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晓江
- 作品数:76 被引量:104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梁实秋中庸翻译观研究
- 翻译研究主要涉及翻译理论、翻译史与翻译批评等方面的内容。本论文选题属于翻译史研究中的翻译家研究范畴。以史为鉴、以人为本,因此追溯中国翻译史上杰出的翻译家们的翻译活动,挖掘并且探讨他们的翻译经验和翻译观念,不仅有助于理解中...
- 严晓江
- 胡适与梁实秋译莎
- 2010年
- 梁实秋的汉译《莎士比亚全集》在中国现代翻译史和莎学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梁实秋的译莎活动与胡适的影响密切相关。作为翻译赞助者,胡适积极倡导并且十分关注梁实秋译莎,主张译者以原语文化为依归,以异化策略为主进行翻译;胡适制订了详细的翻译计划,同时给出了具体的翻译指令;在译文文体的采纳与注释的使用等方面,两人的意见并不完全一致。赞助者的翻译要求对于译者的翻译目的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起着重要作用。
- 严晓江
-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早寒江上有怀》意象英译比较分析
- 2022年
-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中的意象独具特色。意象是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译者在翻译意象时,应利用已有知识充分理解原文,把握源语与目标语的特点,从语言和文化的层面对原文进行全面分析。译者可以运用保留意象、改写意象和省略意象的方法再现原诗风韵。
- 赵倩玉严晓江
- 关键词: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意象英译
- 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促进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被引量:3
- 2005年
- 近几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在注重阅读能力的同时逐渐地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但是在翻译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英语综合性实用能力的发展.
- 严晓江
- 关键词:英语教学改革英语翻译教学大学英语教学高校经济建设
- 张柏然中国特色翻译思想的诗学启示被引量:1
- 2021年
- 张柏然中国特色翻译思想对彰显典籍翻译研究的诗性特质和民族风格具有指导意义。借鉴中国传统诗学的"志情""象境""形神""隐秀"等核心要素,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译论与中国古代文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志情交织,境生象外,尚形重神,隐秀相生,这4个方面是考察典籍翻译活动以及进行翻译批评的诗学依据,折射出典籍翻译研究的诗性思维、感悟哲学、人文情怀和思想深度。
- 严晓江
- 关键词:典籍翻译中国传统诗学民族性
- 《楚辞》英译的中国传统诗学内涵
- 《楚辞》以及屈原精神渗透着爱国、忠诚、美政、求索、修洁等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诗学在文化传播与交流中起主导作用。"志""情""形""境""神"是中国传统诗学话语的重要支柱,《楚辞》及其英译活动与这五大范畴具有通约性。杨宪...
- 严晓江
- 关键词:《楚辞》中国传统诗学
- 文献传递
- 典籍英译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传承被引量:3
- 2019年
- 典籍英译旨在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价值观以及中国文明的精神。译者应树立“文化翻译观”,合理使用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归化策略在典籍英译初期更容易被目标语读者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异化策略有助于彰显中西文化差异,在当今时代更应被推崇;由于读者对象不同以及典籍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其复译工作十分必要;在典籍英译实践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典籍英译理论建设,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形成翻译理论形态的多元化。
- 严晓江
- 关键词:典籍英译文化翻译观
- 《楚辞》英译的隐美与秀美
- 《楚辞》之美在于重旨、复意之隐美以及独拔、卓绝之秀美的和谐统一。杨宪益与戴乃迭、孙大雨、许渊冲、卓振英的《楚辞》英译本在展示原文的隐秀天成方面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体现了'中和之美'的翻译观。译者们在深刻理解原文哲理情思以及...
- 严晓江
- 关键词:楚辞秀美
- 论《楚辞》的叠词翻译——以许渊冲《楚辞》英译本为例被引量:5
- 2013年
- 《楚辞》丰富多彩的叠词是意美、音美、形美的和谐统一。叠词翻译应在正确传递原文深刻意蕴的基础上,同时兼顾英语的表达方式和读者接受心理,使这一充满中国文化特色的语言现象和修辞艺术以目的语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英语语言文化当中。翻译家许渊冲充分发挥译语优势,主要采用单词重复、韵式借用、平行结构、弃形存意的方法,努力再现原文叠词的美学情致和抒情色彩。这几种翻译方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文化传播与交流"为目的。
- 严晓江
- 关键词:《楚辞》叠词翻译
- 梁实秋的译学思想简论——以梁译《莎士比亚全集》为例被引量:2
- 2009年
- 梁实秋的译莎活动渗透着他的翻译思想。他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译莎,重视译莎前的准备工作,主张翻译与研究相结合,注重译文内容的信实可靠;他采取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力求恰切适度,体现了翻译的"中庸"之道;他强调美善相谐的审美理念,注重文学与道德的关系,同时也努力追求美的形式。
- 严晓江
- 关键词:译学思想《莎士比亚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