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洋

作品数:36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手术
  • 8篇外科
  • 8篇脊柱
  • 7篇腰椎
  • 6篇颈椎
  • 4篇调整方式
  • 4篇压块
  • 4篇节段
  • 4篇后路
  • 4篇方孔
  • 4篇干细胞
  • 3篇低氧
  • 3篇多节段
  • 3篇形态发生蛋白
  • 3篇腰椎管
  • 3篇腰椎管狭窄
  • 3篇腰椎管狭窄症
  • 3篇韧带
  • 3篇韧带骨化
  • 3篇融合术

机构

  • 34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6篇侯洋
  • 24篇史建刚
  • 17篇史国栋
  • 17篇袁文
  • 6篇贾连顺
  • 5篇许鹏
  • 5篇陈华江
  • 5篇许国华
  • 5篇刘洋
  • 4篇周许辉
  • 4篇康健
  • 4篇郭永飞
  • 4篇叶晓健
  • 4篇杨立利
  • 4篇王策
  • 3篇唐先业
  • 3篇梁磊
  • 3篇王元
  • 3篇孙璟川
  • 3篇孔庆捷

传媒

  • 4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现代医院管理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2013年上...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年份

  • 1篇2023
  • 6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脊柱外科用钻孔装置
一种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脊柱外科用钻孔装置,包括竖筒,竖筒的底部连接有手持部,竖筒的左侧壁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左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有横管,竖筒的右侧内壁靠近下端处固定安装输出轴朝左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外部固定套装第一齿轮...
侯洋史国栋王元史建刚
文献传递
缺氧状态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分化体外复合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缺氧状态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分化体外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影响。方法取第三代培养的BMSCs细胞与PRP凝胶相混合,通过构建细胞缺氧模型,根据培养条件的不同确定实验分组:常氧BMSCs+PRP组(A组)、常氧BMP-2+BMSCs+PRP组(B组)、低氧BMSCs+PRP组(C组)、低氧BMP-2+BMSCs+PRP组(D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及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成软骨及成骨基因的表达。结果 RT-PCR检测表明C组和D组的Ⅱ型胶原、蛋白聚糖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均较A组和B组明显升高;Ⅰ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ALP)在B组的表达最高;A组与B组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表达较C组和D组明显升高。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B组和D组的Ⅱ型胶原表达较A组和C组明显升高;C组与D组的HIF-1α表达较A组与B组显著升高;D组的SOX-9表达较其余3组显著升高。所有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氧条件能显著促进BMP-2对BMSCs的成软骨诱导分化,同时抑制BMSCs的成骨分化。HIF-1α可能是这一过程的重要调节因子,其可能通过调节SOX-9的表达来发挥促BMSCs成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
侯洋史建刚袁文
关键词:细胞低氧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间质干细胞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TLIF )与后路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 PLIF)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152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TLIF组(80例)和PLIF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采用腰痛VAS和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TLIF组和PLIF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58±225)mL和(772±32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34, P <0.01);手术时间分别为(3.84±1.00)h和(3.94±0.99)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6, 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80、-0.770,P值均>0.05),但术后3个月时TLIF组VAS评分(3.6±1.4)分较PLIF组(4.3±1.1)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1, P<0.05)。两组间JOA评分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122、0.522、-1.070, P值均>0.05)。两组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TLIF和PLIF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TLIF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腰痛恢复更快的优点。
许鹏史建刚叶晓健史国栋许国华郭永飞侯洋袁文贾连顺
关键词:椎管狭窄腰椎脊柱融合术疗效比较研究
止血带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止血带,包括止血带本体,所述止血带本体外侧壁活动套接有移动安装块,所述移动安装块背面固定连接有充气打压装置,所述充气打压装置背面开设有显示口,所述显示口内壁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所述充气打压装置背面开设有按钮...
史国栋赵天翌侯洋史洪洋史浩洋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脊柱外科手术装置
一种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脊柱外科手术装置,包括手术床、平面移动机构、多自由度机械臂、数个球头螺钉、数个方形块、连接棒组件和夹持组件,平面移动机构通过支架安装在手术床上侧,多自由度机械臂安装在平面移动机构,平面移动机构可带动...
侯洋史国栋刘春史建刚
文献传递
TGF-β3和BMP-7腺病毒共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探讨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的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3,TGF-β3)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重组腺病毒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e stem cells,BMSCs),诱导其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将培养获得的BMSCs分成5组,A:空白对照组,B:免疫荧光对照组,C:TGF-β3单独转染组,D:BMP-7单独转染组,E:TGF-β3+BMP-7共转染组。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的TGF-β3和BMP-7重组腺病毒对BMSCs进行转染,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转染效率,培养14d后,再以Western-Blot方法检测A、C、D、E组细胞TGF-β3和BMP-7蛋白分泌情况,以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各组蛋白聚糖(ACAN)、Ⅰ型胶原(CollagenⅠ)、Ⅱ型胶原(CollagenⅡ)、Ⅹ型胶原(CollagenⅩ)、SOX9基因表达水平,明确腺病毒转染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以TGF-β3和BMP-7重组腺病毒转染兔BMSCs后常规DMEM培养基培养14d,细胞形态出现明显变化,圆形及椭圆形细胞明显增多。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共转染组TGF-β3和BMP-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培养14d时,Realtime PCR检测ACAN、CollagenⅠ、CollagenⅡ、SOX9基因的表达水平转染组(C、D、E组)较对照组(A、B组)明显升高(P<0.05),其中CollagenⅠ和SOX9表达单独转染组(C、D组)与共转染组(E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ollagenⅡ表达共转染组较单独转染组明显增高(P<0.05)。TGF-β3单独转染组和共转染组的CollagenⅩ基因表达较BMP-7单独转染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转基因技术重组TGF-β3和BMP-7腺病毒可成功转染兔BMSCs,获得TGF-β3和BMP-7蛋白的表达。TGF-β3和BMP-7腺病毒共转染兔BMSCs后,可有效诱导兔BMSCs向类髓核细胞方向分化。
康健侯洋周许辉杨立利陈华江唐先业袁文
关键词:TGF-Β3BMP-7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腺病毒
虚拟手术仿真在脊柱外科医师教学培养及手术训练中的应用及展望被引量:16
2018年
随着微创化、智能化外科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脊柱外科技术日新月异。由于脊柱解剖结构复杂、手术视野小、危险性高,给脊柱外科传统或微创手术操作带来一定难度,学习周期较长,增加了脊柱外科医师的教学培养难度。
侯洋梁磊林艳萍史建刚陈华江袁文
关键词:脊柱疾病外科手术
胸椎后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技术治疗多节段严重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多节段严重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术式。方法报道1例接受胸椎后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技术治疗的严重多节段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例,介绍手术步骤并分析临床资料。手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游离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节段上下椎间盘的松解、游离肋骨、放置椎板固定板、游离椎板)、置入椎弓根螺钉、安装钛棒、前移椎体骨化物复合体。结果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JOA)改善率为75%。手术耗时480 min,术中出血1 000 mL,术前测量椎管狭窄率为86.6%(T2/3)、68.2%(T4),术后椎管狭窄率降低为58.8%(T2/3)和45.9%(T4)。结论胸椎后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技术通过后方入路将椎体骨化物复合体进行游离,借助钉棒系统将椎体骨化物向腹侧推移,达到对脊髓的直接减压。该病例证明此技术治疗严重多节段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具有可行性,且技术简单,操作均位于椎管外,无需切除骨化物,理论上减压操作安全有效,但该技术的临床效果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孙璟川袁笑秋王元徐锡明郭永飞陈德玉缪锦浩侯洋陈宇史建刚
关键词:胸椎后纵韧带骨化
一种植入角度可调的可膨胀椎间融合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入角度可调的可膨胀椎间融合装置;包括圆柱形的椎间融合器和能够夹持椎间融合器的操作钳,椎间融合器顶面中部开设上下通透的填充植骨的通道,椎间融合器外周开设有环形凹槽,椎间融合器开设数组与...
侯洋史浩洋陈激光史建刚
文献传递
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比较分析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4月~2010年5月手术治疗的101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人工椎间盘置换和椎间融合两组。其中人工椎间盘置换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46.2±10.3岁)采用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椎间融合组55例(男32例,女23例,年龄44.8±11.4岁)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术后症状改善优良率以及C2~C7的Cobb角(C2-C7角)、手术节段脊柱功能单位Cobb角(FSU角)、手术相邻节段活动度等影像学指标进行观察分析,评价患者的颈椎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两组间的对比分析。结果:椎间融合组手术时间为149.3±51.7min,术中出血量为213.5±42.6ml;人工椎间盘组手术时间为132.5±44.1min,术中出血量为173.2±56.4ml,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椎间盘组和椎间融合组随访时间分别为24.2±3.2个月和25.6±2.9个月。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现假体或植骨松动及移位,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显著恢复,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椎间融合组VAS及NDI评分末次随访时分别较术前下降了65.1%和63.7%,人工椎间盘组分别下降了67.1%和63.6%,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组C2-C7角和FSU角较术前分别下降了28.1%和68.8%,手术相邻上节段和下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分别上升了21.3%和28.4%,差异有显著性(P<0.05);人工椎间盘组C2-C7角﹑FSU角较术前分别上升了7.7%和11.2%,手术相邻上节段及下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分别上升了5.5%及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2-C7角﹑FSU角和手术相邻节段活动度术后改变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椎�
贡雯韵袁文侯洋刘洋
关键词:颈椎病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