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玉芳

作品数:12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淹水
  • 5篇养分
  • 4篇化学计量
  • 3篇养分含量
  • 3篇化学计量比
  • 2篇养分积累
  • 2篇养分积累量
  • 2篇生物量
  • 2篇竹子
  • 2篇物量
  • 2篇膜脂
  • 2篇膜脂过氧化
  • 2篇累量
  • 2篇积累量
  • 1篇选育
  • 1篇淹水条件
  • 1篇氧化酶
  • 1篇养分吸收
  • 1篇养分元素
  • 1篇叶片

机构

  • 1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国际竹藤中心

作者

  • 12篇陈双林
  • 12篇郭子武
  • 12篇刘玉芳
  • 12篇李迎春
  • 11篇杨清平
  • 3篇陈珊
  • 1篇顾李俭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第十一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竹鞭根对长期淹水环境的生理响应被引量:8
2014年
为揭示河竹鞭根对淹水环境的生理响应机制,以在淹水环境中能长期生存的河竹为材料,测定了人工喷灌供水(对照)、淹水6个月的河竹1年生竹鞭上的一级根、二级根的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河竹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上一级根明显高于二级根。长期淹水环境下,河竹一级根、二级根的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较对照均有显著降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显著升高,水中生长根的根系活力、CAT活性显著高于土中生长根,SOD、POD活性则相反,并能通过维持总体上较高水平的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来适应长期淹水环境的胁迫,尤其是一级根和水中生长根。河竹鞭根通过抗氧化系统的平衡调节作用来适应长期淹水环境,维持生存,其中一级根对淹水环境的响应明显强于二级根,水中生长根在适应淹水环境上起到重要作用。
刘玉芳陈双林李迎春陈珊郭子武
关键词:淹水根系活力膜脂过氧化抗氧化酶
持续淹水对河竹器官养分元素分配格局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为探明持续淹水对河竹器官养分元素分布格局的影响,揭示竹子耐受水淹胁迫的养分适应机制,以2年生河竹(Phylllostachys rivalis)盆栽苗为试材,设置不同深度的淹水处理(水位高出栽培基质5 cm(Ⅰ)、10 cm(Ⅱ)和正常供水(CK)),测定了持续淹水90、180 d和360 d河竹叶、枝、秆、鞭和根中养分元素C、N、P、K、Ca、Fe和Mg的含量,分析了淹水条件下河竹器官营养元素分布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淹水深度和时间显著影响河竹器官C含量,与对照比较,淹水90 d时,叶、枝和根C均显著增加(P<0.05),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180 d),C含量维持稳定状态,至淹水360 d,植株C含量降低,尤其淹水Ⅱ显著降低。2)淹水显著影响河竹器官的N、P、K、Ca、Fe和Mg含量(P<0.05),且处理时间、处理水平和器官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01),处理90 d时,河竹叶片N、P、Ca、Fe和Mg含量均显著升高,而根的N、P含量则显著降低,淹水180 d和360 d时,除根部的K、Fe和Mg含量升高外,其它器官中各元素均显著降低。3)水位深度对元素之间的关系产生明显影响,在淹水Ⅰ叶片的CK、N-K、P-K、Fe-Ca和Fe-Mg的相关系数升高,元素间协同性增强,而在淹水Ⅱ中这些相关系数则降低,说明元素间的协同性减弱。4)淹水Ⅱ河竹叶片C/N、C/P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而N/P变化不显著(P>0.05),说明河竹在淹水条件下具有较高内稳定性。综上,淹水影响河竹根系矿质元素吸收能力,促进其向顶运输,以维持碳同化能力和元素内稳性,这可能是河竹适应持续水淹胁迫的重要机制。
李迎春陈双林岳永德刘玉芳郭子武杨清平
关键词:淹水矿质元素化学计量学
长期淹水对河竹鞭根养分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以长期淹水环境下能生长更新的河竹为材料,调查测定了人工喷灌供水(CK)、淹水6个月(TR)的河竹一年生竹鞭的根生物量和主要养分元素含量,分析长期淹水对河竹鞭根养分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河竹在水湿地和消落带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与CK相比,TR处理下的河竹土中根的N、P、Mg和Ca含量显著降低,Fe含量显著升高,且N、K和Ca含量显著低于TR处理下水中根的含量,而Fe含量显著高于水中根。(2)TR处理的河竹土中根的C/N、C/P、C/K和P/K较CK显著升高,且C/K、N/K和P/K显著高于TR处理的水中根。(3)TR处理的河竹水中根的C-N、C-P、N-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中根的C-P、C-K、P-K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CK河竹土中根的C-P、C-K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N-P显著相关;从相关系数看,TR处理下土中根的C-N、N-P和N-K相关性减弱,C-P、C-K和P-K相关性增强,而C-N、C-P、N-P和N-K相关性较水中根减弱,C-K和P-K相关性较水中根增强。(4)TR处理下鞭根生物量和C、N、P、K、Mg、Ca积累量较CK分别显著降低19.46%、42.04%、36.55%、41.39%、60.06%和38.46%,而Fe积累量显著升高,为CK的5.5倍;TR处理下土中根养分积累量显著高于水中根。研究表明,长期淹水虽阻碍了河竹鞭根的养分平衡吸收,但能够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并且土中根和水中根具有克隆分工特征,水中根主要起到氧气吸收应对缺氧环境胁迫的功能,是河竹适应长期淹水环境的重要生态对策。
刘玉芳陈双林李迎春陈珊郭子武杨清平
关键词:淹水养分
淹水环境下河竹鞭根养分吸收与积累的适应性调节被引量:2
2016年
为揭示河竹的耐水湿机制,为河竹在水湿地和江河湖库消落带植被恢复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河竹盆栽苗为试材,测定了淹水和人工喷灌供水处理3、6、12个月的河竹一年生竹鞭的根系生物量和主要养分元素含量,分析了河竹鞭根养分含量、化学计量比和养分积累量在淹水环境下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淹水3个月使河竹鞭根N、P、K含量显著降低,但对C、Ca、Fe、Mg等养分含量和C/P、N/P、N/K影响不明显,随着淹水时间的进一步延长,河竹鞭根养分含量、化学计量比和积累量发生明显变化,C、N、P、Ca含量和C/K、N/K、P/K降低,K、Fe、Mg含量和C/N、C/P、N/P升高;淹水6个月前对河竹鞭根养分积累总体上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淹水12个月会使鞭根养分积累量显著升高,这主要源于根系生物量显著提高的贡献。研究表明,淹水3个月时,维持较高的养分内稳性是河竹应对胁迫环境的响应策略,随后通过土中根和水中根的大量生长来维持较高的养分吸收和积累能力,并进行养分化学计量比的适应性调节来适应胁迫环境。分析认为,河竹在长期淹水环境中能够维持生存,可以用于水湿地和江河湖库消落带植被恢复,也是净化富营养水体研究与应用的竹子材料。
刘玉芳陈双林李迎春郭子武杨清平
关键词:淹水养分含量化学计量比养分积累量
长期淹水环境下河竹鞭根系统形态、生物量和养分的适应性调节被引量:3
2015年
为揭示长期淹水环境下基于形态、生物量和养分的河竹鞭根系统的生长策略,为河竹在水湿地和江河湖库消落带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调查测定了人工喷灌供水和淹水处理3、6、12个月的河竹一年生竹鞭及其根系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了河竹鞭和鞭根形态特征和生物量分配及鞭根系统的养分吸收与平衡.结果表明:长期淹水对河竹鞭节长、鞭径和土中根根径并无明显影响.淹水3个月整体上对鞭的形态特征影响小,水中翘鞭较少,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根的生长.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水中鞭、根大量生长,同时促进了土中鞭、根的生长但土中、水中鞭生物量和土中根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变化并不明显,而水中根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水中根生物量/土中根生物量显著升高,体现出河竹可以通过鞭根系统的生长调节和生物量合理分配来逐步适应淹水环境.长期淹水整体上降低了河竹土中根的根系活力抑制了土中根对养分的吸收但对土中根养分化学计量比的影响较小,而使水中根的根系活力显著增强养分化学计量比产生明显的适应性调节,N/P升高,N/K和P/K降低.水中根不仅起到氧气吸收功能,还具有较强的养分吸收功能.这是河竹有效适应淹水环境的生长策略之一.
刘玉芳陈双林李迎春郭子武杨清平
关键词:养分吸收淹水
长期淹水对河竹鞭根养分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针对竹子在水湿地和消落带植被恢复中的应用空白及耐水湿竹种研究薄弱等问题,以长期淹水环境下能生长更新的河竹为材料,调查测定了人工喷灌供水(CK)、淹水6个月(TR)的河竹一年生竹鞭的根生物量和主要养分元素含量,分析了长期淹...
刘玉芳陈双林李迎春陈珊郭子武杨清平
关键词:养分含量化学计量比
文献传递
淹水环境下河竹鞭根养分吸收与积累的适应性调节
示河竹的耐水湿机制,为河竹在水湿地和江河湖库消落带植被恢复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河竹盆栽苗为试材,测定了淹水和人工喷灌供水处理3、6、12个月的河竹一年生竹鞭的根系生物量和主要养分元素含量,分析了河竹鞭根养分含量、化学计...
刘玉芳陈双林李迎春郭子武杨清平
关键词:养分含量化学计量比养分积累量
河竹(Phyllostachys rivalis)叶片对长期淹水后恢复正常供水的生理生态响应被引量:1
2016年
为揭示河竹对长期淹水后恢复正常供水的生理生态响应机制,本研究测定了淹水3个月(TR3)和恢复正常供水3个月(R3)时河竹叶片光合色素、MDA、可溶性蛋白、养分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相对电导率。结果表明,TR3处理时,河竹发生膜脂过氧化,抗氧化系统活性减弱,细胞渗透性增大,渗透调节能力下降,叶片主要养分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发生明显的适应性调节。与TR3处理相比,R3处理河竹抗氧化系统得到有效的恢复,叶片SOD活性提高了15.58%,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分别降低了23.64%和43.46%,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了9.58倍,这些指标均恢复到正常生长水平。河竹叶绿体细胞受到的伤害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并且叶片主要养分元素含量和化学计量比能完全恢复到正常生长水平,体现出河竹极强的生长恢复能力,可尝试应用于江河湖库消落带的植被恢复。
刘玉芳陈双林李迎春郭子武杨清平
关键词:淹水生理生态
不同淹水条件下河竹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变化被引量:2
2016年
为阐明淹水条件下河竹(PhyllostachysrivalisH.R.Zhao)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设置对照组(CK,正常供水)及中度淹水(T1,水面高出基质表面5cm)和重度淹水(T2,水面高出基质表面10cm)处理组,对持续淹水360d内2年生河竹幼苗叶片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曲线、光合特征参数、资源利用效率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及比值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河竹对淹水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随淹水时间延长,2个处理组的多数光合生理参数呈“升高—降低—升高冶的变化趋势,且多数参数在淹水90d时达到峰值、在淹水270d时达到谷值;T1组的各项光合生理参数总体上高于T2组。淹水30~180d,与CK组相比,2个处理组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叶面饱和水汽压亏缺(Vpdl)总体上降低,表观量子效率(AQY)显著降低;气孔限制值(Ls)升高,而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显著升高;T1组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略降低,而T2组的Pmax值则显著降低;但2个处理组的水分利用效率(WUE)、表观CO2利用效率(CUE)和表观光能利用效率(LUE)却无明显变化。淹水270和360d,与CK组相比,2个处理组的Pn、Tr、Gs、Ls和Vpdl值降低,Pmax、LSP、LCP、WUE、CUE和LUE值显著降低,仅Ci值升高;T1组的AQY值略降低,而T2组的AQY值则显著降低。2个处理组的光响应曲线变化趋势与CK组相似,但随淹水时间延长,2个处理组的Pn值变幅不同,其中T1组的Pn值总体上高于T2组。淹水30和90d,与CK组相比,T1组的叶绿素b(Chlb)和总叶绿素(Chl)含量总体上显著升高,而T2组的Chlb和Chl含量总体上显著降低;2个处理组的叶绿素a(Chla)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以及Chla/Chlb和Chl/Car值也显著降低。淹水180~360d,仅2个处理组的Chla/Chlb值显著升高,而其他光合色素含量及比值总体上显著降低。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河竹叶片Pn值在淹水前期和中期下降的主
李迎春郭子武陈双林岳永德刘玉芳杨清平
关键词:淹水光合特征光合色素
竹子生理可塑性的环境胁迫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4年
竹子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环境胁迫,对逆境会做出生理上的响应和适应。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竹子形成了相应的保护机制和生态适应对策,其中,生理可塑性是对环境影响反应的最直接表现。环境胁迫包括温度、水分和土壤盐碱、养分、重金属和大气污染等。从活性氧代谢、膜脂过氧化、抗氧化酶系统、渗透调节系统和光合生理等方面对竹子生理可塑性的环境胁迫效应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竹子环境胁迫的生理适应与响应机制、基于生理可塑性多因子综合评价的抗逆竹种筛选、环境胁迫对竹子分布区域和碳平衡等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环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竹林适应性经营对策提供理论参考。
刘玉芳陈双林李迎春郭子武杨清平
关键词:森林生态学竹子环境胁迫膜脂过氧化光合生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