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 作品数:13 被引量:65 H指数:5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电针干预对糖尿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小鼠线粒体分裂的影响 2023年 目的 观察电针干预对糖尿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小鼠线粒体分裂的影响。方法 39只体重(20±2)g的4~6周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高脂高糖饮食16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周后空腹血糖≥11.1 mmol/L,即为2型糖尿病实验动物(无小鼠死亡),随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3只。对照组除抓取与固定外不做其他干预;模型组与电针组行胫骨骨折髓内固定术建立POCD模型(无小鼠死亡);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认知能力下降视为造模成功。电针组术前2周取神庭、百会、内关和足三里行电针干预,每次留针30 min,每周连续5 d。术后1 d进行旷场试验与恐惧条件测试评估小鼠认知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病理情况;尼氏染色法观察神经元数量;化学发光法检测腺苷三磷酸(ATP)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发动蛋白相关蛋白1(Drp1)、p-Drp1 Ser616、p-Drp1 Ser637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缩短(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A1区神经元损伤加重、神经元数量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CA1区神经元损伤减轻、神经元数量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TP含量减少,MMP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ATP含量增加,MMP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组织p-Drp1 Ser61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Drp1 Ser637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海马组织p-Drp1 Ser61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Drp1 Ser637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电针干预可以提高糖尿病小鼠POCD的学习记忆能力,减轻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Drp1介导的线粒体过度分裂,改善海马线粒体功能有关。 炎茹玉 丁玲玲 陈梦洁 罗见生 宁甲齐 周瑞玲 于波关键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电针 术毕静脉滴注醒脑静对术后谵妄相关量表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对高龄既往脑卒中病人,在腰椎手术术毕时静脉滴注(静滴)醒脑静,观察术后谵妄相关量表及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既往有脑卒中史的病人40例,全静脉麻醉下接受腰椎手术。随机表法分为醒脑静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全麻诱导及维持均以丙泊酚效应室靶控和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控,术中以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指导维持麻醉深度介于40~60。术毕停止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时,醒脑静组经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10 mL+0.9%氯化钠溶液10 mL,对照组经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20 mL,等待病人自行苏醒。于病人入室前(T0)、术毕1 d(T1)和术毕3 d(T2)测定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谵妄评定方法(CAM)量表评分。于病人入室前(T0)和术毕1 d(T1)抽取静脉血测定白细胞介素(IL)-6和S-100β。结果:醒脑静组的MMSE总分组间比较在T1、T2时间点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组内比较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各时间点MMSE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时间点低于T0时间点(P<0.05)。醒脑静组定向力组内比较在T2明显低于T0(P<0.05),对照组定向力组内比较在T1、T2低于T0(P<0.05~P<0.01)。醒脑静组回忆能力组间比较在T1、T2高于对照组(P<0.05~P<0.01)。醒脑静组CAM评分组间比较在T2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在T2明显高于T0、T1(P<0.01);对照组CAM评分组内比较在T2明显高于T0、T1(P<0.01)。醒脑静组病人的IL-6组间比较T1比对照组低(P<0.05),组内比较T1与T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L-6组内比较T1和T0升高(P<0.05)。S-100β组间比较在T0、T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T1和T0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10 mL术毕时应用可在一定程度抑制高龄既往脑卒中病人行腰椎手术后MMSE评分的下降趋势,抑制CAM量表的上升趋势,且能减少IL-6的分泌。 柯海 于波 孙蔚明 赵新生 丁玲玲关键词:术后谵妄 脑电双频谱指数 醒脑静 高龄 气管可视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气管可视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在气管治疗中,无法实时观察气管内情况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管可视装置,包括管体、可视探头以及显示器;可视探头通过第一导线与显示器相连接,且... 柯海 王麒 丁玲玲 郑晓宇 于波 陆斌 李文静 周瑞玲 陈卓娅两种麻醉方法行肩周炎松解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两种麻醉方法用于肩周炎松解术的效果比较。方法64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32例,A组为丙泊酚加芬太尼静脉麻醉;B组为斜角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加丙泊酚静脉麻醉。两组麻醉后行手法肩关节松解术,术后带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观察术中麻醉效果、麻醉苏醒后患者疼痛程度以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两组病人麻醉成功后术中均无痛苦,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麻醉苏醒后,疼痛程度B组轻于A组。术后镇痛效果B组优于A组。结论两种麻醉方法用于粘连性肩周炎松解术,术中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在麻醉苏醒后B组患者的疼痛轻,术后镇痛效果好,利于患者手术后的功能锻炼。 赵新生 于波关键词:静脉全麻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电针预处理对脂多糖诱导的认知障碍小鼠线粒体动力学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认知障碍小鼠线粒体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45只10~11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体重25~27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电针组侧脑室注射LPS建立神经炎症诱导的认知障碍小鼠模型,对照组注射人工脑脊液。电针组于造模前对小鼠神庭、百会、足三里、内关行电针治疗,30 min/次,5次/周,连续2周。造模后6 h,每组随机选5只小鼠处死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海马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造模后24 h,采用旷场实验观察各组剩余小鼠的自发活动和焦虑行为,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测试评估认知功能,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海马组织腺苷三磷酸(ATP)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发动蛋白相关蛋白1(DRP1)和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移动总路程、中央区停留时间和穿越中央区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移动总路程、中央区停留时间和穿越中央区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穿越原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及海马组织MMP、ATP、MFN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海马组织TNF-α、IL-1β、DRP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穿越原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及海马组织MMP、ATP、MFN2水平均高于模型组,海马组织TNF-α、IL-1β、DRP1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改善LPS诱导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降低神经炎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分裂,促进线粒体融合有关。 陈梦洁 丁玲玲 炎茹玉 罗见生 宁甲齐 周瑞玲 于波关键词:电针 神经炎症 线粒体功能 麻醉药物选择对鼻、咽腔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用药方案对全麻下行鼻、咽腔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拟于全身麻醉下行鼻、咽腔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麻醉诱导:A组患者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8μg/kg,丙泊酚2 mg/kg和罗库溴铵0.6 mg/kg;B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维持:A组患者吸入七氟醚1-1.5MAC、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08-0.15μg/(kg.min)和根据需要分次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3 mg/kg;B组患者吸入异氟醚1~2 MAC、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和根据需要分次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4 mg/kg。观察并记录患者从停止吸入麻醉药到自主呼吸恢复、拔除气管导管以及认知功能恢复的时间;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情况及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01);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以及认知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和罗库溴胺的麻醉方法能够减少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并缩短麻醉苏醒时间。 赵新生 于波关键词:麻醉后护理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脑氧代谢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脑氧代谢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6),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TEAS,比较两组脑氧代谢、术后认知功能以及镇痛效果,记录两组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降压开始后20 min(T1)、降压开始后40 min(T2)、停止降压后20 min(T3)时间点时,两组静脉血氧含量(Cjv O2)较降压前即刻(T0)时间点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较T0时间点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72h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均较术前24h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8h、术后24h、术后48h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均升高(P<0.05),但研究组术后8h、术后24h、术后48h等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TEAS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脑氧代谢情况,提高术后认知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陆斌 丁玲玲 王麒 柯海 于波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脑氧代谢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右美托咪啶(DEX)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择期全麻下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的老年患者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DEX组(D组)和联合组(T组),每组48例。D组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DEX;T组在D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TEAS,且两组均在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上述处理。比较两组术后5 d内POD的发生情况、术中丙泊酚用量及术前1 d、术后1、5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两组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丙泊酚用量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1、5 d NSE、TNF-α、IL-6水平高于术前1 d,SOD水平低于术前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5 d NSE、TNF-α、IL-6水平低于术后1 d,SOD水平高于术后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组术后1 d NSE、TNF-α、IL-6水平高于术前1 d,SOD水平低于术前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5 d IL-6水平高于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5 d NSE、TNF-α、SOD水平与术前1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5 d NSE、TNF-α、IL-6水平低于术后1 d,SOD水平高于术后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EAS联合DEX并未降低老年患者POD的发生率,但可以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抑制炎性反应,降低脑损伤。 丁玲玲 寇士顺 王麒 柯海 于波 陆斌 孙蔚明 周瑞玲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 右美托咪啶 术后谵妄 炎性反应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手术全麻患者脑保护及应激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腹腔镜手术全麻患者脑保护及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96例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在麻醉过程中应用TEAS,对照组(48例)不应用电刺激。两组均应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TCI全凭麻醉,观察麻醉药物使用量,术后第1、2、3天时谵妄发生率,术前、术中、术毕及术后第1、2、3天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S-100B蛋白(S100B)、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微小RNA497-5p(miR-497-5p)的表达。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药物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d内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中、术毕、术后第1、2天时BDNF、S100B、GFAP、SOD和miR-497-5p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时积极应用TEAS能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减少脑损伤因子的形成,增加BDNF的分泌,降低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 于波 丁玲玲 陆斌 王麒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 腹腔镜 脑保护 应激反应 外科腹腔镜气腹不同干预方法对肺顺应性和肺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外科腹腔镜气腹时肺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行腹腔镜下胃肠道手术患者125例,按术中是否使用七氟醚分为观察组86例(术中给予七氟醚)和对照组39例(术中不给予七氟醚)。统计气腹后患者相关因素、肺动力学和循环参数与术后结局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住院天数、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入ICU率、ICU气管拔管天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接受术后雾化治疗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手术时间、呼出潮气量与术后结局有相关性(P<0.05),分组、除呼出潮气量外其他术中肺动力学参数与结局不相关(P>0.05)。肺动力学所有参数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组间比较,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气道平均压、气道吸气阻力、呼气末正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呼吸频率、动态顺应性、静态顺应性、吸气最后20%阶段的顺应性与整个顺应性的比值(C20/C)、七氟醚变量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科腹腔镜气腹时应用七氟醚,有更好的肺动态顺应性、静态顺应性、C20/C,虽接受更多的术后雾化治疗,但不影响术后结局;患者年龄、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手术时间、呼出潮气量与术后结局有关,除呼出潮气量外其他肺动力学参数对结局无影响。 柯海 王麒 陆斌 于波 寇士顺 李文静 周瑞玲 陈卓娅 丁玲玲关键词:腹腔镜 气腹 顺应性 肺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