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权
- 作品数:30 被引量:7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基于中日比较的视角
- 2024年
- 通过考察世界上已经发展起来或者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经济发展与文化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文化不是直接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而是基础因素。文化通过个人和组织、制度和政府两个渠道发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并最终归结为市场形态。在对中日之间几个文化侧面的比较以及几个经济发展侧面的考察基础上,我们得出,中日两国由于在文化上存在相似性,从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了相似的特征。
- 关权
- 关键词:儒家文化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经济计划产业政策
- 谈谈近代中日两国经济发展的差距
- 2021年
- 马德斌《中国经济史的大分流与现代化——一种跨国比较视野》站在全球的立场研究了近代与中国相关的历史转折,其中也涉及中日两国的发展进程。我认为,从当今的角度看,应该向前推150年对中日两国进行比较,因为之前两国的发展水平相近,此后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这里谈一谈我本人的粗浅看法。一几个重要历史节点简要回顾一下中日两国在150多年中的几个重要历史节点。
- 关权
- 关键词:中国经济史跨国比较历史转折
- 中国依然需要韬光养晦——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大国兴衰被引量:4
- 2012年
- 当今中国作为世界级大国,要发展成为怎样的国家、又如何影响世界,这是今后几代人要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大国兴衰,找出某些具有启发性的规律。50年内中国不具备成为"超级大国"的条件,也不应该寻求成为超级大国,尤其不要与美国正面交锋,依然需要韬光养晦。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大国博弈中,如何克服困难,争取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不仅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任务,绝不能因小失大,丧失真正"崛起"的机会。
- 关权
- 关键词:经济发展大国兴衰大国博弈韬光养晦
- 基于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理论的贸易依存度研究
- 2009年
- 本文通过对世界各国数据的分析,首次确认了库兹涅茨提出的关于贸易依存度随着经济发展会呈现倒U型曲线的假说。同时,对于库兹涅茨等人提出的一国贸易依存度的大小主要依赖于国家规模、国民收入水平和地理位置关系的主张进行了检验并做了适当补充,指出贸易依存度还受到各国产业结构、外国直接投资、发展战略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 关权孔舰
- 关键词:贸易依存度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
-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 本文对东亚经济一体化进行了政治经济学分析。文章认为,东亚各国之间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但有利的一面是主要的和积极的;该地区的关系比较复杂,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并存;该地区的一体化进程还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
- 关权
- 关键词:经济合作政治经济学
- 文献传递
- 战后美国经济周期演化的经济学分析——对次贷危机的另一种解释
- 由于此次次贷危机的爆发造成了巨大破坏,因此对其爆发原因和必然性的探讨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尝试从全新的角度出发——以经济周期理论为依据,从开放宏观的视角对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与必然性做出新的解释。首先,通过对战后美国...
- 关权王汉儒
- 关键词:经济周期次贷危机开放经济
- 文献传递
- 白领阶层的职务意识及其决定的主要原因
-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和阐明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工业企业中白领阶层的地位和特点。文中的数据来自于我们在武汉市所作的问卷调查以及由此所进行的统计判别分析。通过分析我们指出:尽管白领阶层的工资收入与普通工人没有什么差别,但...
- 清川雪彦关权高田诚
- 关键词:白领
- 文献传递
- 中国经济需要协调八种关系
- 2016年
-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主要围绕中国经济需要协调的八种关系进行讨论,并希望能在今后的发展和改革当中解决这些问题,保证中国经济顺利发展。
- 关权
- 关键词:中国经济服务业
- 中国崛起要过“日本关”被引量:1
- 2013年
- 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和日本的相对衰落,中日关系越来越微妙和令人担忧。处理得好,东亚乃至世界将十分稳定和繁荣;处理不好,将会给世界带来一场灾难和浩劫。本文通过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国际等角度进行分析,尝试提出解决策略。中国崛起首先要过"日本关",然后才是"美国关",将来也许会有"俄罗斯关"抑或"印度关"。对于中国来说,如何冷静、理性地突破"日本关",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需要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 关权
- 关键词:中日关系和平宪法日美安保条约
- 越过刘易斯转折点:日本的经验及其启示
- 2010年
-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地区出现了疑似'转折点'(即'民工荒')的现象,关于中国是否已经由'劳动过剩经济'转向'劳动不足经济',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本文的目的是提供战后日本越过转折点的经验及其启示,为中国实现转折点提出一些建议。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顺利地通过了转折点,来自于第二产业内部的'二元结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同时快速发展。日本的经验表明,第二产业的发展必须是大量吸收劳动力型的,而这种类型的发展主要在于中小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二产业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同样受惠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却未能在这一期间越过转折点,其原因在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制度安排、经济政策以及发展战略等因素,造成了中国经济增长快而剩余劳动力吸收不足的局面。
- 关权
- 关键词:剩余劳动力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