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恩慈

作品数:23 被引量:41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科委重点资助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PET/C
  • 12篇PET/CT
  • 8篇肝移植
  • 6篇显像
  • 5篇术前
  • 4篇影像
  • 4篇正电子
  • 4篇正电子发射
  • 4篇肝癌
  • 4篇18F-FD...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断层显像
  • 3篇易损斑块
  • 3篇引流
  • 3篇正电子发射断...
  • 3篇正电子发射断...
  • 3篇细胞
  • 3篇活体

机构

  • 22篇天津市第一中...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2篇丁恩慈
  • 19篇沈婕
  • 12篇陆东燕
  • 8篇赵炎
  • 5篇侯莎莎
  • 4篇冯学民
  • 3篇季倩
  • 3篇蒋文涛
  • 3篇秦岚
  • 3篇沈文
  • 2篇张海明
  • 2篇郭建华
  • 1篇姜锦
  • 1篇邵梦麟
  • 1篇王俊起
  • 1篇李佳
  • 1篇李家平
  • 1篇黄黎香
  • 1篇泰岚

传媒

  • 3篇中华器官移植...
  • 3篇国际放射医学...
  • 2篇中国CT和M...
  • 2篇国际医学放射...
  • 2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实用器官移植...

年份

  • 5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F-FDG PET/CT在继发性肾淋巴瘤与肾脏免疫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2022年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对继发性肾淋巴瘤(SRL)的诊断价值,并与肾脏免疫性疾病(RID)进行鉴别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12例SRL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0±15)岁,设为SRL组。同时选取^(18)F-FDG PET/CT显像阳性、最终诊断为RID的患者10例,其中IgG4相关性肾病2例、肾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8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60±10)岁,设为RID组。选取^(18)F-FDG PET/CT显像肾脏正常的健康受检者10例,其中男性5名、女性5名,年龄(55±10)岁,设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和记录肾脏以及肾外组织受累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测量并计算肾脏病变或肾皮质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肾脏病变或肾皮质SUV_(max)与肝脏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_(mean))的比值(SUV_(ratio))及肾外受累组织SUV_(max)。3组受检者SUV_(max)、SUV_(ratio)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RL组与RID组肾外受累病变^(18)F-FDG摄取SUV_(max)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2例SRL患者中,受累肾脏^(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双侧肾脏多发结节与肿物型6例,肾脏弥漫性肿胀型6例,病变摄取^(18)F-FDG均异常增高。10例RID患者中,受累肾脏^(18)F-FDG PET/CT显像均表现为双肾弥漫性肿胀型,肾实质弥漫性^(18)F-FDG摄取增高,与肾脏弥漫性肿胀型SRL表现相似。在肾外受累病变方面,RID组多有常见好发的累及部位,SRL组多伴全身不同组织脏器的受累,分布无规律性。SRL组患者肾脏病变的SUV_(max)、SUV_(ratio)显著高于RID组(21.88±12.04对9.09±3.51、11.38±6.52对3.67±1.12),2组肾脏病变的SUV_(max)、SUV_(ratio)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UV_(max)=3.23±0.39、SUV_(ratio)=1.47±0.2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189、18.361,均P<0.001)。SRL组肾外�
陆东燕丁恩慈胡天鹏沈婕
关键词:肾脏淋巴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氟脱氧葡萄糖F18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18)F-N a F及^(18)F-FDG PET/CT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
2022年
目的探讨^(18)F-NaF及^(18)F-FDG PET/CT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检测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我院心内科患者35例,分别行^(18)F-NaF及^(18)F-FDG PET/CT显像,对显像结果进行t检验。将患者分为心绞痛组与非心绞痛组,对其代谢参数进行秩和检验,统计OCT结果。结果临床资料中腰围在^(18)F-NaF PET/CT显像中阳性组高于阴性组,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4)。在^(18)F-NaF及^(18)F-FDG显像中,冠脉斑块SUV_(max)及TBR在显像阳性组高于阴性组,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18)F-Na F显像中,心绞痛组冠脉斑块TBR在显像阳性组高于阴性组,非心绞痛组冠脉斑块SUV_(max)和TBR在显像阳性组高于阴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18)F-FDG显像中,心绞痛组和非心绞痛组中,SUV_(max)和TBR在显像阴性和阳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15人于冠脉造影时做了OCT,共诊断易损斑块11处,非易损斑块8处。结论^(18)F-Na F较^(18)F-FDG更有望于成为检测易损斑块的重要分子探针。
丁恩慈陆东燕魏利娟沈婕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PET/CT分子探针
^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对肝移植术前肾功能的评估及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99Tc^m-二乙撑三胺五乙酸(DTPA)肾动态显像对肝移植术前肾功能的评估及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接受原位肝移植术的4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其中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5±8)岁。患者移植术前1周内均进行了肾动态显像,围手术期检测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根据术后3 d有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15例)和非AKI组(25例)。对2组患者总肾小球滤过率(GFR)、标准化GFR(NGFR)以及SCr、血尿素进行两样本t检验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总GFR、NGFR预测术后早期AKI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对术前总GFR、NGFR与术前SCr、血尿素的关系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AKI组肝移植术前总GFR、NGFR分别为(58.6±7.7) ml/min、(57.7±7.5) ml·min^-1·1.73 m^-2,均明显低于非AKI组的(77.3±12.3) ml/min、(76.8±12.6) ml·min^-1·1.73 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5.924、-5.981,均P〈0.05)。AKI组术前SCr、血尿素分别为(93.5±13.0) μmol/L、(8.9±4.0) mmol/L,非AKI组分别为(85.8±15.7) μmol/L、(7.0±3.0) mmol/L,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1.604、1.733,均P〉0.05)。总GFR、NGFR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7、0.944,以总GFR〈60 ml/min、NGFR〈60 ml·min^-1·1.73 m^-2为分界值预测术后早期AKI的灵敏度分别为9/15、10/15,特异性均为96.0%(24/25)。肝移植术前总GFR与SCr、血尿素,NGFR与SCr、血尿素均呈负相关(r值:-0.555、-0.391、-0.562、-0.390,均P〈0.05)。结论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能早期发现肝移植患者术前肾功能的潜在损害,总GFR与NGFR可作为预测术后早期AKI的可靠指标。
陆东燕丁恩慈王俊起赵炎沈婕
关键词:肝移植急性肾功能不全99M锝五乙酸盐
碘-125粒子植入联合化学治疗原发舌鳞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化学治疗原发舌鳞癌的局部近期疗效及技术可行性。方法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喉科2012年至2018年间行常规多西他赛、顺铂和氟尿嘧啶(TPF)方案化疗的39例原发舌鳞癌患者中,选取18例同时进行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舌体肿物患者为粒子组,其余21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术后1、3、6、12个月对两组患者行舌体增强CT或MR观察,对局部近期疗效进行评价对比。结果粒子植入联合化疗组局部控制率为83.33%,单纯化疗组局部控制率为42.8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粒子植入术中及术后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且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CT引导下局部永久性植入放射性碘-125粒子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学治疗舌鳞癌,局部缓解率显著提高。方法安全、微创、并发症少、定位精确、近期效果确切。
邵梦麟胡天鹏丁恩慈郭建华沈婕姜锦
关键词:碘-125粒子舌鳞癌疗效
MSCT、IQQA评价肝移植供体术前肝体积的价值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CT手动法、IQQA半自动法、门静脉右支流域法测量右半肝体积与术中移植肝体积的相关性,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79名供体分别以CT手动法及IQQA半自动法测量全肝体积(以CTV全、IQQAV全表示)及右半肝体积(以CTV、IQQAV表示),用门静脉右支流域法测量右半肝体积(以RPVTV表示),并分别将3种术前右半肝体积测量结果与术中右半肝体积(IOV)对比,计算术前所测3种右半肝质量与受体体质量的比例(GRWR),比较其准确性。结果 IQQAV大于IOV,其与IOV的相关性比CTV与IOV的相关性更好。RPVTV与IOV亦有相关性,但相关性不如IQQAV。CTV及IQQAV的GRWR各有1例小于0.8%。结论与CTV相比,IQQAV更准确。
黄黎香丁恩慈沈文季倩蒋文涛龚必焱
关键词:肝移植肝脏体积
18F-FDG PET/CT在肝细胞癌肝移植术前及预后评估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19年
依据受者的一般临床病理因素如病理学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血清肿瘤标志物、TNM分期等对肝细胞癌肝移植的预后进行判断仍不够全面、准确,18F-FDG PET/CT成为肝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18F-FDG高摄取多提示低分化肝细胞癌,有更强的生物侵袭性且预后较差,18F-FDG低摄取多提示高分化肝癌,从而预测肿瘤分化程度。近年来,对PET/CT的研究热点是肿瘤代谢负荷参数,能更好的预测肝癌预后,本文就18F-FDG PET/CT在肝细胞癌肝移植术前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丁恩慈赵炎徐文贵沈婕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肝移植预后
PET/CT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及进展
2022年
原发性肝癌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ET/CT)是一种新型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反映肿瘤的代谢情况,提供更多肿瘤相关信息。影像组学通过高通量提取医学影像中能够描述肿瘤特征的定量特征并进行分析。本文就PET/CT影像组学及其在肝细胞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李越丁恩慈陆东燕沈婕
肝癌肝移植术前及术后PET/CT的代谢负荷参数的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探讨肝癌肝移植术前及术后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代谢负荷参数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5月期间术前、术后均行PET/CT检查的肝癌肝移植患者92例。依据多维尔标准将病灶分为PET阴性、弱阳性、强阳性。测量或计算肝癌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瘦体标准摄取值(SUL),肿瘤代谢体积(MTV),计算肿瘤-纵隔摄取比(TMR),肿瘤-正常肝摄取比(TLR),糖醇解总量(TLG),摄取总量(UVP)等代谢参数,分析其与复发的相关性,并分析了多维尔评分与代谢参数的关系及术前及术后代谢负荷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30例未复发组术前PET的多维尔评分分别为3、4、5分的例数分别为16、7、7例。62例复发,术后复发时间(10.90±10.30)个月。代谢体积参数MTV,TLG,UVP-M,UVP-LB在复发转移组明显增高(P<0.05)。肿瘤多维尔评分较低者肝移植术后预后良好,肿瘤Deauville评分4~5分为复发的重要预测因子。5分的高于4分的代谢参数。复发组的代谢负荷参数高于未复发组。复发组术后复发灶MTV、TLG、UVP-M,UVP-LB低于术前水平。而SUV max、TMR、TLR、SUL与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移植术前应精准评估PET/CT多维尔评分及代谢负荷参数,对于高代谢负荷参数患者,术后应早期行PET/CT检查以提高复发及转移的检出,及时进行相关治疗。
丁恩慈陆东燕魏利娟赵炎沈婕
关键词:肝移植原发性肝癌新陈代谢
18F-FDG PET/CT在活动性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风湿性疾病(RD)是一组可以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以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为基础。18F-FDG PET/CT可以通过半定量分析从分子水平提供功能和代谢信息,反映活动性RD的炎症程度及受累范围,且能够评估疗效。就18F-FDG PET/CT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柱关节病、风湿性多肌痛、复发性软骨炎、系统性血管炎、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成人斯蒂尔病等活动性RD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陆东燕丁恩慈沈婕
关键词:风湿性疾病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炎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无创检测的分子影像研究进展
2022年
随着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增高,中风呈年轻化趋势。提前识别易损斑块、防止其成为罪犯血管是心血管病预防的重要方向。分子影像探针用于早期无创性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它们能从代谢、分子层面实时地探寻在体状态下的病生理过程,检测炎症和微钙化等微观过程,无创地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斑块的代谢情况,监测斑块进展及治疗效果,并探寻它们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性,对及时改善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管理体系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丁恩慈陆东燕魏利娟沈婕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分子影像PET/CT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