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倩 作品数:9 被引量:35 H指数:3 供职机构: 沧州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沧州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多普勒超声观察心房颤动患者电转复后的左心房功能 2003年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患者电转复后左心房收缩波峰的变化。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声对 30例心房颤动患者电转复律后于半小时、2 4小时、1周及 2周分别测量二尖瓣囗处舒张期血流频谱。结果 2 2例心房颤动患者二尖瓣血流频谱 A峰流速电转复后半小时由 0 .2 9± 0 .12 m/s增至第 2周 0 .60± 0 .16m/s( P<0 .0 0 1) ;6例患者 2周后 A峰恢复正常 ;2例患者转复后 2周末 A峰未出现。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电转复律后左心房功能大多能得到改善 ,少数病例出现左心房机械功能“顿抑” 于三新 李丽 孙剑 于倩关键词:多普勒超声 心房颤动 电转复 左心房功能 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脏病责任血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及超声心动图与缺血性心脏病责任血管的相关性。方法:缺血性心脏病患者2 5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以造影检查结果作为评价标准,将ECG及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结果与缺血性心脏病责任血管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发病率高,占73.93%,单支病变组中以前降支发病率高,占63.59%;ECG及超声心动图阳性改变与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有预测预测价值(P=0.000);ECG阳性改变对预测前降支狭窄敏感性有高于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趋势,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9);超声心动图阳性改变对预测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ECG及超声心动图阳性结果与缺血相关责任血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但阴性不能排除缺血性心脏病。 于倩 袁琛 张坤 石伟 张军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 责任血管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研究缺血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异常改变,对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旨在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再认识。方法选取缺血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654例,将冠状动脉造影所获得的结果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异常改变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2、14.36,均 P <0.01)。心电图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敏感性为71.46%,特异性为27.47%,假阳性率为62.26%,假阴性率为28.50%;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敏感性为61.27%,特异性为27.08%,假阳性率为72.91%,假阴性率为38.72%。(2)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检查改变多出现在8个以上导联,心电图胸前导联终末正向 T 波发生率均高于90%,Ⅲ导联心电图 fQRS 波群或低电压改变,约占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的82.61%,AVR 导联 ST 段抬高约占发作心电图的56.52%。结论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异常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心绞痛急性发作期心电图有特征性波形改变。 于倩 李丽 左秀英 张军关键词:心绞痛 心肌缺血 心电描记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非梗死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对缺血相关冠状动脉的价值分析 2016年 目的:通过研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非梗死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对缺血相关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658例,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造影结果对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非梗死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对缺血相关冠状动脉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高,特异性分别为67.76%,85.3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90.33%、93.65%,但敏感性低,分别为: 43.47%,31.12%.当冠脉狭窄50~70%时非梗死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79%、88.35%,狭窄71%~90%时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3.98%、60.88%,当狭窄〉90%时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6.28%,60.79%,表明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高于非梗死心电图.结论:冠状动脉病变与非梗死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对病变有价值. 于倩 左秀英 李丽 张军关键词:冠心病 超声心动图 肢体导联心电图对冠状动脉回旋支病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肢体导联心电图对冠状动脉回旋支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1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单纯回旋支病变患者300例,记录其静息时与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肢体导联心电图异常改变时回旋支病变的特征。结果静息状态下回旋支病变肢体导联心电图对回旋支狭窄的敏感度为36.00%,特异度为84.76%,准确度为60.98%。心绞痛发作时,肢体导联心电图改变以Ⅰ导联ST段压低最多见,约占发作心电图的90.22%。Ⅱ、aVF导联ST段压低约占发作心电图的67.39%、67.39%;Ⅲ导联很少出现ST段压低,多为正常或略抬高,约占发作心电图的90.22%;aVR多无异常改变,约占发作心电图的70.65%。结论静息状态下肢体导联心电图对回旋支病变的特异度高,但敏感度低;心绞痛发作时肢体导联心电图Ⅰ、Ⅲ导联对回旋支病变有预测价值。 于倩 张昆 石伟 袁琛 张军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心电描记术 心电图与缺血相关冠状动脉关系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非梗死心肌缺血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心电图的异常改变与缺血冠状动脉的相关性。通过观察心电图的变化规律与相关缺血冠状动脉的关系,寻找对缺血冠状动脉具有预测价值的心电图指标和参数,在行冠状动... 于倩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 冠状动脉狭窄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总结严重冠状动脉病变NSTEMI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271例N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于症状发作时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比较心电图QRS时限、ST段下移、ST段压低、T波倒置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应关系。结果 ST段下移幅度≥1 mm患者三支/三支+左主干病变数目显著多于ST段下移幅度<1 mm的患者(P<0.05),ST段下移导联数≥6个的患者三支/三支+左主干病变数目显著多于下移导联数<6个的患者(P<0.05)。QRS波时限≥100 ms的患者三支/三支+左主干病变数目显著多于QRS波时限<100 ms患者(P<0.05)。T波无倒置、T波倒置<2 mm、T波倒置≥2 mm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心电图ST段下移≥1 mm、ST段下移导联数≥6个、QRS时限≥100 ms,提示N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较多,可推断其心肌缺血严重,预后不良。心电图T波倒置对NSTEMI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评价无明显作用。 张昆 于倩 石伟 张军 左秀英 袁琛关键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对缺血相关冠状动脉预测价值的研究进展 2012年 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严重损害人类健康和危及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与体表心电图比较,使心电图早期判断冠状动脉病变位置成为可能。现对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造影改变的相关性,及其对缺血相关冠状动脉的预测价值作一综述。 于倩 王君 袁琛 张军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单支病变 多支病变 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及其与病情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不同脑梗死部位的心电图检测结果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2015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统计不同梗死部位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分析心电图异常患者的病死率及病情分型情况。结果 130例脑梗死患者中心电图异常85例,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65.38%。心电图异常主要为ST-T段改变。梗死部位为脑干与丘脑-基底节区的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75.68%,75.00%)明显高于单个脑叶梗死的患者(50.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患者病死率(10.59%)以及中重度神经系统损伤比率(24.71%)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的脑梗死患者(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中心电图异常的比率较高,脑干与丘脑-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异常的脑梗死患者病死率以及重度脑损伤发生率高。 张昆 于倩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心电图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