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国云

作品数:12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疫霉
  • 4篇大豆疫霉
  • 3篇孢子
  • 3篇病菌
  • 3篇大豆
  • 2篇冬孢子
  • 2篇腥黑穗病
  • 2篇腥黑穗病菌
  • 2篇疫菌
  • 2篇疫霉根腐病
  • 2篇疫霉菌
  • 2篇印度腥黑穗病...
  • 2篇套式
  • 2篇套式PCR
  • 2篇小麦
  • 2篇栗疫菌
  • 2篇检疫
  • 2篇根腐
  • 2篇根腐病
  • 2篇黑穗病

机构

  • 6篇江苏出入境检...
  • 6篇南京出入境检...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2篇丁国云
  • 7篇王良华
  • 5篇王源超
  • 5篇吴翠萍
  • 3篇粟寒
  • 3篇郑小波
  • 3篇安榆林
  • 2篇徐金祥
  • 2篇吴新华
  • 2篇殷连平
  • 1篇周而勋
  • 1篇杨光
  • 1篇王达龙
  • 1篇马志超
  • 1篇刁彩华
  • 1篇李德葆
  • 1篇王克荣
  • 1篇顾忠盈
  • 1篇季健清
  • 1篇李彬

传媒

  • 6篇植物检疫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菌物系统
  • 1篇浙江农业大学...
  • 1篇检验检疫科学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苏口岸截获大豆疫霉菌的鉴定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叶碟诱捕法从江苏口岸进境的大豆所携带的土壤中,共分离了疫霉12株,选取6个菌株,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致病性、寄主范围鉴定。结果表明,形态观察为疫霉属真菌,接种大豆后可出现典型的大豆疫病症状,且人工接种只侵染大豆、豇豆和菜豆等少数豆科植物。采用大豆疫霉的特异性引物检测表明,所有12个菌株均能扩增出分子量为330bp的特异性条带。结合形态和致病性测定,这些病原菌鉴定为大豆疫霉(Phytophthorasojae)。
王良华丁国云吴翠萍王源超郑小波
关键词:大豆疫霉病原鉴定分子检测
热处理在出入境木质包装检疫、处理及监管工作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顾忠盈刁彩华殷连平丁国云余本渊郝先松王良华季健清杨光戴忠军
按照不同的温湿度和时间指标组合对进出境木质包装进行热处理研究表明:热处理单位可以节省大量的热能源,节约电力资源,提高木质包装除害处理质量,降低不合格产品的出现率;同时在运用该成果建立的监管模式,可以节省时间,加快通关速度...
关键词:
关键词:检疫监管
大豆疫霉根腐病在我国的发生及防治策略
大豆疫霉根腐病(由Phytophthora sojae引起)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及其严重的土传性病害。该病害于1948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首次发现,1955年公开报道后,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拿大、巴西、阿根廷、...
丁国云王良华殷连平
文献传递
大豆疫霉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6年
王良华丁国云王源超郑小波
关键词:大豆疫霉菌大豆疫霉根腐病毁灭性病害大豆生产
大豆疫霉卵孢子致死温度的测定被引量:4
2008年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侵染引起的、危害极其严重的最具毁灭性的大豆病害之一。病原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在条件适宜时导致下一年大豆发生根茎腐烂。病原菌卵孢子也可以存在于患病种皮内,但其在病害循环中的作用还不清楚。卵孢子是大豆疫霉的主要传播方式。本研究中对大豆疫霉卵孢子的致死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使用60℃湿热处理大豆疫霉卵孢子20min或80℃干热处理大豆疫霉卵孢子20min,其萌发率为0,且死亡率为100%。
王良华丁国云吴翠萍王源超郑小波
关键词:大豆疫霉卵孢子致死温度
黑麦草腥黑穗病菌的快速鉴定被引量:4
2004年
从进境美国黑麦草种子中发现一种类似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 (Tilletiaindica )的冬孢子。选取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的特异性引物Tin3/Tin4和黑麦草腥黑穗病菌 (T .walkeri)的特异性引物Tin11/Tin4以及两者的通用引物H4 /H7、H11/H12对样品中的冬孢子进行套式PCR扩增 ,检出该批样品中含有黑麦草腥黑穗病菌 (T .walkeri)。检测灵敏度为 3个冬孢子 ,检测时间约为 6h。与常规检测方法相比 ,工作效率至少提高了 6倍。
吴翠萍吴新华王良华徐金祥粟寒丁国云安榆林
关键词:黑麦草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冬孢子套式PCR
亚,欧,美洲栗疫菌群体结构比较
1998年
采用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7个栗疫菌群体的遗传结构。遗传相似性分析表明中国4个群体间相似性较好。美国群体与意大利群体相似,而且它们与日本群体的相似性优于与中国群体的相似性,表明美国的栗疫苗可能是从日本传入的。总群体的遗传差异为0.160,其中81.3%,由群体内的是引起,16.9%由群体间的差异引起。
丁国云王源超
关键词:栗疫菌同工酶基因流动
栗疫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被引量:6
1997年
采用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方法,从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parasitica的18种酶体系中筛选到9种分辨率高的同工酶。对同工酶的检测结果表明,在中国的北京、辽宁、江西、福建及意大利、美国、日本共7个群体的115个栗疫病菌菌株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X)、细胞色素氧化酶(CCO)、乙醇脱氢酶(A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单态性;α-酯酶(α-EST)、β-酯酶(β-EST)、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为多态性,分别具有10、7、3、3种电泳表现型。通过9种同工酶的凝胶电泳分析,对栗疫病菌的群体结构进行了比较。中国地区4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较大,与美国、意大利、日本群体间的相似性较小;美国、意大利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较大,且它们与日本群体间的相似性大于与中国各群体间的相似性,这一结果表明美国的栗疫苗可能是从日本传人的。病菌群体的遗传变异率为of60,其中83.1%由群体内的变异引起,16.9%由群体间的差异引起。群体间的基因流动值为246。
丁国云王克荣周而勋
关键词:真菌栗疫菌栗疫病
棉花疫病菌和辣椒疫病菌核糖体基因ITS区域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被引量:33
2000年
采用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域 (ITS)通用引物 ,PCR扩增棉花疫病菌、辣椒疫病菌核糖体基因的ITS1和ITS2 ,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 :棉花疫病菌的ITS1和ITS2分别由 2 0 6和 45 3个碱基组成 ,而辣椒疫病菌则分别由 174和 432个碱基组成。棉花疫病菌两个菌株之间ITS1和ITS2的同源性均高达 10 0 % ,而棉花疫病菌和辣椒疫病菌ITS1同源性为 70 9% ,其中中间区域 5 2~ 178bp在两种间变异丰富 ,同源性只有 5 4 3% ;ITS2在两种疫霉菌间的同源性为 70 9% 。
王源超丁国云马志超李德葆
关键词:辣椒疫病菌
大豆黑痣病菌和苜蓿黄萎病菌随车轴草种子传入中国的风险被引量:1
2007年
我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车轴草种子,本文对引进车轴草种子传入大豆黑痣病菌和苜蓿黄萎病菌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为两种病菌随车轴草种子传入我国的风险较高,传入后将对我国的农牧业生产造成一定损失。
丁国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