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景鹏

作品数:14 被引量:8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年代际
  • 6篇年代际变化
  • 5篇气候
  • 4篇可预报性
  • 3篇气温
  • 3篇降水
  • 2篇月尺度
  • 2篇月平均
  • 2篇月平均气温
  • 2篇年代际变率
  • 2篇平均气温
  • 2篇气候预测
  • 2篇位相
  • 2篇海温
  • 2篇变率
  • 2篇变暖
  • 2篇LYAPUN...
  • 1篇订正
  • 1篇冬春
  • 1篇动力模式

机构

  • 13篇中国气象科学...
  • 8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云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14篇刘景鹏
  • 7篇李维京
  • 5篇左金清
  • 4篇李景鑫
  • 3篇任宏利
  • 2篇张若楠
  • 2篇孙丞虎
  • 2篇陈丽娟
  • 2篇张培群
  • 1篇李想
  • 1篇储敏
  • 1篇刘博文
  • 1篇陈权亮
  • 1篇宋艳玲
  • 1篇李瑜
  • 1篇陆波
  • 1篇王润

传媒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气象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大西洋涛动和南半球环状模不同位相配置对我国南方夏季降水的协同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和再分析格点数据,诊断研究了前期春季(4-5月份)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和南半球环状模(Southern Annular Mode,SAM)在不同位相配置下对我国南方夏季降水异常变化的协同影响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在剔除ENSO最强信号影响后,我国南方夏季降水异常分布显著地依赖于前期春季两个较为独立的年际变率主模态(NAO和SAM)位相的不同配置,即降水异常型主要表现为两个因子单独作用的叠加效果,当前春SAM正位相偏强而NAO负位相偏强时,二者的影响呈现协同正效应,我国南方夏季(6-7月份)降水表现为全区正异常,特别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附近地区最为显著;反之,当前春SAM呈偏强的负位相而NAO偏强的正位相配置时,二者的影响呈现协同负效应,对应我国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表现为显著负异常.对其可能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在SAM与NAO位相相反情况下,二者均会通过海气相互作用过程影响到热带大西洋北部海温的异常变化,进而形成协同作用,增强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模态异常信号,从而通过欧亚大陆的遥相关波列对东亚夏季风和我国南方降水产生显著影响.相比之下,当SAM与NAO同位相时,可能表现为抵消效应,不利于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发展,从而削弱对我国南方夏季降水的影响,此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景鑫任宏利陆波刘景鹏康延臻
关键词:NAOSAM夏季降水
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南方旱涝灾害时空格局变化被引量:37
2015年
我国南方地区各季节降水异常主要包含三种优势模态:长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呈整体偏多或偏少的一致型,长江中下游流域与华南呈反相变化的南北反相型以及东南与西南呈反相变化的东西反相型。其中一致型是南方地区各季节降水变率的第一优势模态。总体而言,在1961—2013年南方地区平均降水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和长期趋势变化。其中,夏季和冬季南方区域平均降水具有相似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而秋季降水的年代际演变几乎与上述两个季节的相反。不过,在近30年南方各季降水量发生年代际转折的时间不尽相同:春季和秋季降水分别在21世纪初期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之后进入干位相,冬季和夏季降水则分别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之后进入湿位相。自21世纪初期以来,南方夏季和冬季降水逐渐转入中性位相。此外,南方春季和秋季降水均呈减少趋势;而夏季和冬季则相反,均呈增多趋势。对于西南地区,除了春季外,其他三个季节的降水均呈减少趋势,出现了季节连旱的特征,尤其是秋旱最为严重。不过,不管是季节降水量还是旱/涝日数,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其线性变化趋势并不十分显著,这与南方降水年代际分量对降水变率存在较大贡献相关。分析还发现,我国南方区域洪涝受灾面积具有比较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而干旱受灾面积则没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近十多年来西南地区干旱和洪涝受灾出现了交替互现的特点。
李维京左金清宋艳玲刘景鹏李瑜沈雨旸李景鑫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订正的多模式集合气候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订正的多模式集合气候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数据准备:获取历史观测数据与多个动力气候模式回报及预报数据;S2:数据预处理:对S1所述的数据进行插值处理,使各模式数据与观测数据分辨率保持一...
任宏利王琳高丽李景鑫吴捷刘景鹏
中国南方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和机理分析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南方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本文利用1920-2014年的逐月降水,采用资料诊断及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以分析南方夏季降水年代际变率主模态为切入点,以研究南方夏季降水年代际变率空间分布型的年...
刘景鹏
关键词:海温年代际变率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中国区域气温和降水月尺度可预报性的时空分布特征
采用中国区域逐日站点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根据非线性动力系统理论,定量计算了月尺度气温和降水可预报性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月尺度气温可预报性与月动力延伸和持续性气温预报技巧的对应关系。 利用中国1960-2011年比...
刘景鹏
关键词:可预报性年代际变化LYAPUNOV指数预报评分
文献传递
1961—2014年我国西南地区干湿季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17年
利用中国1961—2014年逐日降水观测等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的干湿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东部和西北部最早进入湿季;干季由四川盆地、贵州南部开始。西南中东部以及南部等地的湿季长度较长,干季则与之相反。干湿季开始日期以及干湿季长度均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发生了气候突变,呈现湿季长度变短,干季变长的趋势。湿季降水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特征,并表现出中东部减少,西部增加的趋势;干季降水则表现为东多西少的特点,在东部呈增加,在四川等地呈减少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湿季异常偏湿(干)年,开始日期易偏早(晚),结束易偏晚(早),长度偏长(短);干季开始异常偏早(晚)年,干季长度长(短),干季略偏湿(干);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影响东亚大气环流的异常是造成西南地区干湿季出现异常的主要原因。
贾孜拉.拜山李维京孙丞虎左金清张若楠刘景鹏
关键词:气候特征
中国南方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率主模态特征及机理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南方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本文利用1920~2014年的逐月降水,以分析南方夏季降水年代际变率主模态为切入点,以研究南方夏季降水年代际变率空间分布型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为重点,进一步研究了印度洋、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海温的年代际变率对南方夏季降水主模态年代际变率的可能影响机制。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1)指出中国南方夏季降水年代际变率的两个主模态为全区一致型和东西反相型降水模态。两个主导模态在1971/1972年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转变,在1925~1971年的第一主模态为东西反相型降水;在1972~2009年的第一主模态为一致型降水。不同主模态对应的海温异常关键区也在1971/1972年发生了相应的年代际变化。(2)揭示了全区一致型和东西反相型降水模态对应的环流场异常特征。一致多(少)型降水对应着中国南海及西北太平洋低空的反气旋(气旋)性异常,有(不)利于水汽自南海向南方地区输送。而贝加尔湖东侧低空的反气旋(气旋)性异常,有(不)利于冷空气向南方输送,并与来自南海地区的水汽在南方地区辐合,有利于南方地区降水一致偏多(少)。东多西少(西多东少)型降水对应着中国东南地区高空的正(负)异常中心,有利于高空辐散(辐合)及异常的上升(下沉)运动,其与南方地区东部低空的气旋(反气旋)性异常共同作用,有利于东部降水偏多(偏少)。与此同时,低空中南半岛反气旋(气旋)性异常及菲律宾地区反气旋(气旋)性异常,不(有)利于水汽自孟加拉湾及南海地区输送向南方地区西部,有利于形成东多西少(西多东少)的降水型。(3)揭示了印度洋海温、北太平洋海温和北大西洋海温协同影响南方地区东西反相型降水和一致型降水的机制。
李维京刘景鹏刘景鹏左金清
关键词:海温年代际变率主模态
一种基于模式误差算子线性反演与订正的气候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式误差算子线性反演与订正的气候预测方法,包括在建模的拟合时段内,对动力模式的预报误差数据进行经验正交分解,提取预报区域月平均模式误差前几个主模态的分布空间型和相应的主成分时间序列;利用线性反演技术作...
任宏利王琳高丽吴捷李景鑫王润周辰光刘景鹏
中国月平均气温可预报性的时空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
本文利用中国1960-2011年资料比较完整的518站逐日气温观测数据,采用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NLLE)和非线性误差增长理论,定量分析了中国区域月时间尺度平均气温可预报性期限(MTPL)的时空分布和年代际变...
李维京刘景鹏陈丽娟张培群任宏利
月尺度气温可预报性对资料长度的依赖及可信度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全国518个站1960—2011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和160个站1983—2012年月尺度气温客观预测数据,基于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和非线性误差增长理论,研究中国区域月尺度气温可预报性期限对资料序列长度的依赖性。结果表明:气温可预报性期限对资料序列的长度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在西北、东北及华中地区尤为明显。平均而言,45年的资料序列长度才能够得到稳定合理的可预报性期限。为了验证气温可预报期限计算结果的可信度,将月尺度气温的可预报性期限与客观气候预测方法的预报评分技巧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结果非常一致。其中,由观测资料得到的1月气温的可预报性期限明显低于7月,1月客观气候预测方法的预报评分技巧也明显低于7月,且1月(7月)预报评分的空间分布型与1月(7月)气温可预报性期限的空间分布型较为一致。因此,利用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和台站逐日观测资料分析气温的可预报性期限结果是可信的。
刘景鹏陈丽娟李维京张培群左金清
关键词:预报准确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