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喜梅

作品数:1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艺术
  • 2篇文化
  • 2篇文学
  • 1篇杜甫
  • 1篇遁世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描写
  • 1篇艺术人生
  • 1篇艺术特色
  • 1篇音乐
  • 1篇隐逸
  • 1篇语文
  • 1篇语文能力
  • 1篇元代
  • 1篇源流
  • 1篇战时
  • 1篇政治
  • 1篇中国山水诗
  • 1篇人品
  • 1篇人文

机构

  • 10篇山西大同大学
  • 4篇大同职业技术...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燕山大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作者

  • 14篇冯喜梅
  • 1篇马志强
  • 1篇李东芳
  • 1篇徐敏
  • 1篇纳秀艳
  • 1篇王志清
  • 1篇裴兴荣
  • 1篇关秀丽
  • 1篇李惠芳
  • 1篇宋贤
  • 1篇赵晓洁

传媒

  • 13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乐府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汉宫秋》看马致远的创作心态
1999年
本文从马致远在《汉宫秋》中对王昭君故事的不同处理这一角度,分析了主体创作心态,同时借一斑窥全豹,探讨了元代文人的心理矛盾。
冯喜梅
关键词:《汉宫秋》创作心态理想人格
论金代的贡院唱和诗被引量:2
2016年
金代科举考试中也实行严格的锁院制度。在锁院期间,考官们亦有诗歌唱和活动,或是描写贡院生活的艰苦愁闷之态,或是抒发锁院期间的思亲念友之情。与宋代相比,金代贡院唱和诗的活动规模较小,且情绪较为低沉,原因在于异族统治的政治高压给金代文人造成的内心隐忧。
裴兴荣冯喜梅
论元代题陶画诗
2013年
元代是中国古代题画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陶渊明作为高蹈超逸的典型形象,被频频入画并大量题咏。考察这些以陶渊明为题材的题画诗,其中渗透着元人隐逸遁世的情结、对渊明高洁人品的赞赏和对其艺术人生的追慕,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助进一步了解陶渊明所体现的人生理想和审美追求,以及在他在元代及其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宋贤冯喜梅
关键词:艺术人生
语文能力考核方法浅议被引量:2
2001年
语文教学改革应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出发,遵循主体性、全面性的原则,平时考核与期末综合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能力测试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世纪对于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刘海英冯喜梅
关键词:语文能力
中国山水诗的生命情感被引量:4
2009年
中国山水诗源远流长,自谢灵运首唱伊始,诗人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赋予山水最深沉的情感,藉山水抒发诗人心中悠远的乡思和回归家园的渴望。通过对种种山水意境的创造,展示诗人强烈的生命追求,探寻生命哲学的底蕴,并在山水中体验生命的终极意义,使山水诗承载起了中国文人博大深沉的人生情感和生命情怀。
纳秀艳冯喜梅
关键词:山水诗生命情感
“灵的文学”唤醒--抗战时期老舍的宗教情怀浅探
2017年
作为一个受洗的基督徒,老舍之于基督教的接受是一个动态的历程。相对于晚清乃至五四的启蒙者受到的基督教的影响,老舍与他们既有共性又有独特性。青年老舍对基督教的接受并不是将其作为终身信仰的追随,而是有选择性的理性接受。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老舍已经远离了形式上的基督教,但是在精神上,还是一个标准的基督徒:牺牲自己,服务社会,不顾个人乃至家庭幸福,而将国家乃至人类的光明作为一生奋斗的诉求等等,无不体现了基督徒的殉道与自省意识。基督教并未使得老舍走向超验神学对上帝的追寻,但是却开启了他对人的心灵的探索。20世纪40年代的创作中,此种倾向尤甚。特别是1941年之后,老舍着意于用"灵的文学"对国民进行"灵的生活"的唤醒。《四世同堂》是此创作主张的集中显现。
李东芳冯喜梅
关键词:基督教老舍
胡适诗歌与“尝试”精神
2012年
胡适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他在文学、思想、学术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诗歌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早期白话新诗运动是中国诗歌转型的开端,回顾中国现代新诗的历史,胡适是不能被忽略的。他以大胆的"尝试"精神,引领着中国新诗的发展方向。
李惠芳冯喜梅
关键词:诗歌
《西厢记》艺术特色浅析被引量:1
2004年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史上的一株奇葩,常演不衰。它在结构设置、戏剧冲突、人物心理刻画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是王实甫成功的艺术再创造。
冯喜梅
关键词:戏剧冲突心理描写
“一带一路”背景下古都大同的文化价值
2018年
大同是集古都、佛都、艺都、融合之都于一身的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是北魏时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随着"一带一路"倡想的提出与实施,古都大同在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上焕发新的生机。
关秀丽冯喜梅
关键词: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人文价值
“采诗”叙述之变迁及其文化意义
2016年
'采诗'是中国历史上古老的制度和文化现象,同时也是具有丰富性和迁延性的话语资源。先秦至唐,'采诗'叙述呈现出由政治维度向文学维度的变迁之势。先秦文献中的'采诗'以一种隐含式叙述,指向古之天子听政纳谏的功能意义。汉代文献中的'古之采诗',开始被赋予'为民'的色彩和关心民瘼的情感倾向。班固《汉书》对乐府'采诗'的叙述,使这一话语被借用与移植于现实语境中。主要作为音乐行为的乐府'采诗'与作为治政方式的古之采诗性质不同,应予区分。中唐,'采诗'进入诗学领域,并在元、白之后成为经久不衰的文学理想。'采诗'话语的汇聚和迁移,及显示出的政治与文学之深入关系,加之对于古典现实主义诗学和新乐府创作的滋养,表明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王志清冯喜梅
关键词:采诗政治音乐文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