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
- 作品数:18 被引量:74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药丁香体外抑制人巨细胞病毒作用研究被引量:13
- 1997年
- 中药丁香体外抑制人巨细胞病毒作用研究100039北京解放军第302医院刘洪貌盼勇洪世雯鞠连才白雁平关键词植物,药用;人巨细胞病毒;体外抗病毒作用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282.7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播及广泛,它可引起肺炎、肝炎、胃肠炎、新生儿疾病...
- 刘洪貌盼勇洪世雯鞠连才白雁平
- 关键词:丁香中药抗病毒作用人巨细胞病毒
-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导向抗病毒交联物内化过程的研究被引量:4
- 1996年
- 目的动态观察抗病毒交联物-乳糖化人血清白蛋白单磷酸阿糖腺苷(L-HSA-Ara-AMP)进入细胞的途径,内化后胞内转运过程,从而证明受体导向疗法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特异性及可行性。方法用胶体金标记技术,结合电子显微镜观察,在超微结构水平上对L-HSA-Ara-AMP在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上的内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同时分别以金标乳糖化人血清白蛋白及金标记人血清白蛋白做阳性及阴性对照。结果L-HSA-Ara-AMP能特异性地识别并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其经有衣小凹进入细胞内,内化的终部位是溶酶体。结论肝细胞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导向疗法治疗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导向性及特异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 巨立中皇甫玉珊张玲霞刘洪貌盼勇李远志张宇刘萍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药物载体受体
- 检测抗丙型肝炎病毒总抗体的双抗原夹心法的建立被引量:3
- 1997年
- 以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构区和非结构区基因工程表达抗原及人工合成多肽包被酶标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原,建立了检测血清中抗-HCV总抗体的双抗原夹心法。与普遍采用的检测抗-HCVIgG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比较,其灵敏度(1∶128)稍高于间接法(1∶64),特异性相同,均为100%。该法可同时检测抗-HCV各类抗体,使检出率提高10%。
- 洪世雯貌盼勇何红霞付体全刘洪白燕平杨健洋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病毒抗原病毒抗体
- 受体导向药物L-HSA-AraAMP体外抗病毒效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1995年
- 以乙肝病毒(HBV)DNA转染的细胞株2.2.1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滴度及细胞内HBVDNA中间体的变化作为药物评价指标,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法测定细胞毒性。结果表明:乳糖化人血清白蛋白单磷酸阿糖腺苷(L-HSA-AraAMP简称交联物)与AraAMP具有相似的抗病毒效应。二者对HBsAg最高抑制率分别为50%,63%,对HBeAs最高抑制率分别为62.6%,67.2%,500μg/ml交联物与100μg/mIAraAMP对HBVDNA有相似的抑制作用。交联物无明显细胞毒性(CD50>2000μg/ml),AraAMP有明显细胞毒性(CD为658.5±180μg/ml),对HBeAg抑制的选择指数分别为>4.8,1.7。展示了受体导向抗病毒药物的良好前景。
- 李克张玲霞刘洪仲伯华倪盼勇王慧芬
- 关键词:单磷酸阿糖腺苷抗病毒
- 双特异性抗体对LAK细胞增殖和细胞毒作用影响的体外研究被引量:9
- 1996年
- 将抗CD3与抗HBs的单克隆抗体经化学偶联得到双特异性抗体,观察该双特异性抗体对LAK细胞增殖和增强细胞毒性的作用。结果显示双特异性抗体显著提高LAK细胞与2.2.15细胞结合率;促进淋巴细胞增殖。125I-UdR释放试验检测发现双特异性抗体增强LAK细胞对2.2.15细胞的细胞毒性且与抗体浓度呈正相关。进一步对抗体的特异性研究表明,加入双特异性抗体后LAK细胞对2.2.15细胞毒性作用显著高于对照组。
- 楼敏皇甫玉珊薛琪程云刘洪
- 关键词:LAK细胞细胞毒双特异抗体细胞增殖
- 新型免疫活性细胞CIK体外对肝癌细胞的杀伤被引量:28
- 2000年
- 目的观察人体 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细胞的体外增殖力及杀伤肝癌细胞活性。方法采取健康自愿者的成分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通过加入不同细胞因子(如 IFN-γ,IL-1,IL-2,CD3 mAb)培养诱导成 CIK 细胞和 LAK 细胞,观察不同培养细胞的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细胞做细胞表型动态分析,观察培养细胞的表面标志;与 LAK 细胞作对比,用 MTT 法测定并比较不同效应细胞的体外抗肝癌细胞活性。结果 CIK 细胞在培养14d 后开始大量增殖且在含人血清的培养基中增殖数量最多,可达500多倍,经表型分析表明,CIK 细胞属于异质细胞群,在培养过程中,CD^(3+)CD^(56+)双阳性细胞的绝对数量获得了大量增殖,至56d 时可占细胞总数的51.26%,是 CIK 主要的效应细胞;实验表明,CIK 细胞体外杀伤肝癌细胞的活性明显优于 LAK 细胞。结论 CIK 细胞是一种具有较强杀伤肝癌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有可能应用于抗肿瘤的生物治疗。
- 杜清友王福生徐东平刘洪雷周云刘明旭王业东陈菊梅吴祖泽
- 关键词:免疫活性CIK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双特异性抗体对LAK细胞增殖和细胞毒作用影响的体外研究
- 1995年
- LA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疗效,南于不能特异性识别和攻击靶细胞影响了LAK细胞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双特异抗体能同时识别效应细胞和靶细胞,使其特异地结合,选择性地将靶细胞杀死,本研究应用化学偶联剂SPDP将鼠源抗CD3与抗HBs连接得到化学嵌合双特异性抗体,
- 楼敏皇甫玉珊薛琪程云刘洪
- 关键词:LAK细胞双特异性抗体体外研究细胞毒作用双特异抗体
- ELISA法检测抗HGVIgM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
- 2000年
- 马达王万相刘洪郭乃洲徐宁生
- 关键词:ELISA
- 庚型肝炎病毒IgM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 1999年
- 目的建立一种早期、快速诊断庚型肝炎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方法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庚型肝炎病毒(HGV)多肽NS3,NS5区段抗原,建立了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于检测血清中HGVIgM抗体。结果本法不受特异性IgG的竞争和类风湿因子的干扰;与其它致肝炎的病毒(HAV、HBV、HCV、HEV、CMV、EBV)无交叉反应。检测46例非甲、乙、丙、戊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GVIgM阳性14例,阳性率30.43%,其中,6例同时为HGVRNA阳性,阳性符合率为42.86%(6/14),检测12例庚型肝炎病人双份血清,其中,急性期血HGVIgM抗体均为阳性。结论该法检测HGVIgM抗体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且简便快速,适用于临床对庚型肝炎新近感染的早期诊断,有推广应用价值。
- 刘洪貌盼勇洪世雯胡燕白雁平鞠连才
- 关键词:庚型肝炎病毒IGMELISA
- 同位素与生物素标记的HCMV DNA探针检测婴儿肝炎综合症血和尿标本的比较
- 1991年
- 用^(32)P和生物素标记的克隆化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AD169株DNA片段作探针,采用DNA-DNA斑点杂交法,对照检测了27例婴儿肝炎综合症患者(血清学检测为非甲非乙型肝炎者)临床血、尿标本的HCMV-DNA。其中16份血标本呈阳性,占59%;9份尿标本呈阳性,占33%。初步结果表明,血标本中HCMV DNA检出率比尿标本检出率高26%。标记的^(32)P探针可检测10pg同源DNA,生物素探针可检测50Pg同源DNA,均不与其它疱疹病毒及未感染的人胚肺细胞DNA杂交。将其中26份血标本的HCMV DNA杂交结果与抗HCMV IgM ELISA检测结果相比较,符合率为65%。
- 洪世雯余明炎刘洪刘觉辉
- 关键词:婴儿肝炎生物素同位素HC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