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 作品数:5 被引量:7 H指数:2 供职机构: 青海省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后路减压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的临床疗效,探讨腰椎退变性侧凸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98例,男35例,女63例;平均年龄(56±9)岁;平均侧凸Cobb角为(26±9)°;平均腰椎前凸为(19±11)°。采用后正中入路,行责任节段减压联合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采用JOA29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以及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变化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7±2.4)年。术前JOA评分为(10±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26±3)分;优良率为89.7%。无患者术后症状加重,所有患者均感觉较术前症状明显减轻。平均椎间达骨性融合时间为(5.7±1.4)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平均腰椎侧凸Cobb角为(6±2)°,平均矫正度数为(17±4)°,矫正率为59.2%;平均腰椎前凸矫正度数为(12±3)°。无内固定断裂和松动;钛合金cage轻度后侧移位2例,无不适症状,未做处理。结论对于有临床症状的退变性腰椎侧凸,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后路减压联合椎间融合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责任节段的确定、减压充分和恢复腰椎稳定性是长期疗效的保证。 韩生寿 刘海龙 徐卫松 刘斌关键词:腰椎 脊柱侧凸 减压术 椎间融合 巨大头皮血管畸形1例报告 2018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藏族,21岁,以左顶包块逐渐增大伴疼痛2年余为主诉入院。入院查体见左顶部触及一约6 cm×4 cm大小包块,顶部略红肿,无破溃,无感染,质地软,边界不清,波动感明显,包块中央及周边触及明显搏动感,搏动范围约10 cm×8 cm。入院后头颅CTA提示左侧颞顶部巨大头皮血管畸形,主要由颞浅动脉及枕动脉供血(见图1)。因患者血管畸形范围较大,标记出畸形血管的搏动范围(虚线)及供血动脉(如箭头),以血管畸形团及供血动脉为界标记做颞顶“U”型切口(见图2),手术开始时按标记点临时缝扎颞浅动脉及枕动脉(见图3),逐层切开头皮至帽状腱膜层,沿帽状腱膜下层游离皮瓣,分离过程中见由枕动脉供血的畸形血管团侵及骨膜层,沿其上缘分离,孤立由枕动脉供血的畸形血管团,由颞浅动脉供应的畸形血管团在皮下,游离皮瓣后与皮瓣一起翻向耳侧。缝扎枕动脉近畸形血管团端后连同骨膜切除畸形血管团;沿颞浅动脉游离畸形血管及血管团,缝扎颞浅动脉近畸形血管端后切除畸形血管及血管团(见图4)。最后拆除临时缝扎线。术后病理符合血管畸形诊断(见图5),复查头颅CTA畸形血管团完全切除(见图6)。术后7 d患者切口愈合良好出院(见图7)。 巨占盈 刘斌关键词:头皮 血管畸形 手术 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时间窗的研究 杨明飞 李静 许玲 张强 董海波 巩冰 杨鹏 李鹏林 赵花 莫志晓 刘斌 选择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不同外伤原因所致的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235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受伤时间、受伤机制、疾病名称、伤情、预后等临床资料,以及DC术中采取的治疗措施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时...关键词:关键词:颅脑损伤 术后并发症 消瘀康胶囊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观察消瘀康胶囊对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吸收及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对青海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脑出血患者进行连续性搜集,最终23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口服消瘀康胶囊的为治疗组(97例),未服用消瘀康胶囊的为对照组(136例),比较两组患者颅内血肿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等,评估消瘀康胶囊对患者颅内血肿吸收及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民族、血肿位置、GCS评分、初始血肿量及既往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第1周和第2周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治疗组第3周有效率(97.9%)高于对照组(81.9%)(P<0.01)。对照组患者出院(2.9±1.1)和入院时mRS评分(3.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患者出院时mRS评分(2.4±0.9)低于入院时(3.2±1.3)(P<0.05)。结论消瘀康胶囊可以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并改善患者预后。 杜超楠 杨明飞 张强 巨占盈 刘斌关键词:脑出血 预后 血肿 补体C3a受体在盲肠结扎穿孔致脓毒症大鼠认知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 2023年 目的探讨补体C3a受体(C3aR)在盲肠结扎穿孔(CLP)致脓毒症大鼠认知障碍中的作用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13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脓毒症组(CLP组),每组的初始数量为66只动物,每个时间点设置22只动物。构建SD大鼠CLP动物模型,于术后1、15和30 d取血清和脑(海马和前额叶皮质),采用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标本中Tau蛋白(Tau)、磷酸化Tau(p-Tau)和C3aR蛋白表达。将6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sham组、CLP组和C3aR拮抗剂(C3aRa)干预组。于CLP后第15、17和19天,C3aRa干预大鼠于CLP术后第30天接受抑制性回避测试和物体识别测试,并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中C3aR、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p-Tau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CLP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在CLP后30 d内先增加后减少。在CLP组海马组织和前额叶皮层中分别观察到术后30 d和术后1、15 d Tau磷酸化显著增强(P<0.05)。与sham组相比,CLP组术后15 d和30 d在大鼠海马和前额叶皮层中均观察到C3aR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CLP组相比,C3aRa干预后大鼠海马内源性C3aR含量明显降低(P<0.05),Iba1、GFAP和p-Tau免疫染色明显抑制(P<0.05)。C3aRa干预CLP大鼠可逆转认知功能损伤。结论C3aR在脓毒症诱导神经退行性过程中相关生物化学和行为学变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在海马注射C3aRa能够改善由脓毒症引发的神经退化过程。 徐颖 刘斌 郑兴 何宗钊关键词:脓毒症 免疫印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