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冬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人权
  • 3篇公约
  • 3篇国际人权
  • 2篇政治
  • 2篇政治参与
  • 2篇人权公约
  • 2篇司法
  • 2篇网络民主
  • 2篇两会
  • 2篇民主
  • 2篇国际人权公约
  • 1篇道德
  • 1篇舆情
  • 1篇正当
  • 1篇证成
  • 1篇之于
  • 1篇直接民主
  • 1篇秩序
  • 1篇中国人权
  • 1篇人权法

机构

  • 8篇西南政法大学

作者

  • 8篇严冬
  • 1篇张永和

传媒

  • 1篇天津行政学院...
  • 1篇河北法学
  • 1篇思想战线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河北经贸大学...
  • 1篇四川文理学院...
  • 1篇中国人权评论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论软法的力量--基于国际人权公约视角的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20世纪90年代,就国际法层面上的软法效力问题有过一场讨论,但并未形成一致意见。当前,国际人权保护有了新发展,而作为软法的国际人权公约,其效力究竟如何,有必要进行一次定性。作为软法的国际人权公约,其力量在于道德感之上商谈的过程,国家理性驱使国家通过作为介质的道德和商谈达成共识,加入和遵守国际人权公约,进而形成一种称之为软法的力量,对国家行为产生一种强大的约束力。
张永和严冬
关键词:软法人权道德商谈
论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
2008年
针对我国《公司法》对公司僵局的不明确定义,借鉴国外相关立法规定,提出了解决公司僵局的原则性规定,着重探讨了司法介入的合理性及前提、股东的解散请求权及相关立法规定、法院强制解散、股权转让等司法救济问题。
严冬
关键词:公司僵局司法救济救济原则司法解散股权转让
审判质量管理的“满意”与“公正”之间被引量:1
2012年
公众对案件的"满意度"与"司法公正"的内涵本身存在的原理性冲突,当事人对事件结果公正的不同理解、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导向,直接影响着公众对司法案件的认识和评价。一旦舆情被某种因素引导,社会舆论就容易发展趋向于一种或几种极端的论调,产生"群体极化"现象。其中非理性的部分社会舆情将产生巨大的力量,可能引发"满意"与司法公正的较量。"河北王朝案"就是发生在审判质量管理背景下舆情与司法的一次激烈冲突。因此,应弱化以"满意度"作为案件质量评估的指标,从而回归司法独立、司法公正的本质。
严冬
关键词:满意度舆情司法公正审判管理
人权的价值与位阶——基于国际人权两公约的研究
早在上世纪中期《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过程中,中国推进了普遍的人权价值。1997年10月27日我国政府签署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2001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了批准的决定。而1998年10月5日签署的《公...
严冬
关键词:人权价值
文献传递
蔡和森关于中国革命正当性之证成路径被引量:1
2012年
蔡和森活跃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蔡和森沿着"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中国"的路径,首先批判传统儒墨思想,用新道德观、新义利观对传统伦理注入了价值逆反,形成了民主主义革命观;而后,蔡和森受陈独秀、李大钊的西方近代革命思想影响,吸收马克思主义革命说;同时,蔡和森与毛泽东探讨革命的手段与目的,结合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形,提出"马克思主义综合革命说与进化说"的理论,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正当性。文章围绕秩序、法制与革命,梳理蔡和森论证中国革命正当性的路径。
严冬
关键词:秩序马克思主义
国际人权法之于中国人权法制建设的历时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二战以后,国际人权进入空前发展的阶段。经历了面临世界范围内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形态的对立,国际人权法开始推动普遍的人权价值。60年间,中国人权法制建设在国内法与国际法层面有着紧密的关联。中国加入国际人权公约是一个后发的、稳步向前的过程。1971年,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开始进入国际人权公约领域。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权法制建设重新起步,加入了人道法以及少数群体、特殊群体的国际人权公约;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中国的人权保障制度有了深刻的发展,并加快了加入国际人权公约的进程。当前,中国在人权法制建设中致力于构建人权话语体系,寻求人权普遍性与地方性的结合。
严冬
关键词:国际人权公约冷战人权法制
网络民主视角下的政治参与研究——以“网上两会”(2009年~2013年)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网络民主是非正式的政治参与。随着网络民主对民主政治的推进,两会开始运用网络与民众互动,"网上两会"应运而生并成为中国独有的网络民主实践形式。网络民主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直接民主,当前存在着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难题。"网上两会"不是投票选举、提案和民主决策,民众通过网络监督政府行为,试图对政府决策形成一种导向。网络民主不能独立成为一种民主模式,仅是对现行民主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严冬
关键词:政治参与网络民主直接民主
网络政治参与的民主性分析——以2009~2012年“网上两会”为例
2012年
随着网络民主对民主政治的推进,两会也开始运用网络与民众互动,'网上两会'应运而生。这种形式的网络民主不是投票选举,不是提案,不是民主决策,而是直接民主的一种形式,是民众非正式的政治参与。民众通过网络,监督政府行为,试图对政府决策形成一种导向。网络民主并不能独立成为一种民主模式,仅仅是对现行民主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同时,由于中国社会的特殊历史背景,'民主'观念带有浓厚的本土意蕴。以'网络民主'的形式反映出来的民意结果并不直接指向民主本身,而指向了民生问题。
严冬
关键词:政治参与网络民主民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