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璐

作品数:19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病理
  • 5篇细胞
  • 5篇临床病理
  • 4篇肿瘤
  • 4篇基因
  • 3篇乳头
  • 3篇胃癌
  • 3篇腺癌
  • 3篇淋巴
  • 3篇免疫
  • 3篇MGMT
  • 3篇肠癌
  • 3篇大肠
  • 3篇大肠癌
  • 2篇修复基因
  • 2篇直肠
  • 2篇乳头状
  • 2篇组织化学
  • 2篇胃癌发生
  • 2篇细胞淋巴瘤

机构

  • 15篇大连医科大学...
  • 8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大连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冯璐
  • 8篇李梅
  • 7篇吕申
  • 6篇张朋新
  • 5篇裴笑月
  • 5篇张丽芝
  • 4篇王朝晖
  • 3篇关宏伟
  • 3篇胡波
  • 3篇刘丽娜
  • 2篇祁文静
  • 2篇孔繁斗
  • 2篇陈丹
  • 2篇刘志敏
  • 2篇李国生
  • 2篇李雅楠
  • 1篇孙美玉
  • 1篇时畅
  • 1篇修晓新
  • 1篇高娜

传媒

  • 9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 4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颌下腺套细胞淋巴瘤病理特点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颌下腺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病理临床表现、免疫表型特征、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例颌下腺MCL行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观察分析并结合文献归纳颌下腺MCL的病理特点。结果本例颌下腺经典型MCL由形态单一的小到中等大的肿瘤性淋巴细胞组成,弥漫排列,核形不规则,有的可见核裂,很像滤泡中心细胞,核分裂像易见,肿瘤细胞间散在无吞噬活性的组织细胞。间质见透明变性小血管。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20(+),CD5(+),CD43(+),CyclinD1(+),bcl-2(+),CD3(-),CD10(-),bcl-6(-),CD23(-),CD21显示扩大不规则的滤泡树突细胞网(FDC网)。结论颌下腺套细胞淋巴瘤有其自身组织学特征,CyclinD1(+)有助于临床诊断。
张丽芝张朋新冯璐关宏伟
关键词:颌下腺套细胞淋巴瘤
MGMT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大肠癌MGMT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9例大肠癌组织及48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MGMT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MGMT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5%(105/139),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的12.5%(6/48)(P=0.000);大肠癌组织中,MG-MT的阳性表达率在浸润达浆膜组为82.0%(82/100),明显高于未达浆膜组的58.9%(23/39)(P=0.005);在低分化组为33.3%(9/27),明显低于高分化组和中分化组的78.1%(32/41)和90.0%(64/71)(P=0.000);但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淋巴转移及Dukes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监控MGMT表达可有助于大肠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裴笑月李梅邵志翔王朝晖冯璐吕申
关键词:大肠癌MGMT免疫组化
非小细胞肺癌中错配修复基因hMSH6表达及其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6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6例手术切除的肺癌组织和32例癌旁组织hMSH6蛋白表达情况。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MSH6蛋白细胞阳性表达率在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分别为75.0%(72/96)和68.8%(22/32),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在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癌组织分别为58.3%(14/24)和80.6%(58/72),两者差异显著(P<0.05);在鳞癌和腺癌分别为80.8%(21/26)和72.6%(45/62),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在鳞癌高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中分别为78.3%(18/23)和100.0%(3/3),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在腺癌高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中分别为66.7%(36/53)和100.0%(9/9),两者差异显著(P<0.05);该蛋白细胞核表达率在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分别为51.0%(49/96)和12.5%(4/32),两者差异显著(P<0.05);细胞质表达率分别为24.0%(23/96)和37.5%(18/32),两者差异显著(P<0.05);该蛋白细胞核表达率在鳞癌和腺癌中分别为65.4%(17/26)和43.5%(27/62),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细胞质表达率分别为15.4%(4/26)和29.0%(18/62),两者无差异显著(P>0.05)。结论:hMSH6蛋白表达与NSCLC腺癌的发生,分化程度及患者年龄有关。
刘立娜李梅刘志敏冯璐李雅楠王朝晖吕申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错配修复基因HMSH6免疫组织化学
三种荧光染料SYBR GreenⅠ、LCGreen PLUS、EvaGreen在实时定量PCR应用中的比较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定量PCR中三种荧光染料SYBR GreenⅠ、LC Green PLUS、EvaGreen定量效果的差异。方法以三个样品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巢氏PCR法先扩增G6PDH大片段,纯化回收产物,定量,并分别以10倍、5倍和2倍倍比稀释,作为定量PCR制作标准曲线的模板。应用real-time PCR仪指定试剂盒检测模板质量,再分别以含有相同Taq酶并分别含有SYBR GreenⅠ、LC Green PLUS、EvaGreen染料的试剂进行小片段定量PCR扩增,每个浓度3复孔。标准曲线拟合,结果分析用仪器自带分析软件完成。结果应用三种荧光染料获得的标准曲线回归系数≥0.98(除1个样品为0.97),10倍、5倍梯度稀释标准曲线PCR效率为0.8~1.0,2倍稀释标准曲线PCR效率应用SYBR GreenⅠ有2/3样品〉1.2,而后两种染料为0.9~1.2。应用SYBR GreenⅠ较另两种染料的标准曲线误差较大,且样品间分散度也较大。结论在定量PCR中饱和染料LC Green PLUS、EvaGreen的定量效果好于SYBR GreenⅠ。
邵晓青吕申冯璐李梅
关键词:定量PCRSYBRPLUS
胃癌组织hMLH1启动子甲基化是造成其蛋白表达降低的主要原因
2008年
目的:通过研究胃癌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情况,探讨hM-LH1启动子区甲基化对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诊断明确且未经放化疗的胃癌手术切除标本41例及同病例癌旁黏膜。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hMLH1蛋白表达情况。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标本hMLH1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胃癌组与癌旁组,hMLH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54%(24/41)和80.49%(33/41)(P<0.05);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80.49%(33/41)和24.39%(10/41)(P<0.05);完全甲基化率分别为41.46%(17/41)和19.51%(8/41)(P<0.05);部分甲基化率分别为39.02%(16/41)和4.88%(2/41)(P<0.05)。无论胃癌组织还是癌旁组织,完全甲基化病例均出现hM-LH1蛋白表达缺失,部分甲基化病例和启动子未甲基化病例均有hMLH1蛋白表达。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导致hMLH1蛋白表达降低的主要原因;胃黏膜hMLH1蛋白表达降低有助于胃癌的预警。
刘志敏刘丽娜王彦李梅冯璐吕申
关键词:胃癌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肺原发性肠型腺癌和肺转移性结直肠腺癌的临床病理差异性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肠型腺癌和肺转移性结直肠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差异,为肺原发性肠型腺癌的鉴别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学诊断为肺原发性肠型腺癌6例和肺转移性结直肠腺癌1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组织学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和实时定量PCR技术,探讨二者分子病理特征差异。结果相对于肺转移性结直肠腺癌,肺原发性肠型腺癌肿瘤较大(P=0.044),病理分期较早(P<0.001),胸膜侵袭较为常见(P=0.025)。肺原发性肠型腺癌均出现CK7和Villin免疫组化阳性表达,Ki-67和P53阳性表达率低于肺转移性结直肠腺癌(P<0.05)。肺原发性肠型腺癌和肺转移性结直肠腺癌KRAS基因突变率相当(P>0.05)。肺原发性肠型腺癌3例出现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中1例有HER2基因扩增,1例存在HER2基因突变。结论免疫组化CK7和Villin的阳性表达,在肺原发性肠型腺癌和肺转移性结直肠腺癌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肺原发性肠型腺癌出现HER2基因扩增和突变阳性可能具有一定诊断治疗价值。
张朋新张春芳贾文婷冯璐
关键词:HER2基因
β-catenin核阴性低级别肺胎儿型腺癌1例
2020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吸烟30年,平均15支/日。10年前于外院检查,发现肺结节,无胸闷、气短、发热等症状,未行任何治疗。2017年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复查胸部CT,示左肺上叶下舌段胸膜下见一分叶状结节,直径约7 mm,近肺门侧见血管集束(图1A)。与既往无变化,继续随诊观察。2019年12月3日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再次复查胸部CT,仍较2年前无明显变化(图1B).
周发忱陈丹张丽芝张朋新孙美玉冯璐
关键词:Β-CATENIN
二甲双胍对T2DM地鼠内脏白色脂肪棕色表型及AMPKα1/TGF-β1/PRDM16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通过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给药、TGF-β1抗体和5-氨基咪唑-4-甲酰胺-1-β-呋喃核糖苷(AICAR)治疗相比较,研究二甲双胍(MET)调节肥胖2型糖尿病(OT2DM)中国地鼠内脏白色脂肪组织(VWAT)中AMPKα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PR结构域蛋白16(PR domain containing 16,PRDM16)信号通路基因mRNA表达和诱导棕色化表型的效应及机制。方法以高脂饮食诱导肥胖胰岛素抵抗(OIR)地鼠模型,然后给予OIR模型地鼠小剂量链脲菌素(STZ)建立OT2DM地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成对照组、OIR组、OT2DM组、OT2DM MET治疗组、OT2DM TGF-β1抗体治疗组、OT2DM AICAR治疗组和正常对照TGF-β1给药组。给药9周后,应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实验组地鼠VWAT中AMPKα1/TGF-β1/PRDM16信号通路基因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IR和OT2DM地鼠VWAT中TGF-β1、Smad3和白脂组织特异基因Resistin和Serpina3k的mRNA表达增加,而AMPKα1、PRDM16、PGC-1α、PPARγ和棕脂组织特异基因UCP-1和Elovl3的mRNA表达降低。对比OT2DM TGF-β1抗体治疗组、OT2DM AICAR治疗组和正常对照TGF-β1给药组地鼠VWAT中AMPKα1/TGF-β1/PRDM16信号通路基因mRNA表达的改变,MET治疗增加VWAT中AMPKα1基因表达,降低TGF-β1、Smad3、Resistin和Serpina3k基因mRNA的表达,而增加PRDM16、PGC-1α、PPARγ、UCP-1和Elovl3基因mRNA的表达,诱导VWAT棕色化基因表型,有效地改善脂诱性VWAT胰岛素抵抗(VWATIR)。结论MET增加AMPKα1基因表达,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而诱导PRDM16信号通路参与MET诱导VWAT棕色化治疗OT2DM脂诱性VWATIR的分子机制。
李国生刘栩晗牟京蕾徐庆艳孟庆敏张丽芝冯璐时畅张朋新王花丽
关键词:二甲双胍AMPKTGF-Β1
早期肺腺癌中TGF-β1、p53、E-cadherin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TGF-β1、p53、E-cadherin蛋白在早期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16例肺部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33例原位腺癌、22例微浸润性腺癌、26例附壁生长为主型的浸润性肺腺癌(lepidic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LPA)组织中TGF-β1、p53、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早期肺腺癌中随着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增高TGF-β1、p53蛋白阳性率升高,E-cadherin蛋白阳性率降低(P<0.05)。在微浸润性腺癌及LPA浸润成分中TGF-β1、p53阳性率高于非浸润成分,E-cadherin阳性率低于非浸润成分(P<0.05)。AAH、原位腺癌中TGF-β1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微浸润性腺癌和LPA的非浸润成分中TGF-β1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TGF-β1、p53、E-cadherin蛋白在早期肺腺癌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检测TGF-β1、p53、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有可能为早期肺腺癌的诊断提供依据。
仲林关宏伟张朋新冯璐祁文静
关键词:肺肿瘤腺癌TGF-Β1P53E-CADHERIN
残端宫颈淋巴上皮样癌1例被引量:1
2019年
患者,女,71岁,G1P1,因“不规则阴道出血20余天”于2018年4月19日入院。10天前于外院就诊,因病灶较大直接行宫颈活检术,病理结果:宫颈鳞状细胞癌。24年前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及左附件切除术。2型糖尿病病史20年,口服拜糖苹及注射胰岛素治疗控制良好。妇科查体:外阴正常,宫颈直径约3cm,前唇表面见菜花样肿物1.5cm×1.0cm×1.0cm,触血(+)。盆腔及双附件区触诊未及异常。三合诊:主骶韧带及直肠阴道隔无异常。入院诊断:(1)残端宫颈鳞状细胞癌IB1期;(2)2型糖尿病。
郭传家孔繁斗倪鸣飞冯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