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庆余

作品数:38 被引量:387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成像
  • 14篇磁共振
  • 12篇磁共振成像
  • 9篇MRI
  • 8篇腰椎
  • 8篇影像
  • 6篇肿瘤
  • 5篇病理
  • 4篇胰腺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3篇影像学
  • 3篇三维重建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椎弓
  • 3篇椎弓根
  • 3篇椎弓根螺钉
  • 3篇椎间盘

机构

  • 38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广州呼吸疾病...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医学院附...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作者

  • 38篇刘庆余
  • 30篇梁碧玲
  • 22篇陈建宇
  • 12篇沈君
  • 10篇陈健宇
  • 8篇高明
  • 6篇叶瑞心
  • 6篇钟镜联
  • 5篇林笑丰
  • 4篇曾庆思
  • 4篇李新春
  • 3篇曾伟科
  • 3篇钟南山
  • 3篇李洁婷
  • 3篇李海刚
  • 3篇杨泽宏
  • 2篇胡辉军
  • 2篇张卫东
  • 2篇陈荣昌
  • 2篇蒋新华

传媒

  • 7篇中华放射学杂...
  • 6篇中国医学影像...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3篇癌症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者骨坏死MRI普查初步报告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 报告广州市四家医院 12 4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康复医务人员下肢骨缺血相关病变的发病情况 ,并初步分析其与皮质类固醇激素使用的相关性。方法 对来自广州市 4所医院的 12 4例SARS康复医务人员下肢骨包括双侧髋关节及膝关节进行MRI检查。 12 4例中 38例未使用激素治疗 ,86例使用不同剂量的激素治疗。MRI检查分为筛查与详查。筛查包括T1加权成像及短TI反转回复序列冠状位成像。筛查有阳性发现者则进行详查 ,详查为在筛查的基础上加用横断位、冠状位T2加权成像及短TI反转回复序列成像。结果  86例使用激素治疗的SARS康复者中 ,共发现 3例骨缺血坏死 ,其中 1例为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 ,1例为单侧股骨头缺血坏死 ,另 1例为双侧股骨头、胫骨髁及单侧股骨髁缺血坏死。另发现 1例双侧股骨胫骨骨髓水肿 ,1例单侧股骨颈骨梗死并已钙化。未使用激素的 38例均未发现骨缺血性改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激素单日最大剂量与骨缺血性改变有相关性。结论 广州市使用激素治疗的SARS康复医务人员中 ,少数发生骨缺血坏死 ,激素单日最大剂量与骨缺血性病变关系密切。
沈君梁碧玲曾庆思陈健宇刘庆余陈荣昌钟南山
关键词:康复激素治疗单侧缺血坏死
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影像表现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胆管癌栓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HCC)胆管癌栓13例患者资料,其中3例进行了CT和MR检查,2例仅行CT检查,8例仅行MR检查,7例进行了MR胰胆管成像检查,13例均进行了超声检查。采用四格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方法比较超声与CT、MR诊断HCC胆管癌栓的准确性。结果13例HCC肿瘤及胆管癌栓均在CT或MRI上显示。4例胆管癌栓在CT上表现为胆管内软组织块影,动脉期可见癌栓轻度增强,癌栓远端胆管扩张。11例胆管癌栓在T1WI上均呈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增强后可见轻、中度强化。MR胰胆管成像上胆管癌栓表现为:胆管阻塞中断、狭窄或不规则充盈缺损伴有梗阻上方胆管扩张,胆管突然截断或呈“鼠尾”状(5例);肝内胆管扩张,癌栓充满整个胆总管,胆总管不显示(2例)。超声检查准确诊断胆管癌栓7例,误、漏诊6例。CT、MRI准确诊断12例,误诊4例,超声与CT、MRI诊断胆管癌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0)。结论CT或MRI对诊断HCC合并胆管癌栓及明确癌栓范围有价值。
刘庆余陈建宇梁碧玲胡涛
关键词:肝细胞胆管X线计算机
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螺钉位置MSCT评估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MSCT在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对23例患者共112枚椎弓根螺钉进行了MSCT检查,其中颈椎螺钉4枚,胸椎螺钉39枚,腰骶椎螺钉69枚。详细记录螺钉与椎弓根、椎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结果75枚(67.0%)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37枚(33.0%)螺钉穿透椎弓根骨壁,其中14枚(12.5%)螺钉穿透距离〈2.0mm,10枚螺钉(8.9%)穿透距离在2.0-4.0mm之间,13枚螺钉(11.6%)穿透距离〉4.0mm。螺钉穿透椎弓根的方向以外侧壁居多,占43.2%(16/37)。胸椎椎弓根穿透率明显高于腰骶椎(P〈0.05),分别为43.6%(17/39)和23.2%(16/69)。14枚螺钉在椎体内的长度小于椎体矢状径的50%,12枚(10.7%)螺钉穿透椎体前缘,穿出椎体距离为1.0-8.0mm,平均4.3mm。由于螺钉位置不当而引起神经根损伤以及颈椎横突孔穿透各1例。结论MSCT是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的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患者进行MSCT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刘庆余陈健宇梁碧玲李洁婷曾伟科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致下腰痛的MRI和椎间盘造影的影像学比较被引量:18
2003年
目的通过腰椎间盘造影和MRI影像学比较研究,评价腰椎间盘造影对慢性下腰痛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患者66个椎间盘进行腰间盘造影及MRI检查。利用MRI与椎间盘造影的所见之异同将各期病变进行比较,了解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的髓核、纤维环以及引起诱发性疼痛的情况。结果(1)MRI检查表现为椎间盘突出、膨出、或形态正常、高度及信号降低(尤其在T2WI图像上)者,与椎间盘髓核造影检查时表现为髓核及纤维环退变为2、3期病变有明显的相关性。(2)椎间盘造影显示2~3期与0期表现,两组间引起诱发性疼痛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χ2=23.55,P<0.05。(3)MRI显示椎间盘膨出、突出两组间引起诱发性疼痛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造影能够显示椎间盘纤维环放射性撕裂、内环或外环破裂以及髓核碎裂等病理改变,可作为除MRI外的一个较好的补充检查方法,同时椎间盘造影时所引起的诱发性疼痛和临床下腰痛有较高相关性,因而对判断引起疼痛的椎间盘定位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陈建宇梁碧玲李赛玲刘庆余赵继泉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下腰痛MRI椎间盘造影影像学诊断
输尿管占位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输尿管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输尿管癌、4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和3例输尿管息肉的CT资料。结果16例输尿管癌的CT表现为管壁增厚3例、腔内充盈缺损7例和腔外肿块6例,合并后腹膜淋巴结肿大5例。4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者CT表现为腔外软组织肿块3例、腔内充盈缺损1例,合并附件囊性灶2例。3例输尿管息肉均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结论MSCT在鉴别输尿管占位性病变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傅文海刘庆余汤日杰王峻
关键词: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息肉
骨巨细胞瘤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诊断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提高骨巨细胞瘤(GCT)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 GCT 继发 ABC 的 X 线、CT、MRI 和病理学资料,分析和总结其影像征象。结果 12例中6例病变发生于长管状骨,6例发生于盆骨。12例病变 X 线均表现为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10例呈偏心性破坏,2例为中心性破坏;4例病灶内出现骨性分隔,6例骨皮质中断,4例出现软组织肿块,有明显硬化边者2例。10例行 MR 平扫和增强检查,均呈多囊的囊实性膨胀性肿块,8例为边缘性实性结节,2例为实性基础上的广泛囊变,全部患者均可见多个液-液平面,7例出现软组织肿块;1例肿块内可见局灶性含铁血黄素沉着。8例行螺旋 CT 平扫、增强、CT 血管成像(CTA)和三维(3D)多平面重组(MPR),病变显示为囊实性肿块,骨皮质破裂并形成软组织肿块5例,6例肿块内出现液-液平面,全部肿块实质性部分和囊壁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3例肿块内可见增粗迂曲的供血动脉,未发现动静脉畸形。12例手术所见和术后病理显示肿块均由多发含血的囊腔和实性部分组成,病理诊断结果均为 GCT 伴发 ABC,其中Ⅱ级 GCT 10例,Ⅲ级2例。结论 GCT伴发 ABC 并不少见,充分理解其病理组织学基础,并选择恰当的影像检查方法(X 线+MRI 或 X 线+CT)对其正确诊断非常重要。
陈建宇刘庆余沈君梁碧玲叶瑞心钟镜联
关键词:巨细胞瘤骨囊肿动脉瘤样诊断显像
兔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的MRI与病理学对比初步研究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 模拟人类外周神经损伤机制 ,制作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模型 ,探讨其MRI表现与病理学之间的关系 ,为临床诊治外周神经损伤及选择手术时机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32只新西兰兔按钳夹力的不同随机分为A、B 2组 ,钳夹力分别为 3 6 1、10 5 0kg ,每组有 16只 ,左下肢为损伤侧 ,右下肢为对照侧 ,建立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模型 ,每组又将 4只分在 1、2、4、8周的不同时间观察段中 ,于伤后不同时间段分别行双侧坐骨神经MR扫描 ,扫描后分别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损伤侧坐骨神经除T1W 1上无明显变化外 ,三维T2 WI、T2 WI的质子频谱预饱和反转恢复序列 (SPIR)、平衡快速梯度回波序列 (B FFE)、T2 WI的短反转时间恢复序列 (STIR)均显示挤压伤远段神经增粗、扭曲、T2 WI信号增高。 32条损伤神经 30条MRI显示异常 ,诊断正确率 93 75 %,假阴性率为6 2 5 %。损伤侧远段神经 /肌肉信号强度比 (SIR)明显高于对照侧远段 (P <0 0 0 1) ;A、B 2组间SIR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损伤侧SIR 1周明显升高 ,展趾功能丧失 ,2周SIR达高峰 ,病理学检查见髓鞘大部分崩解、轴突消失 ;4~ 8周SIR下降 ,病理见大量雪旺细胞明显增生 ,髓鞘崩解产物吸收 ,此时展趾功能逐渐恢复。对照侧坐骨神经MRI及病理学检查未见异常。结论?
李新春陈健宇王欣璐沈君刘庆余梁碧玲
关键词:坐骨神经MRI病理
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颈椎理想椎弓根螺钉的选择及意义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运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颈椎(C3~C7)理想椎弓根螺钉的形态并探讨临床意义。方法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56例颈椎(C3~C7)进行模拟椎弓根内固定术,并对理想椎弓根螺钉的形态进行测量,包括理想螺钉的长度、直径、螺钉的偏角(外偏角)及矢状角。结果C3~C7理想椎弓根螺钉的长度分别为(28.2±1.9)、(27.9±2.1)、(29.7±2.0)、(30.8±2.3)、(30.6±2.4)mm;直径分别为(4.3±0.8)、(4.5±0.8)、(4.9±0.8)、(5.4±0.9)、(6.2±0.9)mm;外偏角分别为(48±4)°、(50±5)°、(48±4)°、(43±4)°、(36±3)°;矢状角分别为(9±5)°、(6±4)°、(1±3)°、(-1±4)°、(-1±3)°。结论C3~C7椎弓根的形态变异范围较大,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模拟椎弓根内固定术,可测量理想椎弓根螺钉的形态并进行评估,对术中置入螺钉的角度和形态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高明刘庆余陈建宇杨泽宏林笑丰
关键词: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颈椎椎弓根螺钉
外偏角对颈椎理想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影响及变化规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运用CT三维重建技术探讨不同外偏角对颈椎理想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影响及变化规律。方法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60例颈椎(C3~7)模拟进行椎弓根内固定术,并测量外偏角在10°~60°时理想螺钉的直径和长度。结果C3~7椎弓根在外偏角为10°~60°时,随着外偏角度数的增加,理想椎弓根螺钉的直径和长度均先增大到峰值后逐渐减小;在C3~6,外偏角为50°时,理想螺钉的直径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3±0.7)、(4.4±0.7)、(4.8±0.8)和(5.3±0.9)mm;C7理想螺钉的直径在外偏角为30°时达到最大值,为(6.3±0.9)mm。在螺钉外偏角为40°时,C3~7理想螺钉的长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0.2±2.1)、(29.6±2.0)、(30.6±2.5)、(31.7±2.5)和(31.7±2.0)mm。结论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不同外偏角时理想螺钉的直径和长度测量,可了解理想椎弓根螺钉的形态变化规律,对置入螺钉的形态和进钉角度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刘庆余高明陈建宇苏培强黄东生
关键词: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颈椎椎弓根螺钉
腰椎轴向负荷MSCT检查对腰椎间孔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评估轴向负荷CT检查对腰椎间孔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5例慢性腰腿痛患者进行了常规CT检查和轴向负荷CT检查,其中坐骨神经痛13例,神经性跛行10例。结果常规CT检查共发现102个(28.8%)椎间孔狭窄,其中轻度狭窄(1级)64个,中度狭窄(2级)33个,重度狭窄(3级)5个。而轴向负荷检查共发现122个(34.5%)椎间孔狭窄,其中轻度狭窄75个,中度狭窄40个,重度狭窄7个(χ^2=2.70,P〉0.05)。与常规CT检查比较,轴向负荷检查可导致L2/3、L3/4、L4/5椎间孔面积呈不同程度的缩小(P〈0.05),平均缩小6.2-10.6 mm^2,占椎间孔面积的8.1%~11.6%,而L5/S1水平椎间孔面积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与常规CT检查方法比较,轴向负荷检查能引起椎间孔面积缩小,能发现常规CT检查所不能发现的椎间孔狭窄,能更准确的评估椎间孔狭窄的程度,对提高椎间孔狭窄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刘庆余梁碧玲陈建宇
关键词:腰椎椎间孔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