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秀明

作品数:13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长春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中医
  • 7篇中医辨证
  • 7篇中医辨证分型
  • 7篇辨证
  • 7篇辨证分
  • 7篇辨证分型
  • 6篇类风湿
  • 6篇关节炎
  • 6篇风湿
  • 5篇性关节炎
  • 5篇类风湿性
  • 5篇类风湿性关节...
  • 5篇风湿性
  • 5篇风湿性关节炎
  • 4篇抗核
  • 4篇痹证
  • 3篇抗核周因子
  • 3篇APF
  • 3篇CPA
  • 2篇肿瘤坏死因子

机构

  • 8篇长春中医药大...
  • 6篇长春中医药大...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吉林省公安厅...

作者

  • 13篇于秀明
  • 6篇侯云峰
  • 4篇栗洪波
  • 2篇于秀华
  • 2篇刘学明
  • 2篇姜爽
  • 2篇胡维峰
  • 2篇郭焱
  • 1篇郑伟
  • 1篇刘学明
  • 1篇孙然
  • 1篇初洪波
  • 1篇张永和
  • 1篇张秋莲
  • 1篇金宁一
  • 1篇欧喜燕
  • 1篇李文杰
  • 1篇林雪
  • 1篇李庆杰
  • 1篇高颖

传媒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PA与TNF-α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将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的实验室指标与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辨证分型相结合,为中医临床诊断客观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8月收治的RA患者20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其分为5组,分别为寒湿痹阻型、湿热痹阻型、肝肾阴虚型、肾气虚寒型、瘀血痹阻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血清CPA,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各组患者间的检测结果。结果 200例患者行CPA检测,湿热痹阻型CPA阳性率明显高于寒湿痹阻型、肝肾阴虚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6例患者行TNF-α检测,寒湿痹阻型TNF-α含量明显高于肝肾阴虚型、瘀血痹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与TNF-α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于秀明胡维峰
关键词:辨证分型肿瘤坏死因子-Α痹证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诊断指标关系的研究
侯云峰于秀明刘学明栗洪波张秋莲
该项目为吉林省教育厅2006年科技计划项目,于2008年完成项目内容。项目技术关键技术关键之一,西医对类风湿的明确诊断和中医辩证分型的准确,在这一点上,课题组主要采用从事多年临床工作的专家的诊断。技术关键之二,对诊断试剂...
关键词: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
9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的抗核抗体谱与肿瘤坏死因子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其免疫指标的关系,为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93例SLE患者分为阴虚内热证、瘀热痹阻证、脾肾阳虚证、风湿热痹证4组。抗核抗体(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抗ENA抗体采用免疫印记法(IBT)、抗ds-DNA抗体采用斑点免疫金渗滤法、肿瘤坏死因子(TNF)采用放射免疫法(RIA)。结果:抗核抗体滴度风湿热痹组抗核抗体滴度与脾肾阳虚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ENA抗体按阳性率比较各组无差异,但瘀热痹阻组与脾肾阳虚组13.5kD抗体有差异(P<0.05),17.5kD抗体有差异(P<0.01);瘀热痹阻组与风湿热痹组比较17.5kD抗体有差异(P<0.01);瘀热痹阻组与阴虚内热组比较13.5kD抗体有差异(P<0.05);阴虚内热组与脾肾阳虚组73kD抗体有差异(P<0.05)。抗ds-DNA抗体风湿热痹组与脾肾阳虚组、瘀热痹阻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阴虚内热组比较有差异(P<0.05)。TNF脾肾阳虚组与风湿热痹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①抗ds-DNA抗体可作为中医"虚实辨证"的参考。②IBT法检测的73kD、17.5kD、13.5kD条带可作为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③ANA抗体滴度和TNF值与辨证分型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急性期和缓解期的参考指标。
孙然侯云峰于秀明栗洪波刘学明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抗核抗体中医辨证分型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
一种辅助改善记忆力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改善记忆力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保健食品、医药领域。是由人参、鹿茸、葛根、远志、石菖蒲、益智仁、肉苁蓉、银杏叶、黄芪、当归、川芎、五味子、山茱萸、山楂、大豆提取物等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可以与...
于秀华于秀明张永和李庆杰初洪波
文献传递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各组分用量为在下述重量范围内都具有突出的疗效:人参8~12份、柴胡8~12份、黄芩10~14份、法半夏8~12份、桂枝8~12份、干姜8~12份、酸枣仁7~...
于秀华关小清张艳梅郑伟于秀明高颖欧喜燕林雪
文献传递
长白山特殊生境药用植物根际拮抗菌的分离及其代谢产物活性分析
2018年
目的从长白山特殊生境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具有抗Staphylococcus aureaus与Escherichia coli两种临床常见指示菌效果明显的菌株。方法通过对菌株的初步分离,纯培养,革兰染色,抑菌实验,摇瓶发酵,形态特征等进行综合实验分析,优选具有较好抑菌作用的菌株。结果通过筛选,最终从16株形态典型的菌株中成功分离出2株具有明显抑菌效果的菌株,命名为D-x和D-f;菌株D-x与D-f发酵液上清及浸膏对两种靶标菌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D-x上清液对S.aureaus及E.coli的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8 mm和9.8 mm,浸膏对S.aureaus及E.coli的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0.5mm,7.2mm; D-f上清液对S.aureaus及E.coli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2.5mm,10.8mm,浸膏对S.aureaus及E.coli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9.6 mm,9.5 mm。结论通过筛选,菌株D-x与菌株D-f均具有较好抑菌活性,是两株值得开发的抗菌菌株。
周东月尹逊哲姜爽于秀明郭焱
关键词:拮抗菌抗菌性能活性分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皮肤缺损的实验治疗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采用培养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度皮肤缺损。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干细胞治疗组,培养液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经体外培养后,应用于皮肤重度缺损的异体大鼠创面上,以平均愈合时间和平均愈合速度为指标,观察各组动物损伤皮肤的修复情况。结果干细胞治疗组皮肤修复速度为(42.42±2.07)mm2/d;平均愈合时间为11.63±4.18d,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同种异体干细胞进行皮肤损伤的治疗效果明显,为临床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侯云峰于秀明陈强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皮肤缺损
牛粪中链霉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活性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离鉴定牛粪中的链霉菌,观察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从牛粪中分离菌株,通过固定琼脂块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指示菌筛选抗菌活性较强的菌株,并对菌种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 DNA序列测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活性菌株发酵液抗菌活性,菌株发酵液抗菌活性物质进行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并通过Molish反应、双缩脲反应及茚三酮反应进行抗菌活性物质定性鉴别。结果从牛粪中分离出8株菌株,并筛选出1株抗菌活性较强菌株B5-2,鉴定为链霉菌。活性菌株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费氏柠檬酸杆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均具有较强抑菌作用。抑菌结果显示,菌株B5-2抑菌活性物质均为水溶性物质。Molish反应、双缩脲反应及茚三酮反应结果显示,菌株B5-2的抑菌活性物质均初步鉴定为糖类和蛋白质类。结论筛选分离的链霉菌对临床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尹逊哲郭焱李文杰姜爽于秀明金宁一
关键词:链霉菌牛粪抗菌活性
RF、CPA、APF之间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抗核周因子(APF)三者间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91例RA患者血清RF检测采用胶乳凝集法,CP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APF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结果 RF与APF、CPA无明显相关性(P>0.05),APF与CPA有相关性(P<0.05)。在RA患者中,RF检测的阳性率为45.5%,CPA检测的阳性率为53.5%,APF检测的阳性率为56.4%,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达87.9%。经统计学分析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F与CPA有相关性,RF、APF、CPA三种试验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RA的诊断率。
于秀明胡维峰侯云峰
关键词:类风湿因子抗核周因子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研究被引量:24
2007年
目的:将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检测指标相结合,为中医诊断客观化提供参考。方法:将210例RA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瘀血痹阻5组。血清类风湿因子(RF)检测采用乳胶凝集法,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抗核周因子(APF)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各组间数据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RA湿热痹阻型CPA阳性率显著高于寒湿痹阻型和肝肾阴虚型,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痹阻型APF阳性率高于瘀血痹阻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检测结果在各证型组间进行比较,寒湿痹阻型高于肝肾阴虚型和瘀血痹阻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A和APF可作为RA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TNF-α可作为RA活动期或进展期的参考指标。
于秀明刘学明侯云峰栗洪波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分型抗核周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痹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