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晨

作品数:64 被引量:20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3篇细胞
  • 30篇细胞瘤
  • 30篇母细胞
  • 30篇母细胞瘤
  • 29篇儿童
  • 25篇神经母细胞
  • 25篇神经母细胞瘤
  • 11篇化疗
  • 9篇淋巴
  • 9篇基因
  • 9篇急性
  • 9篇白血
  • 9篇白血病
  • 8篇肿瘤
  • 7篇MYCN基因
  • 6篇神经母细胞瘤...
  • 6篇淋巴细胞
  • 5篇脂质体
  • 5篇外周
  • 4篇叶酸

机构

  • 6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解放军第40...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4篇冯晨
  • 39篇唐锁勤
  • 30篇王建文
  • 25篇刘英
  • 15篇杨光
  • 12篇龙卉
  • 12篇于芳
  • 9篇刘立真
  • 7篇黄东生
  • 4篇邹丽萍
  • 4篇高晓宁
  • 4篇朱琪琦
  • 4篇张昊
  • 4篇雷琦
  • 3篇杨光
  • 3篇高小宁
  • 3篇张晓飞
  • 3篇廖伟伟
  • 2篇胡琳燕
  • 2篇张宁

传媒

  • 14篇中国当代儿科...
  • 8篇解放军医学院...
  • 5篇临床儿科杂志
  • 4篇中国小儿血液...
  • 3篇中国实用儿科...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国药物应用...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曲霉病的临床治疗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曲霉病患儿抗真菌治疗和连续强烈化疗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4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曲霉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缓解化疗和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巩固化疗的患儿合并侵袭性曲霉病,1例确诊,3例拟诊,诊断时CT表现均有晕轮征。抗霉菌初始用药首选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B。治疗2~5周病灶好转,4月至1年病灶缓解。4例按计划继续强烈化疗,霉菌感染至继续化疗的平均时间为35d,无霉菌复发。结论CT晕轮征可作为早期诊断侵袭性曲霉病的指标;基于晕轮征的抢先治疗和患者免疫功能的逆转可改善侵袭性曲霉病的预后;化疗同时持续抗霉菌治疗是完成连续强烈化疗而无霉菌复发的保障。
刘英唐锁勤王建文龙卉冯晨张昊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侵袭性曲霉病儿童
腹部膨隆伴体力下降,心包积液被引量:1
2016年
患儿,女,11岁,因“腹部膨隆伴体力下降16个月,发现心包积液5个月”就诊。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膨隆、体力下降,剧烈运动后较病前感劳累,伴食欲稍减退。在机场安检时发现心影增大、心包钙化。于外院行胸腹CT提示心包积液,右胸腔、腹盆腔积液,予多次心包穿刺、抗感染、抗结核治疗,未见好转。入院后查炎症指标及自身免疫相关检查均无异常,结核菌素(PPD)试验(++),但抗结核治疗无效,诊断不明。后行“心包剥脱术”,心包脏壁两层病理显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透明变性、机化,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特发性缩窄性心包炎,给予强心、利尿、补钾等对症治疗后,患儿症状消失。临床中应注意综合临床表现,排除可能病因,注重早期病理检查。
中文雯邹丽萍冯晨石秀玉
关键词:心包积液心包炎
以叶酸受体为靶向的脂质体介导MYCN基因小干扰RNA体外抑制神经母细胞瘤LA-N-5细胞的增殖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以氨基脂为主要成分、叶酸受体为靶向的脂质体包裹MYCN基因小干扰性RNA,研究其体外对神经母细胞瘤LA-N-5细胞MYCN基因表达的抑制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制备氨基脂为主要成分、叶酸受体为靶向的脂质体包裹CY3标记的MYCNsiRNA转染LA-N-5细胞,以每微克蛋白中荧光强度半定量siRNA的转染效果;用定量RT-PCR检测转染前后MYCN基因mRNA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受抑情况。结果以100nmol/L终浓度转染LA-N-5细胞后每微克蛋白含siRNA(1808.5±140.2)pg,作用72hMYCN基因mRNA表达显著下降,抑制率79.2%,瘤细胞增殖受抑达66.2%。结论叶酸受体为靶向脂质体介导MYCNsiRNA在体外对LA-N-5细胞MYCNmRNA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明显抑制LA-N-5细胞增殖,为神经母细胞瘤靶向治疗、基因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
冯晨唐锁勤王建文龙卉杨光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MYCN基因叶酸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化疗合并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诊治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缓解化疗合并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诱发因素,以便早期识别和正确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09年3月收治的4例ALL患儿诱导缓解化疗合并PRES的诊断和治疗。结果 4例PRES患儿的临床表现包括头痛、癫、行为异常、认知障碍、昏迷、幻视和皮质盲;头颅MRI检查均显示双侧顶枕叶白质水肿的长T1长T2信号,此外2例额叶受累,1例颞叶受累。4例PRES除可能与联合化疗相关外,2例合并高血压,2例合并败血症。予停化疗、降血压、控制感染等处理,2例临床表现和影像病灶2周内缓解,1例临床表现1周内缓解而影像病灶8个月无明显改善,1例临床表现和影像病灶8个月随访逐渐好转。结论 ALL诱导缓解化疗合并PRES的诱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联合化疗、高血压和感染等。行头颅MRI检查以早期确诊并及时去除病因,避免永久性脑损伤。
刘英唐锁勤冯晨于芳张昊张宁邹丽萍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侵袭性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三氧化二砷(As2O3)对神经母细胞瘤(NB)细胞侵袭力的影响,为As2O3用于NB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选取生长良好的NBLA-N-5细胞,分别按As2O3终浓度为0.75、1.50、3.0、6.0μmol/L加药,作用24h;2.收集贴壁细胞,计数并重新悬浮,加入到铺有人工基底膜胶的细胞侵袭小室,使每孔约为2×104个细胞,孵育24h;3.取下人工基底膜胶,甲醇固定穿过膜的肿瘤细胞,苏木晶染色;4.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并计数穿过膜的肿瘤细胞数量,了解细胞侵袭力的改变。结果砷剂作用24h后,实验组的LA-N-5侵袭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实验组穿过膜的细胞数分别为28.0±4.0,19.33±4.16,6.33±1.53,对照组平均为46.33±6.11)(P=0.013,0.003,0);实验组0.75μmol/L与1.50μmol/L组间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6);0.75μmol/L与3.0μmol/L、1.50μmol/L与3.0μmol/L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7),以3.0μmol/L组穿过膜的细胞数最少。结论As2O3能够抑制NB细胞系LA-N-5细胞的侵袭力;3.0μmol/L组的As2O3抑制作用最强。
尹华唐锁勤冯晨于芳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神经母细胞瘤肿瘤侵袭
荧光定量RT-PCR检测神经母细胞瘤细胞MYCN基因mRNA的表达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MYCN基因表达对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有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对于MYCN基因mRNA的定量检测未见报道,该研究拟采用SYBR绿色荧光染料Ⅰ(SYBRGREENⅠ)实时检测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LA-N-5细胞MYCN基因mRNA的表达,并对其可行性及实用性进行研究,力争探索出微量瘤标本的MYCN基因mRNA定量检测的可行方法。方法提取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LA-N-5细胞总RNA,采用SYBRGREENI实时检测的RT-PCR检测其MYCN基因mRNA的表达,并用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作为内参照,将MYCN基因的mRNA拷贝数与GAPDH的拷贝数相除,结果为单细胞MYCN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反应标准曲线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9),PCR产物特异,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LA-N-5MYCN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为17.4±1.2。结论只要严格控制PCR反应条件,SYBRGREENⅠ定量RT-PCR法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定量PCR方法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LA-N-5MYCN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此方法为临床微量神经母细胞瘤瘤组织的MYCN基因mRNA的定量检测提供了可能。
冯晨唐锁勤王建文刘立真高晓宁龙卉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MYCN
神经母细胞瘤远期复发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朱琪琦刘英冯晨唐锁勤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远期复发长期生存率恶性程度实体瘤复发率
和厚朴酚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随机将60只C57BL/6雄性小鼠均分为对照组、MPTP模型组、金刚烷胺组(阳性对照,40mg/kg)、和厚朴酚A组(10mg/kg)、和厚朴酚B组(30mg/kg)。观察各组小鼠一般行为的差异,通过自主活动实验测定每只小鼠5min内的活动次数,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C)检测小鼠脑内纹状体多巴胺的变化。结果①腹腔给予MPTP(30mg/kg)后5min,小鼠出现暂时性躯干震颤、竖毛、尾巴过伸、动作减少等不自主运动,可以判定帕金森病模型复制成功。②MPTP模型组小鼠5min的自主活动次数(102±7次)低于对照组(583±11次,P<0.01),纹状体多巴胺含量(2.10±0.03nmol/g)较对照组(8.72±0.14nmol/g)明显降低(P<0.01)。③和厚朴酚(10、30mg/kg)预处理能明显改善小鼠异常的行为学表现。和厚朴酚A、B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分别为301±13、377±11次)较模型组(102±7次)明显增加(P<0.05);和厚朴酚A、B组小鼠脑内多巴胺的含量(分别为3.77±0.08、5.22±0.11nmol/g)也较模型组(2.10±0.03nmol/g)明显增加(P<0.01)。结论和厚朴酚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对抗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神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和厚朴酚能营养神经元,促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分化和生长,从而部分恢复多巴胺的合成、代谢有关。
徐莹唐锁勤王静雷琦冯晨
关键词:帕金森病和厚朴酚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神经保护药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晚期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化疗后早期预防性应用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晚期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化疗后预防性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CS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小儿内科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的62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Ⅲ期11例,Ⅳ期51例(28例合并骨髓转移),所有患儿第1疗程均采用CDV(环磷酰胺+柔红霉素+长春新碱)方案化疗。根据患儿rhG-CSF使用情况,将其分为早期预防组(29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早期预防组在停化疗24 h后立即予以rhG-CSF刺激骨髓造血,常规治疗组在出现粒细胞缺乏后再予以rhG-CSF刺激骨髓造血。rhG-CSF按5μg/(kg·d)的剂量给药,直至ANC>1.5×10~9/L时停用。比较两组患儿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下一疗程化疗间隔时间、院内感染持续时间。结果早期预防组和常规治疗组化疗后均发生粒细胞缺乏,但早期预防组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低于常规治疗组[(8.6±1.9)d vs(13.3±2.2)d,P=0.010]。早期预防组下一疗程化疗间隔时间[(25.1±4.6)d vs(30.3±8.3)d,P=0.04]和下一疗程化疗推迟率(17.2%vs 51.5%,P=0.005)均低于常规治疗组。早期预防组与常规治疗组总体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86.2%vs 93.9%,P=0.304),但感染持续时间低于常规治疗组[(6.3±3.8)d vs(8.2±3.5)d,P=0.048]。62例患儿在使用rhG-CSF后均未出现rhG-CSF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晚期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化疗后早期预防性使用rhG-CSF能为患儿带来良好的临床获益。
万露露唐锁勤刘英于芳胡琳燕冯晨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神经母细胞瘤化疗儿童
神经母细胞瘤骨及骨髓转移模型的建立
2012年
目的建立一种裸鼠神经母细胞瘤骨及骨髓转移模型,探讨其在靶向给药系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6周龄雌性BALB/c裸鼠,从股骨远端向骨髓腔注人神经母细胞瘤LA-N-5细胞悬液5μl(约1×105个细胞)制备神经母细胞瘤骨、骨髓转移模型,观察小鼠生存率、肿瘤局部生长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模型成瘤率100%,LA-N-5细胞进入骨髓腔后抑制正常骨髓细胞生长,向骨皮质侵袭性浸润,形成骨溶解灶,并向淋巴结、肝、肾转移。结论股骨内注射人神经母细胞瘤LA-N-5细胞悬液可以成功制作裸鼠神经母细胞瘤骨、骨髓转移模型,后者能较好模拟人神经母细胞瘤在骨骼微环境中的生长及转归情况,是研究神经母细胞瘤骨髓、骨转移及评价临床前靶向给药的适宜模型。
朱琪琦唐锁勤于芳冯晨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骨转移裸鼠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