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峻

作品数:13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2篇动脉瘤
  • 2篇预后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栓塞
  • 2篇重症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 2篇外伤
  • 2篇网膜
  • 2篇下腔出血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特征
  • 2篇颅内
  • 2篇膜下
  • 2篇脑动脉
  • 2篇脑动脉瘤

机构

  • 10篇广西医科大学...
  • 4篇桂林医学院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作者

  • 13篇严峻
  • 7篇肖绍文
  • 5篇廖兴胜
  • 5篇罗昱
  • 4篇卢桂花
  • 3篇阳永东
  • 3篇阮玉山
  • 3篇陈前
  • 3篇李深誉
  • 2篇余良
  • 2篇李希圣
  • 2篇吴修富
  • 1篇潘文辉
  • 1篇韦钰晴
  • 1篇李深誉
  • 1篇李杰华
  • 1篇谢小薰
  • 1篇贺菽嘉
  • 1篇林永达
  • 1篇龚坚

传媒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蛇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垂体腺瘤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白细胞分化抗原147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检测垂体腺瘤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的表达,关注二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经病理确诊的垂体腺瘤手术患者48例为观察组,6例尸检中留取的垂体(腺垂体)为对照组,均留取术后石蜡包埋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HIF-1α、CD147和VEGF的表达。结果观察组HIF-1α、CD147和VEGF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HIF-1α、CD147和VEGF的表达与是否为侵袭性垂体腺瘤、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均P<0.05),而三者均与是否为功能性的腺瘤无关(均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HIF-1α、CD147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垂体腺瘤中HIF-1α、CD147和VEGF表达升高可能与肿瘤侵袭性生长有关。HIF-1α、CD147均与VEGF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李深誉阳永东黄蕃俊陈前罗朗昭严峻
关键词:垂体腺瘤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tSA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9月~2016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44例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反复腰穿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与预后。结果临床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脑积水、继发癫痫与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G0s评分比较,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大大避免了反复腰穿的繁琐,可有效缓解患者头痛、快速清除血性脑脊液、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且病情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李深誉严峻黄蕃俊陈前吴修富韦开亮阳永东
关键词: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穿过矢状窦针形金属异物一例
介绍了穿过矢状窦针形金属异物一例,患者因'反复晕厥1周余'入院.患者一周前反复出现晕厥多次,每次发作数分钟,清醒后如常,无抽搐.体格检查:神清语利,头颅检查未发现有外伤的瘢痕,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颅X光正侧位片显示...
严峻肖绍文
关键词:颅内金属异物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与复发的关系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分析影响脑胶质瘤患者复发的因素.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肿瘤精子蛋白32前体(OY-TES-1) 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胶质瘤复发的因素.结果 复发性脑胶质瘤OY-TES-1 mRNA阳性率为57.50%(46/80),OY-TES-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3.75% (27/80).多困素分析显示首次病理级别和OY-TES-1 mRNA表达水平是影响胶质瘤复发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检测OY-TES-1 mRNA有助于检测胶质瘤复发时间.
严峻卢桂花阮玉山廖兴胜罗昱肖绍文
关键词:脑胶质瘤复发预后
老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0例大面积脑梗死行去大骨瓣减压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在发病48 h内行大骨瓣减压术的老年患者中,16例中线移位<25 mm,24例行颅骨修补术。颅骨修补前后并发脑积水的病人分别是14例和10例。结论中线移位<25 mm是老年患者颅骨修补前后并发脑积水的重要相关因素。此外,颅骨修补术前脑积水的形成和修补术后脑积水进行性发展显著相关。术前和术后并发脑积水都和预后不良有关。中线移位<25 mm的老年患者应避免并发脑积水。
严峻阮玉山罗昱廖兴胜余良卢桂花肖绍文
关键词:脑梗死去骨瓣减压脑积水
颅内外沟通和非沟通Rosai-Dorfman病2例并文献复习
2014年
目的探讨颅内外沟通和非沟通Rosai-Dorfman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的2例RD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外科手术、放射和类固醇治疗方法。结果 2例患者均达到颅内减压及明确病理性质,分别随访1 y和6 m无复发。结论对于大脑凸面非沟通瘤手术难度不大的病变,建议积极全切病变组织。对于颅底沟通的巨大复杂部位的病变,采用活检结合放射治疗和类固醇替代治疗。
严峻卢桂花罗昱廖兴胜余良肖绍文
关键词:ROSAI-DORFMAN病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及术后随访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经验,通过术后随访评价其近远期疗效,为治疗制定合理的策略。方法:对25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方式及影像学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颅内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栓塞效果:瘤腔完全栓塞19枚,不完全栓塞6枚。术后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为栓塞术后6个月-4年,动脉瘤未复发20枚,动脉瘤复发5枚。不完全栓塞的颅内动脉瘤术后复发率较高;宽颈动脉瘤难于致密填塞,栓塞术后动脉瘤复发率较窄颈的高。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致密栓塞是防止动脉瘤再破裂和复发的首要原则。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应采用个性化方案。
李希圣李深誉严峻邱玉发
关键词:脑动脉瘤栓塞治疗
三维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在诊断老年术后残余或复发性动脉瘤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三维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3D-CTA)与当前的"金标准"数字减影造影术(DSA)在术后残余或复发性动脉瘤诊断中各自准确性。方法对56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老年患者进行3D-CTA检查,用ROC曲线来比较3D-CTA与DSA的诊断性能。结果 56例老年患者中有69个动脉瘤被发现,DSA检测到8个残余脑动脉瘤,3D-CTA检测到7个残余脑动脉瘤。3D-CT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1.25%和97.92%,准确度为95.54%。ROC曲线下面积(AUC)是0.928,ROC分析发现3D-CTA诊断性能好。结论研究认为3D-CTA可作为老年病人术后残余动脉瘤检测的替代方式。3D-CT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十分接近传统DSA检测方法。3D-CTA作为一种性价比高、非侵入性的方法,非常适用于老年病人,对初始和长期评估残余动脉瘤可以替代DSA的检出手段。
严峻卢桂花阮玉山廖兴胜罗昱肖绍文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儿童颈髓区巨大动静脉畸形1例(英文)
2014年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复杂的血管病变,是由于没有毛细血管床的脑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异常连接引起的病灶[1]。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表现有大出血、癫痫、神经功能障碍或头痛,但大部分患者无特异性症状,因此容易漏诊、误诊。手术切除、血管内治疗和放射治疗是动静脉畸形的选择疗法。血管内治疗可以作为其他难以治愈的脑动静脉畸形,或者作为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前的辅助治疗,以减少脑动静脉畸形的血供或促进其收缩,进而促进手术切除或消融[2]。该病引起的颈部疼痛在儿科未见报道。我们收治1例颈髓区巨大动静脉畸形患儿,表现为持续性颈部疼痛并出现癫痫和呕吐症状,经采取分段外科胶栓塞术(第一次部分栓塞术后观察1年再行第二次栓塞),达到动静脉畸形的治愈。
肖绍文路星严峻韦总当龚范勇
关键词: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儿科
癌睾丸抗原OY-TES-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抗体血清学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预后差,生存率低。近年来,以利用癌睾丸(cancer-testis,CT)抗原作为靶抗原行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而OY-TES-1是CT抗原家族中的一员。本研究拟了解OY-TES-1在脑胶质瘤中的mRNA表达及其抗体出现情况,探讨将OY-TES-1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及辅助诊断的可能性。方法:收集51例脑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标本及配套血清,107例健康人血清。通过RT-PCR,从mRNA水平研究OY-TES-1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患者及健康人血清OY-TES-1抗体;同时对OY-TES-1 mRNA的表达及血清抗体出现的临床意义做初步分析。结果:在脑胶质瘤患者中OY-TES-1 mRNA阳性率为80.4%(41/51),血清OY-TES-1抗体阳性率为15.7%(8/51),健康人血清则为阴性。OY-TES-1 mRNA的表达和血清抗体的出现均与脑胶质瘤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级、肿瘤大小等临床指标无关。结论:OY-TES-1在脑胶质瘤中存在较高的表达,并能引起部分患者的体液免疫反应,有望作为胶质瘤免疫治疗的靶抗原。
李希圣严峻罗彬贺菽嘉范蓉林永达罗昱肖绍文谢小薰
关键词:OY-TES-1胶质瘤免疫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