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军
- 作品数:10 被引量:133H指数:7
-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 承压水上采煤断层失稳突水的研究
- 中国煤田地质条件复杂,许多煤矿不同程度的受奥灰岩含水层的威胁,突水是采矿过程中常常面临的一种严重灾害.随着采掘的延深、规模的扩大,突水灾害日益严重.大量工程实例表明:承压水的突出绝大多数是与断层有着直接关系的.因此,对煤...
- 刘志军
- 关键词:承压水上采煤断层突水防水煤柱
- 文献传递
- 陷落柱突水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4
- 2007年
-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将固流耦合方程转化为热分析问题,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系统研究陷落柱突水的力学机制及突水规律,并以潞安矿务局五阳煤矿地质为背景,通过对工作面远离陷落柱、接近陷落柱时底板应力、应变与水压分布规律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围岩的应力、位移及渗流场在工作面远离陷落柱时,互不影响;而随工作面推进至接近陷落柱时,围岩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发生改变,含水构造带渗流场水头压力亦发生改变,其界线约50m。应力在工作面远离陷落柱时变化幅度较慢,接近陷落柱时应力集中程度变化稳定,但分布范围扩大,并迅速扩散到陷落柱。渗流突水的最大水头位于工作面后方15~20m,表明隐伏陷落柱突水多为滞后突水。
- 刘志军熊崇山
- 关键词:数值模拟带压开采固流耦合
- 油页岩原位热解孔隙结构演化的低温氮吸附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孔隙结构是油页岩的一个重要特征,直接影响油页岩内的传热效率与油气流动行为。为分析油页岩孔隙结构在热解过程中的演化规律,采用热重分析与低温氮气吸附(LTNA)手段,定量分析了压力及不同热解终温下油页岩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抚顺油页岩的有机质降解阶段为350~540℃,干酪根分解与沥青的二次分解在同一温度区间完成,没有明显的两阶段过程。以有机质热解起始温度350℃为界,孔隙结构与类型发生重大改变。低于该温度时以墨水瓶型孔为主,高于该温度时以狭缝型孔为主,有机质热解对油页岩孔隙类型的变化起控制作用。油页岩孔隙结构演化涉及复杂的物化过程,是有机质、热解产物与无机矿物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机质的热解使比表面积与孔体积产生大幅增加,研究结果可作为油页岩原位开采的有益参考。
- 刘志军刘志军杨栋胡耀青
- 关键词:矿业工程油页岩孔径分布
-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抚顺油页岩孔隙连通性演化研究被引量:11
- 2019年
- 油页岩原位注热开采过程中,储层内部孔隙结构的连通性直接影响载热介质的流动行为和传热效率,同时对油气产物的扩散和流动行为起控制作用.本文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 NMR)技术,考察了不同热解终温(23~650℃)处理时,饱和水及束缚水状态下抚顺油页岩的T2谱,分析了可动流体T2截止值、束缚流体孔隙度、饱和流体孔隙度、渗透率等NMR孔隙参数,定量研究了随热解终温升高,抚顺油页岩孔隙结构的连通性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热解终温对抚顺油页岩孔隙连通性及渗透率的变化起控制作用,且可动流体孔隙度对总孔隙度的增加起主要促进作用,这说明热解终温升高加大了渗透率及油气产物的输运能力.本文为深入认识油页岩原位热解过程中孔隙结构的演化提供了依据.
- 刘志军杨栋杨栋胡耀青
- 关键词:油页岩低场核磁共振孔隙度连通性
- 带压开采底板破坏规律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3
- 2004年
- 从带压开采的角度建立了带压开采的三维固流耦合数学模型及其数值解法,并针对太原市东山煤矿带压开采,进行了三维固流耦合数值模拟,对带压开采底板的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为进一步防治矿井突水提供理论依据。
- 刘志军胡耀青
- 关键词:带压开采固流耦合有限元数值模拟
- 温度作用下油页岩孔隙结构及渗透特征演化规律研究
- 油页岩原位开采过程中,油页岩在高温流体作用下内在孔隙结构及渗透特征的演化,对其原位有效加热和热解油气的高效产出,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对油页岩孔隙结构和渗透特征随温度的演化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
- 刘志军
- 关键词:油页岩热解孔隙结构渗透性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承压水上采煤断层突水的固流耦合研究被引量:58
- 2007年
-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承压水上采煤的固流耦合数学模型,并编制了有限元程序,利用该程序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各断层要素影响下采场的应力分布规律及突水机理,得出了断层倾角、断层厚度和断层断距与突水的关系;采用三元线性回归法,确立了正、逆断层下临界断层防水煤柱宽度与各断层要素的拟合关系式,给出了突水判据.
- 刘志军胡耀青
- 关键词:承压水断层突水
- 瓦斯抽放水平长钻孔定向施工技术被引量:4
- 2007年
- 为了解决长钻孔弯曲及塌孔问题,在分析钻孔弯曲的影响因素和弯曲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组合钻具的施工方案,设计了套筒式稳定器及锥形刮刀钻头,并在鹤岗南山矿试验应用。结果表明:采用组合式钻具钻孔平均深度较改进前增加了71.92 m,瓦斯抽放稳定。
- 刘志军孙广义肖福坤
- 关键词:瓦斯抽放水平长钻孔定向钻进
- 基于三剪能量理论的巷道围岩弹塑性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针对弹塑性圆形巷道,应用三剪能量屈服准则,理论推导了塑性区半径、应力及径向位移公式,在塑性区半径公式的基础上,应用Mohr-Coulomb准则,进一步推导了破裂区应力及位移公式;通过具体算例,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塑性区半径的影响。实例表明:原岩应力、黏聚力、支护反力、围岩应力对塑性区半径有一定影响。原岩应力及支护反力均随塑性区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但支护反力对塑性区半径的影响变化不大,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半径将保持不变;黏聚力随塑性区半径的增大而降低;围岩应力随塑性区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当半径达到塑性区半径时,切向应力将保持不变,其值为原岩应力值,而径向应力在一定范围内仍将保持递增,但递增率减小,一直到原岩应力值;对比于单剪条件(Mohr-Coulomb准则),得出了三剪能量准则条件下的巷道围岩弹塑性公式比Mohr-Coulomb准则条件更为准确的结论。
- 张俊文刘志军
- 关键词:弹塑性巷道围岩
- 温度影响下油页岩动力学参数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温度影响下的力学参数变化对油页岩原位开采具有显著影响。利用岩样超声波速测试系统,实验分析了油页岩在温度作用下动弹性模量、动泊松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温度作用下,油页岩动弹性模量变化符合Boltzmann函数关系,动泊松比的变化符合线性函数关系。油页岩力学性能的变化在垂直层理方向上主要由热破裂导致,在平行层理方向主要为热解导致。
- 刘志军刘志军杨栋
- 关键词:油页岩动弹性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