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蕾

作品数:188 被引量:356H指数:11
供职机构:哈尔滨商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青年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会议论文
  • 85篇期刊文章
  • 8篇科技成果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7篇医药卫生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5篇细胞
  • 46篇异氰酸
  • 46篇异氰酸酯
  • 46篇氰酸
  • 46篇氰酸酯
  • 46篇甲苯二异氰酸...
  • 46篇二异氰酸酯
  • 35篇野西瓜
  • 33篇肿瘤
  • 31篇凋亡
  • 26篇细胞凋亡
  • 24篇TDI
  • 22篇抗肿瘤
  • 20篇肝癌
  • 18篇污染
  • 17篇小鼠
  • 15篇人肝
  • 15篇人肝癌
  • 13篇药理
  • 12篇学成

机构

  • 185篇哈尔滨商业大...
  • 59篇国家教育部
  • 12篇教育部
  • 4篇海南医学院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黑龙江生态工...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江苏食品药品...
  • 1篇海南省肿瘤医...

作者

  • 186篇于蕾
  • 126篇季宇彬
  • 34篇郎朗
  • 23篇邹翔
  • 16篇汲晨锋
  • 16篇李文兰
  • 14篇纪红蕊
  • 13篇张小敏
  • 13篇刘光达
  • 12篇高世勇
  • 12篇李海娇
  • 12篇王崴
  • 12篇贺春朋
  • 11篇莫科
  • 11篇谢乐琼
  • 10篇杨海帆
  • 8篇崔荣田
  • 8篇庞琳琳
  • 8篇蒋晖
  • 8篇于淼

传媒

  • 29篇哈尔滨商业大...
  • 9篇中草药
  • 9篇中国药理通讯
  • 9篇中国药理学会...
  • 5篇2008中国...
  • 5篇第七届中药新...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2004年全...
  • 3篇第十三届全国...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化学通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中药材
  • 2篇中华临床医学...
  • 2篇第六届全国中...
  • 2篇第四届环境与...
  • 2篇第一届持久性...
  • 2篇建设资源节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上海医药

年份

  • 2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1
  • 35篇2010
  • 22篇2009
  • 40篇2008
  • 11篇2007
  • 23篇2006
  • 8篇2005
  • 8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1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树植物老鼠簕根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确定所衔化合物的结构。从老鼠颧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benzoxazolinone(1),4-hydroxy—benzoxazolinone.2(3H)-one(2),benzoxazolinone.2(3H).one(3).4-O—p—D·glucopyranosyl-benzoxazolinone-2(3∞-one(4),benzoxazolinone-2(3H)-one(5),4-hydroxy03,5-dimethoxybenzoicacid(6),erigesideC(7),glucosyringicacid(8),(2R)-2-O—p—D—glucopyranosyl-2H-1。4-benzoxazin-3(4//)-one(9),7-chloro-(2R)-2-O—p-D—glucopyranosyl-2H-1,4-benzoxazin-3(4H)-one(10),(2R)-2-O-13-D—glucopyranosyl-5-hydroxy-2H-I,4-benzoxazin-3(4H)-one(11)。化合物5-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赵丹于蕾程守前安妮张小坡
关键词:老鼠簕生物碱酚类
黄酮类化合物抑制肿瘤新血管形成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黄酮类化合物是许多天然药物的活性成分,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多种机制抑制新血管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就黄酮类化合物对肿瘤新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展开综述.
杨书杰于蕾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血管生成
龙牙楤木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龙牙楤木是五加科楤木属植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广泛用于治疗肝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龙牙楤木的化学成分多样,包括三萜皂苷、多糖类、甾体及其苷类、生物碱、氨基酸、挥发油等,其中研究最多的是皂苷类和多糖类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保护心脏、保肝护肝等作用。笔者综述了龙牙楤木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并对该植物的潜在药用价值和研究不足之处展开讨论,以期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牟俊宇李兰芳马秋晓王敏叶景学于蕾孙桂波
关键词:心血管药理作用
啤酒花中蛇麻酮诱导细胞凋亡及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通过体外抗肿瘤实验观察啤酒花(Humulus LupulusL.)中成分蛇麻酮(lupulone)对肿瘤细胞SGC-7901和HepG-2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揭示其作用机制.采用MTT法观察蛇麻酮体外抗肿瘤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蛇麻酮对肿瘤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Fluo-3AM探针标记,激光共聚焦技术观测细胞内[Ca2+]i变化.蛇麻酮对肿瘤细胞SGC-7901及HepG-2均有较好的疗效.蛇麻酮作用于SGC-7901和HepG-2细胞48 h后,肿瘤细胞均有明显凋亡峰出现.蛇麻酮可以将肿瘤细胞SGC-7901和HepG-2的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和S细胞期,升高细胞凋亡指数(APO).蛇麻酮可使SGC-7901细胞内[Ca2+]i升高,使HepG-2细胞内[Ca2+]i先升高后降低.蛇麻酮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发挥抗肿瘤作用.蛇麻酮通过升高肿瘤细胞内[Ca2+]i启动肿瘤细胞凋亡机制,[Ca2+]i升高时Ca2+来源于细胞内钙库释放.
季宇彬李明泽邹翔郎朗于蕾田松
关键词:抗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周期[CA^2+]I
野西瓜挥发油诱导HepG-2细胞凋亡及其对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Ca2+烫浓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野西瓜挥发油(Capparis spinosa L.essential oil,CSEO)对人肝癌HepG-2抑制生长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法研究CSEO对人肝癌HepG-2的抑制生长;荧光显微镜观察...
季宇彬于蕾王崴邹翔
关键词:人肝癌HEPG-2细胞细胞凋亡膜电位
文献传递
2450MHz微波对受孕母鼠血清自由基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考察2450MHz微波对受孕母鼠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5mw/cm2、10mw/cm2、20mw/cm2组。首先分笼辐照2周,后合笼,继续辐照雌鼠至第19天,处死,取血测试。应用试剂盒测定受孕母鼠血清中GSH、MDA、SOD的含量。结果:2450MHz微波能够影响受孕母鼠血清中GSH、MDA及SOD的含量,其中MDA的含量随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升高(P<0.01)。SOD5mw/cm2组同对照组相比降低非常显著(P<0.01),而其他组同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GSH含量在5mw/cm2组最高,且随强度增加含量下降,同对照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2450MHz微波对受孕母鼠会对受孕母鼠造成氧化损伤,损伤程度随微波强度增加而增大,但是对GSH、SOD的影响仍有待研究。
杨瑛杰于蕾季宇彬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龙葵碱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观察
目的观察龙葵碱诱导HepG2细胞凋亡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龙葵碱对三种消化系统肿瘤细胞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AO/EB双染,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术(confocal)双通道(PMT1和PMT2)观察不同浓度龙葵...
高世勇季宇彬于蕾汲晨锋邹翔
关键词:龙葵碱细胞凋亡HEPG2
文献传递
甲苯二异氰酸酯对小鼠血液中氧化损伤及能量代谢标志物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甲苯二异氰酸酯(toluene diisocyanate,简称TDI)对小鼠氧化损伤及能量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采用50L的静式染毒罐对小鼠进行吸入染毒,每天4h,连续染毒2周。96只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按性别随机分成4组,每组雌、雄各12只。按1/2 LC_(50)、1/4 LC_(50)和1/8 LC_(50)剂量设3个染毒组,另设对照组(正常饲养)。从氧化损伤的角度观察TDI对小鼠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从能量代谢的角度,测定呼吸道接触TDI后,小鼠血液中的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及ATP酶(ATPase)活性。[结果]雌、雄各染毒组小鼠血清中MDA含量均呈明显增加(P<0.01);SOD活性和GSH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雌、雄各染毒组的SDH活性与对照组相比也均明显增高(P<0.01)。雄性小鼠各染毒组的LDH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1),而雌性小鼠只在1/2 LC_(50)浓度下LDH活性才有显著升高(P<0.05)。雌、雄各染毒组小鼠Ca^(2+)-Mg^(2+)-ATPase及Na^+-K^+-ATPase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下降(P<0.01)。[结论]TDI对氧化损伤和对能量代谢的干扰,导致了染毒动物血液中氧化损伤指标体系和能量代谢指标体系的改变,这些指标可能会成为TDI职业性接触人群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于蕾张凡菲郎朗季宇彬
关键词:甲苯二异氰酸酯标志物能量代谢
盘龙参化学成分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盘龙参Spiranthessin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石油醚萃取获得萃取物,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制备,采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计算电子圆二色谱法(ECD)判定新化合物的绝对构型。体外考察化合物对棕榈酸诱导MIN6细胞损伤后的细胞活力影响。结果从盘龙参根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2’-(2,4-二甲氧基-8-{4’-羟基-5’,6’-二甲基-四氢呋喃[7,8]}-9,10-二氢菲)(1)、红门兰酚(2)、spiranthesphenanthreneA(3)、2-methoxy-4,7-dihydroxy-6-isopentenyl-9,10-dihydrophenanthrene(4)、3,5-二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5)、樱花素(6)、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7)、5-hydroxy-4’-[(2-isopentenyl)oxy]-3,7,3’-trimeoxyflavone(8)、hydroxydihydro-bovolide(9)、原儿茶醛(10)、β-谷甾醇(11)。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0.39~25μmol/L)或11(12.5~50μmol/L)与棕榈酸共同处理后的各组细胞增殖活力均明显增强。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二氢菲类化合物,命名为盘龙参醇A;化合物6~7、9~10为首次从绶草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11能够拮抗棕榈酸对MIN6细胞的损伤作用,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于蕾赵目聪董琳黄兹宝姬敏曹明玉刘辰鹏张小坡
槟榔碱对小鼠骨髓细胞DNA损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研究槟榔碱对小鼠骨髓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及其损伤机制,评价槟榔碱的毒性。 方法:连续14 d给小鼠ip槟榔碱,分高(1/2 LD50,40 mg/kg)、中(1/4LD50,20 mg/kg)、低(1/8...
季宇彬赵云霞于蕾王崴
关键词:槟榔碱DNA损伤骨髓细胞毒性机制
文献传递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