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洪林

作品数:285 被引量:3,767H指数:3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1篇期刊文章
  • 107篇专利
  • 3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7篇天文地球
  • 6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4篇矿业工程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经济管理
  • 3篇机械工程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98篇煤层气
  • 79篇页岩
  • 43篇页岩气
  • 38篇盆地
  • 38篇勘探
  • 37篇成藏
  • 32篇含气
  • 27篇含气量
  • 23篇煤层
  • 20篇地质
  • 19篇储层
  • 17篇渗透率
  • 17篇气藏
  • 16篇岩心
  • 16篇解吸
  • 15篇低煤阶
  • 15篇沁水盆地
  • 13篇煤层气成藏
  • 13篇采油
  • 10篇模拟装置

机构

  • 276篇中国石油天然...
  • 37篇中国石油
  • 2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5篇中国矿业大学
  • 15篇中国石油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勘探...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华北油田公司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华北油田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陕西省煤田地...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285篇刘洪林
  • 159篇王红岩
  • 69篇李贵中
  • 53篇赵群
  • 43篇王勃
  • 39篇李景明
  • 38篇刘德勋
  • 27篇王爱法
  • 25篇李晓波
  • 25篇周尚文
  • 23篇薛华庆
  • 22篇闫刚
  • 17篇郑德温
  • 17篇赵庆波
  • 17篇刘小明
  • 16篇王春洁
  • 15篇邓泽
  • 14篇杨泳
  • 13篇刘萍
  • 12篇兰成刚

传媒

  • 38篇天然气工业
  • 16篇天然气地球科...
  • 9篇地质学报
  • 8篇石油学报
  • 8篇石油勘探与开...
  • 5篇煤炭学报
  • 4篇中国煤层气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煤田地质与勘...
  • 3篇油气井测试
  • 3篇天然气技术
  • 3篇2004年全...
  • 3篇2004年全...
  • 2篇现代地质
  • 2篇中国能源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石油钻采工艺
  • 2篇特种油气藏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广州化工

年份

  • 1篇2024
  • 13篇2023
  • 14篇2022
  • 5篇2021
  • 11篇2020
  • 10篇2019
  • 17篇2018
  • 3篇2017
  • 18篇2016
  • 11篇2015
  • 13篇2014
  • 11篇2013
  • 16篇2012
  • 18篇2011
  • 15篇2010
  • 18篇2009
  • 24篇2008
  • 16篇2007
  • 13篇2006
  • 16篇2005
2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层气成藏模拟装置
本发明是一种进行煤层气成藏运聚机制和气藏模式的模拟装置。由气体增压泵、恒温柜、控制系统及计算机采集处理系统所组成。其特征是在恒温柜内有多功能岩心仓和参考缸。效果是采用多功能岩心仓结构,克服了二次采样对煤心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王红岩刘洪林张建博赵庆波李景明宋岩宁宁焦贵浩李五忠刘萍杨泳李贵中
文献传递
滇东北地区煤储层现今地应力分布特征及渗透性预测
2021年
现今地应力分布与煤储层渗透性特征是影响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但对滇东北地区二叠系煤储层而言,区域地应力与渗透性分布样式尚不清晰,影响着该区煤层气的高效开发。为此,本次研究在注入/压降地应力实测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滇东北地区二叠系C5煤层现今地应力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地应力分布呈现强非均质性特点,研究区北部和东南部的应力值较高,西部、东部以及构造带内的应力值较低。在地应力与渗透率量化关系构建的基础上,预测了煤储层渗透率,呈现东西高、南北低的格局。研究区内现今地应力对煤储层渗透性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亦受埋藏深度等其他因素影响。研究成果期望能为滇东北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有益地质参考。
孙斌鞠玮杨敏芳杨兆彪刘洪林王胜宇
关键词:煤层气渗透性
流量自控仪水表芯子取出工具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量自控仪水表芯子取出工具。包括:支撑组件、悬挂轴、以及加力组件;支撑组件呈上下两端开放的中空结构,支撑组件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悬挂轴包括本体,本体的表面沿悬挂轴的轴向设置有第一加力齿,本体的下端...
王爱法刘洪林王爱军曾庆伟张建蕊赵新才雷小荣刘小明周志勇谭勇杨琼吴亚强
文献传递
煤层瓦斯聚集规律
煤层瓦斯聚集规律的研究贯穿煤层瓦斯排放及开发利用的始终,与煤田地质学、天然气地质学、流体力学等学科息息相关。向斜构造部位是煤层瓦斯聚集的主要区域。大量研究与实践证实,向斜具有天然维持地层压力的机制,煤层瓦斯容易在此聚集、...
李贵中王红岩刘洪林吴立新
关键词:煤层瓦斯向斜热事件
文献传递
小颗粒油页岩固体热载体干馏工艺评价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颗粒油页岩固体热载体干馏工艺评价装置;回转反应器内筒体固定在回转反应器外筒体内;回转反应器外筒体的一端连接主传动驱动,另一端置于回转反应器出渣罩中,回转反应器内筒体一端伸出回转反应器外筒体端面;回转反...
郑德温葛稚新王红岩方朝合薛华庆李小龙刘洪林姚建军贲道春王家安张玉
文献传递
“进源找油”:论四川盆地页岩油气被引量:42
2020年
四川盆地页岩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国内其他页岩层系不可比拟的优越地质条件,是全面开启中国陆上未来页岩油气"进源找油"征程的理想对象.文章整体分析了美国和中国页岩油气的资源特点,提出成熟度对页岩油气构成有重要控制作用,美国页岩油气中轻烃和湿气比重很高,中国海相、海陆过渡相页岩气主要为干气,陆相页岩油油质一般较重.重点对四川盆地页岩油气开展了地质综合研究,取得了3点主要认识:(1)盆地发育三种类型多套富有机质页岩地层,寒武系筇竹寺组、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海相、二叠系龙潭组海陆过渡相、三叠系须家河组湖泊-沼泽相、侏罗系湖相等页岩是盆地富有机质页岩的典型代表,海相页岩气富集主要受深水陆棚相、适中热演化、富钙富硅岩石组合和封闭顶底板"四要素"控制;(2)"甜点段"一般TOC值高、含气量高、孔隙度大、脆性矿物含量多、地层压力高、页/层理及天然微裂缝发育等,"甜点区"一般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大、热演化适中、保存条件好、埋藏深度浅等,重点例举了五峰组-龙马溪组、龙潭组和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页岩油气;(3)四川盆地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页岩油气资源分别约占全国同类页岩油气地质资源量的50%、25%和30%,资源潜力很大,有望成为中国页岩油气工业革命的摇篮,继东部松辽盆地大庆油田"常规石油大庆"和西部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油田"西部油气大庆"之后,推动建立四川盆地西南油气田"川渝天然气大庆"生产基地.
邹才能杨智孙莎莎赵群拜文华刘洪林潘松圻吴松涛袁懿琳
关键词:页岩油海相陆相
页岩气煤层气便携式测试仪
页岩气煤层气便携式测试仪,应用于煤层气、页岩气含气量测试。在箱体内下部与箱底平行固定有一个底板,在箱体的上口固定有面板;在底板的上平面并垂直底板固定有圆柱形筒,在圆柱形筒的顶端均匀分布并垂直圆柱形筒端面焊接固定有弹簧;在...
刘洪林王红岩闫刚郑德温赵群李晓波刘德勋
四川盆地东部小河坝组沥青纳米孔隙网络及其成藏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四川盆地东部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油气显示较好,但是勘探开发未获得较大突破。应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开展了小河坝组砂岩微观结构特征研究,在小河坝组砂岩中发现了固体沥青和沥青纳米孔隙网络系统。通过与加拿大蒙特尼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3点结论:①小河坝组砂岩除了发育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外,还发育固体沥青网络及存在其中的固体沥青纳米孔隙网络体系;②小河坝组砂岩沥青纳米孔隙网络源自早期充注于其中的液态烃的二次裂解,二次裂解生成的天然气泡被固化后形成沥青纳米孔隙网络;③沥青纳米孔隙网络的区域发育受控于沉积微相、砂泥组合、成藏演化过程,砂泥互层型地层组合有利于沥青纳米孔隙网络的形成,该组合发育区具有较大勘探价值。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四川盆地东部小河坝组成藏地质认识和指导天然气勘探有重要意义。
刘洪林王怀厂王怀厂张辉赵伟波刘燕刘德勋
关键词:四川盆地页岩气
页岩纳米级孔隙气体流动特征被引量:17
2012年
页岩气在孔隙中的流动规律是评价页岩气产能的基础,而气体流动规律与页岩的孔隙大小密切相关。通过液氮等温吸附对昭通地区龙马溪组以及五峰组页岩的孔隙进行研究发现,该地区页岩孔隙大小主要分布在4~6nm。利用Kn数和Beskok—Kamiandakis方程计算了页岩的表观渗透率,分析了压力、温度以及吸附作用对气体流动规律的影响:在直径小于10nm的孔隙中,气体表观渗透率与达西渗透率的比值高达30,气体的吸附会缩小页岩的孔径,吸附层的存在会使得孔径小于10nm的孔隙表观渗透率与达西渗透率的比值增大。温度与压力都会影响Kn数,从而影响气体的表观渗透率和页岩吸附层厚度。在不考虑吸附层的影响下,压力升高,页岩表观渗透率下降,温度升高,表观渗透率稍有变化,变化不明显;考虑吸附层影响下,页岩表观渗透率与达西渗透率之比与不考虑吸附时表观渗透率与达西渗透率之比随压力降低或温度上升呈下降趋势。
郭为熊伟高树生刘洪林
关键词:页岩气流动特征
中国煤层气可利用经济储量预测与发展前景被引量:30
2003年
我国煤层气资源潜力较大 ,远景资源量为 2 7.3× 10 12 m3 ,但目前能源结构极不合理 ,每年因采煤向大气排放的煤层甲烷高达 194× 10 8m3 ,接近于全国 1a的天然气产量 ,占世界采煤排放甲烷总量的 1/ 3,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因此 ,加强我国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迫在眉睫。分析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最新进展 ,结合国内外煤层气发展现状及我国能源战略规划 ,对我国煤层气利用及发展作出中长期预测。图 1表 1参
王红岩张建博刘洪林
关键词:煤层气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