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虎
- 作品数:21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宝鸡文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称谓的起源被引量:11
- 2002年
- 本文以确凿史料证明 ,“中国”在西周时已具有国家名称性质 ,并借助于文化人类学方法进行逻辑推理证明“中国”称谓起于夏代。还分析春秋战国时“中国”一词的多种意义都是“中国”在西周时取得的国名意义的继续和变化 ,从而揭示出先秦时“中国”词义的变化轨迹 :从原始社会末期“中国”一词产生 ,经过“城邑”、“京师” ,至复发展为国名 ;夏、商、周皆称“中国” ;春秋时“中国”初指东周 ,后指“攘夷联盟” ,由此派生出“礼乐文化”和“中原”的意义 ,至春秋末演变为时人的“统一理想” ;战国时人确认“中国”为“九州” ,为秦汉统一中国奠定了观念基础。
- 何志虎
- 彭德怀与陕西解放
- 1999年
- 本文以光复陕甘宁边区、西府出击和扶眉战役三次战争为线索,兼述宜川、荔北、陕中等战役,记叙了西北野战军歼灭胡宗南和宁青“二马”军队的主要过程。
- 何志虎
- 关键词:彭德怀
- 泾川完颜家族祖先遗像考释被引量:3
- 2005年
- 甘肃省泾川县完颜村完颜家族祖先遗像,绘金朝10代帝王如27位辅臣辅将以及一个部世图像,内容丰富,价值极高,是女真族融入汉族的实物证据。10代帝王不完全按时序排列,辅臣辅将与帝王非完全对应关系,完颜宗弼一系地位突出,张中孚和张中彦两位汉族官吏列名其中,还把完颜承晖作为第11代帝于祭祀。本文对遗画中的人物和部世作详尽考证,并试释其五个特点的成因。
- 何志虎贺晓燕
- 关键词:考释
- 试析《周礼》中的“六廉”思想及其后世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周礼·小宰》首定廉吏的标准为“六廉”: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六廉”今可释为心廉、能廉、风廉、行廉、法廉、辞廉,是对廉吏的全面要求。“六廉”思想是周人早期廉政思想的浓缩概括,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周人以它为思想灵魂制定了育廉教育体系——周礼,秦人以它为目标制定了监廉的社会机制——秦制。“六廉”思想引发了百家争鸣,奠定了古代廉政文化的基本理论。“六廉”思想在两汉至明清的两千多年中,仍然有着重大影响:推进廉政思想持续发展,廉政法律逐渐完备,监督机制更加健全,铨选制度日益合理,考核制度不断加强。“六廉”思想还为古代史学提供了主旨,受它启发而形成的官箴维护着官德官风,同样受它启发而出现的乡约、家训净化着民俗民风。
- 何志虎邹学娥
- 关键词:秦制百家争鸣后世影响
- 《魏书·氐传》笺注
- <正>《魏书》,北齐魏收于天保二年(551)奉诏撰,天保五年(554)完成。记载北魏王朝的历史,124卷,其中第89卷记载了氐族仇池国的兴亡。这篇记载是研究氐族历史十分珍贵的史料,但非氐族全史,对仇池国的记载也不完全。有...
- 何志虎
- 文献传递
- 谈蒙古民族的中国认同问题被引量:2
- 2010年
- 蒙古民族的中国认同,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契丹、女真等民族的中国化为其准备了条件,元朝是其重要阶段,明代虽有反复继续发展,被清朝绥服是其关键阶段。近代反侵略斗争使蒙古民族与中国其它民族凝聚为中华民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蒙古民族与中国其它民族同步兴旺繁荣,蒙古民族的中国认同以巩固形式最后完成。"中国观"在蒙古民族认同于中国的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
- 何志虎
- 关键词:蒙古民族中国观民族融合
- 汉族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 2002年
- 汉族渊源于史前生息于黄河长江流域农耕氏族部落的大融合,在秦汉时代基本形成,在魏晋至明清几次大的民族融合中发展壮大,在近代爱国救亡运动中觉醒,并与中国少数民族融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从而形成中华民族,现代的民族平等政策使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兴旺繁荣.
- 何志虎
- 关键词:汉族中华民族农耕文化民族意识游牧民族爱国救亡运动
- 一场有深刻经验教训的正义战争——凤翔回民大起义
- 2004年
- 本文以事实为依据,总结了风翔回民起义的历史教训及给予人们的启示。
- 张彦何志虎
- 关键词: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回族正义战争
- 鸦片战争与“中国观”的近代转换
- 2006年
- “中国观”是对中国国情最基本的看法,以及在这种看法的指导下,人们是采取何种纲领和政策来处理中国社会的重大问题的,包括“中国疆域观”、“中国人民观”、“中国文化观”和“中国主权观”等四项基本观念。在长达三千余年的古代历史中,中国人形成了“古典的中国观”和“多民族统一的中国观”,在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方面都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中包含的“天朝大国”之类盲目自大心态却阻滞社会发展。鸦片战争给中国以巨大的影响,痛苦的战败经历迫使先进的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科学全新的史地知识,使他们的视野空前开阔,以全球为参照物反思中国,传统的“中国观”开始了近代转换:中国是“天朝”的观念崩溃了;“大国”的标准更新了,按新的标准,中国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大国”;中国的船、器和战法落后,是一个“弱国”;“天朝”与“大国”的观念相脱离,“弱国”与“大国”的观念相结合;国家蒙羞,人民受害,只有改革才能救中国,“救亡的中国观”从此萌生。
- 刘向媛何志虎
- 关键词:鸦片战争
- “中国观”四种形态与中华民族形成的四个阶段
- <正> “中华民族”是在近代产生并至今广为使用的概念,指中国境内56个民族相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形成大体上可以分为局部统一、完全统一、凝聚觉醒、兴旺繁荣四个阶段。“中国观”是本文使用的专有概念,指中国的疆域...
- 何志虎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