海黄马玉
关键词:心律失常缓慢型人工心脏起搏气囊电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