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阳阳 作品数:11 被引量:32 H指数:3 供职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LVD和MVD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研究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upervision法分别检测4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10例非肝癌患者的肝脏组织中LVD和MVD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肝癌肝内转移、门脉癌栓和淋巴转移间的关系;分析癌旁组织LVD与癌组织MVD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在4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0例非肝癌患者的肝脏组织中平均LVD值分别为(10.65±3.75)、(8.98±2.52)、(3.15±1.49);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的LVD值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均P<0.01)。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平均MVD值分别为(71.08±43.19)、(23.20±4.70)、(16.80±3.01),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的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LVD及MVD高表达,与肝内转移、门静脉癌栓及淋巴转移有关。 廖文胜 李江发 何阳阳 李西融 唐澄海 杜延召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 淋巴管密度 一种乳腺脓肿治疗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属于引流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乳腺脓肿治疗引流管,引流管主体中间开设有引流腔和气囊腔,引流管本体外侧胶接有与气囊腔连通的气囊;引流腔前端开设有引流主孔,气囊腔前端封闭;引流腔内穿设有针芯。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了囊... 洪勇 何阳阳 张琴琴两种微创疗法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率、甲胎蛋白水平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分别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率、AFP水平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共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分别采用微波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联合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环节率(ORR),随访生存率和复发率、治疗前后KPS评分、肝功能水平、AFP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ORR、DCR、随访生存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KPS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F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微创疗法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较为接近;但射频消融术+TACE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降低肝脏功能损伤程度,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廖文胜 张宇 李江发 何阳阳关键词:微波消融术 TACE 原发性肝癌 生存率 一种乳腺脓肿治疗引流管及脓腔分隔方法 本发明属于引流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乳腺脓肿治疗引流管及脓腔分隔方法,引流管主体中间开设有引流腔和气囊腔,引流管本体外侧胶接有与气囊腔连通的气囊;引流腔前端开设有引流主孔,气囊腔前端封闭;引流腔内穿设有针芯。本发明通过增... 何阳阳 洪勇 张琴琴皮下组织整形联合超减张缝合减轻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瘢痕形成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观察皮下组织整形联合超减张缝合减轻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瘢痕形成的效果。方法招募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行甲状腺开放手术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观察组采用皮下组织整形联合超减张缝合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单纯间断缝合法。比较两组术后24 h、48 h疼痛程度、术后切口皮瓣水肿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及1年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VSS)瘢痕指数评分。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术口感染、术口裂开情况,术口达甲级愈合,术后切口皮瓣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及48 h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及1年,观察组VSS瘢痕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组织整形联合超减张缝合可有效减轻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瘢痕形成,值得临床推荐。 陈佳华 张琴琴 张咪 何阳阳 洪勇关键词:瘢痕 肝癌组织中VEGF-C、VEGF-D和受体VEGFR-3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及其在肝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40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无癌癌旁肝脏组织,同时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10例血管瘤患者的肝脏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VEGF-C、VEGF-D和受体VEGFR-3的表达,分析VEGF-C、VEGF-D和受体VEGFR-3表达在肝癌组织中的相关性。结果 VEGF-C和VEGF-D主要表达于肝癌细胞浆内,它们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P〈0.05);VEGFR-3主要表达于肝脏组织基底层部位的癌细胞,VEGFR-3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P〈0.01),并且VEGFR-3的表达与VEGF-C、VEGF-D的表达呈正相关(r=0.546、0.369,均P〈0.01)。结论 VEGF-C、VEGF-D和受体VEGFR-3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其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肝癌发生和转移的重要指标。 廖文胜 胡虞乾 何阳阳 李西融 唐澄海 杜延召关键词:肝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磷脂酶CE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4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磷脂酶Cε(PLCE)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的表达,关注其相关性。方法以6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及术后新鲜组织为观察组,以18例距肿物边缘>5 cm的正常肝组织新鲜组织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PLCE1和MMP-14表达。结果两组中PLCE1和MMP-14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PLCE1和MMP-14表达量与病变脉管累犯和肿瘤最大径密切相关,PLCE1表达与肿瘤增殖指数和炎细胞浸润程度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PLCE1和MMP-14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LCE1和MMP-14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且具有协同正向作用,对肿瘤形成和发展有一定调节作用。 廖文胜 李江发 何阳阳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 流式细胞术 低功率电刀切皮联合术后皮下整形减张缝合减轻开放性甲状腺手术颈部瘢痕的临床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低功率电刀切皮联合术后皮下整形减张缝合减轻开放性甲状腺手术颈部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开放性甲状腺手术患者383例,根据手术器械和缝合方式不同,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126例,予传统手术刀切皮+术后传统皮下间断缝合;B组132例,予低功率电刀切皮+术后传统皮下间断缝合;C组125例,予低功率电刀切皮+术后皮下整形减张缝合。比较三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2、36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切口并发症情况(切口感染、皮下积液或血肿、切口脂肪液化等);术后1、6、12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及患者瘢痕评估量表(PSAS)评分评估颈部瘢痕程度。结果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12、36 h VAS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切口感染、皮下血肿、脂肪液化等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1、6、12个月VSS评分和PSAS评分均逐渐降低(P均<0.05);C组术后1、6、12个月VSS评分和PSAS评分均低于A、B组同期(P均<0.05)。结论低功率电刀切皮联合术后皮下整形减张缝合能够减轻开放性甲状腺手术颈部瘢痕,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性高。 曹云凯 刘紫琪 欧克儒 谭月梅 何阳阳 洪勇关键词:甲状腺手术 颈部瘢痕 肝癌患者血液中VEGF-C、VEGF-D和受体VEGFR-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2012年8月~2014年8月经南溪山医院病理科确诊为肝细胞性肝癌的40例患者为肝癌组,以同期10例非肝癌患者为非肝癌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VEGF-C、VEGF-D和VEGFR-3的表达,统计分析VEGF-C、VEGF-D和受体VEGFR-3的表达与肝癌发生的关系。结果 VEGF-C、VEGF-D和VEGFR-3在肝癌组术前血液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肝癌组术后和非肝癌组(P<0.05),并且VEGFR-3的表达与VEGF-C、VEGF-D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82、0.975,均P<0.01)。结论 VEGF-C、VEGF-D和受体VEGFR-3在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液中的表达明显增高,其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廖文胜 胡虞乾 何阳阳 李西融 唐澄海 杜延召 李江发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免充气腋窝入路乳腺腔镜手术治疗乳腺肿瘤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观察免充气腋窝入路行乳腺腔镜手术治疗乳腺肿瘤的临床疗效,并与开放乳腺肿瘤切除术进行比较。方法 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早期乳腺癌患者共80例,经腋窝入路行乳腺腔镜乳腺肿瘤切除术30例纳入观察组,行开放乳腺肿瘤切除术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包括乳头/乳晕坏死、感染、出血、皮下积液、血肿、皮下气肿、切口愈合不良、瘢痕增生等)发生率、术后3个月满意度评价(ABNSW乳房美容效果评价/满意度调查)、术后6个月瘢痕美观性评分[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和术后6个月复发转移率。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发生乳头、乳晕/皮瓣坏死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发生瘢痕增生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3个月ABNSW乳房美容效果评价/满意度调查满意率均为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V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均未出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结论 免充气腋窝入路行乳腺腔镜手术治疗乳腺肿瘤安全有效,且创口隐蔽、切口小、术中出血少、瘢痕美观度高,效果优于开放乳腺肿瘤切除术。 刘紫琪 张琴琴 何阳阳 洪勇关键词:乳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