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玲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科研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引导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衰竭
  • 3篇肝病
  • 3篇肝衰
  • 3篇肝衰竭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乙酰半胱氨酸
  • 2篇急性肝
  • 2篇急性肝衰
  • 2篇急性肝衰竭
  • 2篇肝炎
  • 2篇肝硬化
  • 2篇氨酸
  • 2篇半胱氨酸
  • 2篇N-乙酰
  • 2篇N-乙酰半胱...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性
  • 1篇胆汁性肝硬化
  • 1篇血清

机构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乔玲
  • 4篇段钟平
  • 3篇李亚明
  • 2篇陈义森
  • 2篇高冀蓉
  • 2篇陈煜
  • 2篇侯维
  • 1篇武志明
  • 1篇李卓
  • 1篇耿楠
  • 1篇李侗曾
  • 1篇金荣华
  • 1篇孟忻
  • 1篇张培豪
  • 1篇任锋
  • 1篇虞岱斌
  • 1篇郎振为
  • 1篇赵军
  • 1篇刘旭华
  • 1篇王颖

传媒

  • 2篇传染病信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国外医学(流...
  • 1篇天津医药

年份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猪急性肝衰竭的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动物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雌性中国实验小型猪14头。随机分为对照组(6头)和治疗组(8头),应用D-氨基半乳糖1.2g/kg,静脉滴注,诱导制备药物性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治疗组给予NAC治疗,对照组同期给予生理盐水。观察比较2组动物一般状况、生存时间、生理指标、生化指标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在某些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部分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ALT、AST和总胆红素含量明显较低,凝血酶原活动度较高,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其他生化指标,如血氨和内毒素水平有一定下降;在组织病理学上,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炎症有所减轻。结论NAC治疗非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衰竭仍然可以改善肝功能和炎症反应,内毒素血症得到一定改善。
乔玲任锋张培豪丁美赵军陈煜武志明段钟平
关键词:N-乙酰半胱氨酸肝衰竭动物模型
药物性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建立用于人工肝实验研究的急性肝衰竭大动物模型。方法应用中国实验小型猪13头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组(n=3)给予1.0g/kg的D-氨基半乳糖;中剂量组(n=6)给予1.2g/kg的药物;大剂量组(n=4)给药剂量为1.5g/kg。观察比较每组动物的一般状况、生存时间、生理生化指标、颅内压、组织病理等方面的变化,从中得出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较稳定方法。结果低剂量组动物在给药后均出现一过性的肝功能损害,未出现肝昏迷表现,在给药后3~4d肝功能开始恢复,约1周后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所有动物均存活;高剂量组的动物肝损害出现时间早,损伤剧烈,存活时间短(24.8±5.3h),均死于严重的肝衰竭。中等剂量组的动物在给药后12h各项指标开始变化明显,在给药48h时损伤达高峰,存活时间为67.9±9.4h,最终死于严重的肝衰竭。结论应用药物方法能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其中D-氨基半乳糖1.2g/kg的给药剂量建立的模型稳定性好,且能较好模拟临床急性肝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作为人工肝治疗的实验平台。
乔玲李亚明张晶虞岱斌陈煜段钟平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D-氨基半乳糖
肝功能衰竭细胞治疗的前景
2004年
肝功能衰竭(简称肝衰竭)时的细胞治疗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其中包括独立的肝细胞移植、体外基因治疗和生物型人工肝技术。在肝脏再生领域和造血干细胞作为“再生药物”应用等方面的进展,说明另一种细胞资源正处于研究中。在实验和临床应用中,异基因原始细胞、肿瘤源性干细胞、永生性肝细胞和干细胞的优、缺点已经有所体现。人工肝的机械组件、肝脏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的交替发展进步,以病原学和肝病发展阶段为基础来选择治疗方案,将使肝衰竭的治疗更有希望。
李亚明乔玲段钟平
关键词:肝细胞肝功能衰竭细胞治疗肝衰竭细胞移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重叠综合征(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肝组织病理学的特点。方法对124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修订的诊断标准,筛选出19例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分析比较PBC/AIH重叠综合征和单纯PBC、AIH患者的临床表现、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124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19例PBC/AIH重叠综合征,单纯PBC55例、AIH49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1例,分别占15.32%、44.35%、39.52%和0.81%。PBC/AIH重叠综合征实验室检查具有AIH的特点,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免疫球蛋白G的明显升高,同时具有PBC的特点,如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免疫球蛋白M的显著增高;自身抗体检测可见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M2抗体阳性;肝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兼有PBC和AIH的特点,如界面炎和碎屑样坏死,汇管区浆细胞浸润,胆管不同程度病变。结论PBC/AIH重叠综合征并非罕见,它的临床表现、肝组织病理学具有PBC和AIH的双重特征,应对此病充分认识,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
高冀蓉乔玲李侗曾刘旭华王颖孟忻侯维李卓陈义森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
N-乙酰半胱氨酸的作用机制及在肝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07年
N-乙酰半胱氨酸是细胞内还原性谷胱甘肽的前体,是一种含有巯基的抗氧化剂。本文主要综述了N-乙酰半胱氨酸作用机制及在肝病中的应用,包括其在醋氨酚中毒、重型肝炎与肝衰竭、抗乙型肝炎病毒等方面的治疗作用,说明N-乙酰半胱氨酸是一种有广泛应用潜力的药物。
乔玲李亚明段钟平
关键词:N-乙酰半胱氨酸肝病
血清标志物阴性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检查的价值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了解肝组织中肝炎病毒检测对血清肝炎病毒标志阴性患者病原学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7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经定量PCR检测HBV-DNA和HCV-RNA,同时全部病例均行肝活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肝组织分别进行乙、丙型肝炎病毒抗原检测。结果:67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DNA定量均小于1×104copies/mL,HCV-RNA定性均阴性。肝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BV阳性3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11例,中毒性肝病9例,隐源性肝炎者11例。8例肝组织病理变化符合肝硬化,其中5例HBV阳性,3例病因不明。结论:在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及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的原因不明肝炎中,HBV感染仍然是其主要病因,肝组织活检对进一步明确血清标志阴性肝炎的病因十分重要。
高冀蓉李俊红侯维金荣华耿楠乔玲郎振为李卓陈义森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活组织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