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丽枚
- 作品数:20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北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策略的指导——以李清照词《如梦令》的英译为案例
- 2009年
- 翻译过程是一个不断做出决定的过程,译文文设法既忠实一原作者又取悦于读者。译者只能选择以作者为取向或以读者为取向。选择以读者为取向一般会采取异化手法,忠实于原文,昼保留原文的文化语言特色,选择以读者为取向则一般会采用归化手法,使原文的文化语言特色归化到读者的语言文化中,通顺易懂。但不是所有的决定都是译者自主选择的。译者对翻译手法的选择要是其译者的目的,译文的功用,以及各种制约因素。
- 侯丽枚迟锴
-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策略译文功能归化法
- 再论张艺谋电影的色彩张力
- 2010年
- 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以华丽的色彩出众,其中又以红色运用最为突出,看似突兀的大块色彩堆积具有强大的表现张力。他擅长通过对色彩的独特感受和概括,利用色彩本身对人的视觉的美感效应以及色彩的象征意义,来唤起观众丰富的联想,进而更好地表现作品的主题。本文从张艺谋电影作品色彩运用特点出发,探寻其色彩张力。
- 迟锴侯丽枚
- 叶子的力量——评欧亨利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被引量:4
- 2010年
- 欧·亨利作为世界著名三大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最后的常春藤叶》以一片叶子为线索,歌颂了老画家为了挽救年轻画家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历经数十年,仍然让广大读者为之动容与赞叹。不得不佩服作家的构思巧妙,写作技巧的高超。本文试图从这片给人以生之力量的叶子入手,对其进行剖析,叶子不仅在此文中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而且它也是老画家贝尔曼的化身。从而实现了全文主旨的升华——伟大的人性之爱使得枯叶不朽。
- 侯丽枚迟锴
- 关键词:叶子
- 浅析影片《建国大业》的艺术构想
- 2010年
- 《建国大业》上映后取得了良好的票房,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在艺术上有很大的突破。人物形象塑造上,在真实性基础上实现立体化,运用艺术手段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叙述清晰到位。
- 迟锴侯丽枚
- 关键词:历史真实
- 从《十三夜》看日本明治时代的婚姻被引量:3
- 2011年
- 日本女作家樋口一叶是明治维新时代妇女社会角色变化的先驱者。虽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饱尝了作为女人和作家的艰辛,但她却如永不凋谢的昙花,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本文试通过对其作品《十三夜》所处时期的分析,探讨了日本明治时期的婚姻观,进而对日本明治时期的离婚观加以论述。
- 于晓欢侯丽枚
- 关键词:樋口一叶《十三夜》婚姻明治
- 从归化、异化角度看李清照词的英译
- 一般认为,翻译是不同语言不同使用者用来交流各种信息的工具,因此,译者应忠实原文,翻译出忠实的译文。然而,纵观中外翻译史,可以发现许多不忠实的译本;译者对原文或添加或删减或改动,结果是有些译文与原文的信息背道而驰。
...
- 侯丽枚
-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李清照词诗词英译翻译异化跨文化交际
- 文献传递
- 《如梦令》英译文赏析被引量:1
- 2011年
- 《如梦令》是我国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16岁花季写的一首名震朝野的词。此词既是奠定李清照"词女"地位的基础,亦是赵明诚与李清照联姻的媒介。因此,许多译者都对此词进行了翻译,本文选择了五位译者的译文进行比读,并从内容和神韵上进行分析,与人共赏之。
- 侯丽枚栾玉芹
- 关键词:神韵
- 叶子之用——再读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
- 2010年
- 欧·亨利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最后的常春藤叶》以一片叶子为线索,歌颂了老画家为了挽救年轻画家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感人故事。本文通过对小说中给人以生的力量的叶子的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小说中的叶子不仅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老画家贝尔曼的化身。其意义在于实现了全文主旨的升华——伟大的人性之爱使得枯叶不朽。
- 侯丽枚迟锴
- 关键词:叶子
- 异化的世界——试论《呼啸山庄》中的异化主题
- 2011年
- 本文尝试运用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分析《呼啸山庄》中的异化主题。虚伪的资本主义文明使凯瑟琳异化为非我,她对爱情的背叛导致希斯克利夫的扭曲,后者的复仇又使小林惇、凯茜及哈里顿失落自我。本文认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深刻探讨了异化主题,《呼啸山庄》体现出了现代派小说的特点。
- 吴利侯丽枚
- 关键词:《呼啸山庄》异化现代主义
- 浅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的现代主义特征被引量:1
- 2010年
- 作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写作成熟期的作品之一,《莳萝泡菜》融合了许多现代主义小说创作元素。本文将从情节淡化、意识流、象征主义、叙述声音等方面来解读《莳萝泡菜》中的现代主义特征。
- 金晓莉侯丽枚
- 关键词: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