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红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不同工艺复合(混)肥差分释放及营养效应研究
- 肥料的复合化、液体化、功能化和缓效化是肥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发达国家化肥的复合化率己达到70%-80%,我国复合(混)肥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我国肥料的复合化率已超过32%,随着我国复合(混)肥产业的快速发展,复合...
- 刘玉红
- 关键词:复合肥养分释放养分吸收肥料利用率
- 文献传递
- 不同工艺复合肥氮素释放特征及其增产效应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复合肥生产工艺众多,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复合肥的性状存在本质差异。研究不同工艺复合肥的作物增产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差异,为复合肥的工业生产与农业应用提供有益参考。【方法】采用模拟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6种等养分不同生产工艺复合肥(N-P_2O_5-K_2O,15-15-15)的氮素释放特征及其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6种工艺复合肥的氮素释放特征曲线符合抛物线,脲甲醛工艺复合肥氮素释放最慢、掺混工艺释放最快;不同工艺复合肥氮素释放速率依次是脲甲醛工艺<高塔造粒工艺<双管反应器工艺<喷浆造粒工艺<团粒工艺<掺混工艺复合肥。施用不同工艺复合肥玉米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以脲甲醛工艺复合肥玉米产量最高,较掺混肥增产8.8%;其次是高塔造粒工艺和双管反应器工艺复合肥,分别比掺混肥增产5.7%和5.1%,团粒工艺和喷浆造粒工艺较掺混复合肥增产不显著。玉米产量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玉米产量差主要来自穗粒数的差异;不同工艺复合肥之间玉米穗粒数差异显著,脲甲醛工艺、高塔造粒工艺和双管反应器工艺复合肥穗粒数比掺混工艺复合肥处理提高15.6%、13.5%和10.2%;穗粒数与生长前期吸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玉米生长前期吸收氮量的提高促进了玉米穗粒数的形成。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在不同工艺复合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脲甲醛工艺、高塔造粒工艺、双管反应器工艺复合肥氮素表观利用率比掺合肥提高了10.7、8.9和3.8个百分点,其氮素偏生产力、农学效率和肥料贡献率都高于掺混肥,而团粒工艺和喷浆造粒工艺与掺混复合肥氮素利用效率相当。【结论】脲甲醛工艺、高塔造粒工艺及双管反应器工艺复合肥因工艺和原料的改进,较其他工艺复肥氮素释放慢,有利于玉米移栽到大喇叭口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促进
- 黄兴成刘玉红张宇亭赵亚南张跃强石孝均
- 关键词:氮氮肥利用效率玉米
- 《肥料商品学》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被引量:1
- 2010年
- 在总结《肥料商品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教学改革新观念,分析《肥料商品学》的教学现状及问题,探讨其发展趋势,进而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 刘峰刘玉红刘英
-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评价
- 不同工艺复合(混)肥养分释放及营养效应研究
- 肥料的复合化、液体化、功能化和缓效化是肥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发达国家化肥的复合化率己达到70%-80%,我国复合(混)肥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我国肥料的复合化率已超过32%,随着我国复合(混)肥产业的快速发展,复合...
- 刘玉红
- 关键词:复合肥养分释放养分吸收肥料利用率营养效应
- 文献传递
- 不同养分配比对茎瘤芥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磷钾配比对茎瘤芥茎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瘤芥高产的最佳氮磷钾肥料(N:P2O5:K2O)配比为1:0.3:0.5,最佳推荐施肥量(N-P2O5-K2O)为300-90-150kg/hm2,依此配方施肥瘤茎产量比农民习惯施肥增产21.5%,在此配方的基础上调整磷肥用量和减少钾肥用量显著降低了茎瘤芥茎的产量;在该配方上增加钾肥用量,茎瘤芥增产不显著,但显著提高了茎瘤芥茎中Vc、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的含量.
- 赵亚南刘玉红唐振亚赵敬坤姚磊石孝均
- 关键词:茎瘤芥营养品质肥料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