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浩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油田
  • 2篇扶余油田
  • 2篇高凝油
  • 2篇高凝油田
  • 1篇点坝
  • 1篇油层
  • 1篇原油
  • 1篇三角洲
  • 1篇三角洲平原
  • 1篇三角洲前缘
  • 1篇前缘
  • 1篇区块
  • 1篇微相
  • 1篇密井网
  • 1篇井网
  • 1篇化学剂
  • 1篇扶余油层
  • 1篇高凝原油
  • 1篇采油
  • 1篇采油工艺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长庆...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4篇刘浩
  • 2篇鲁红光
  • 2篇王立军
  • 2篇胡望水
  • 1篇张骜
  • 1篇邵天翔
  • 1篇徐博
  • 1篇马琳芮
  • 1篇姜伟

传媒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小型油气藏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第二届全国特...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沈阳高凝油田冷采助剂研究与应用
高凝油油品特性决定了其开采方式和加热密不可分.随着油田的注水开发,油井综合含水不断上升,传统的水力泵采油工艺、闭式热水循环采油工艺已不能满足现场生产需要,寻求高凝油低成本采油方式替代转化常规热采工艺,以降低高凝油开采过程...
鲁红光王立军姜伟刘浩
关键词:采油工艺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沈阳高凝油田冷采助剂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为寻求能替代常规热采工艺的高凝油低成本采油方式,通过大量的室内研究,用润湿作用和分散作用对冷采助剂进行优选,现场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表明高凝油冷抽助剂化学防蜡技术是降低高凝油井开采成本的有效配套技术。
鲁红光王立军邵天翔刘浩
关键词:高凝原油化学剂
扶余油田中城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及其沉积模式被引量:11
2012年
以岩心、测井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沉积特征等,确定扶余油田中城区扶余油层为一套浅水三角洲沉积,并在单井相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测井相识别模式。研究认为Ⅰ砂组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水下分流河道间湾、席状砂和湖泥等6种沉积微相;Ⅱ、Ⅲ、Ⅳ砂组主要为三角洲平原沉积,识别出分流河道、溢岸砂、决口扇、分流河道间湾等4种沉积微相。结合砂体以及沉积微相分布规律,总结了研究区沉积相模式,确定了砂体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分流河道是油气的富集区和剩余油挖潜的最有利部位,为研究区剩余油进一步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胡望水徐博刘浩吴鹏马琳芮
关键词:扶余油层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
扶余油田东16-2区块密井网曲流河储层构型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以扶余油田东16-2区块为例,探索了一套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河流相储层构型的研究方法.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取心、测井、吸水剖面等静态、动态资料,以层次分析法为指导思想,分3个层次(单一河道、点坝、点坝内部侧积体)对研究区储层构型进行详细解剖.综合现代沉积的研究成果、经验公式以及对子井技术,计算出研究区侧积层的倾角为3°左右,宽度为35~70m,建立了点坝砂体内部构型定量模式;结合动态资料,进行模式拟合,达到解剖点坝内部构型系统的目的;建立了点坝内部泥质侧积层控制的剩余油模式.点坝构型解剖成果在研究区得到了较好的应用,而且对类似油田储层精细研究以及剩余分布预测都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胡望水曾文倩徐博刘浩张骜
关键词:储层构型点坝扶余油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