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豫

作品数:21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软骨
  • 8篇干细胞
  • 5篇体外
  • 5篇骨髓基质
  • 4篇软骨再生
  • 4篇缺损
  • 4篇基质干细胞
  • 4篇骨髓基质干细...
  • 4篇骨再生
  • 3篇体外构建
  • 3篇细胞
  • 3篇内核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分化
  • 3篇成软骨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多孔
  • 2篇软骨分化
  • 2篇凝胶
  • 2篇自体

机构

  • 17篇上海交通大学...
  • 12篇国家工程研究...
  • 8篇潍坊医学院
  • 3篇上海市组织工...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1篇刘豫
  • 15篇周广东
  • 14篇曹谊林
  • 5篇何爱娟
  • 5篇殷宗琦
  • 4篇李丹
  • 2篇唐胜建
  • 2篇张路
  • 2篇王婷婷
  • 2篇刘伟
  • 1篇李萍
  • 1篇孙恒赟
  • 1篇朱吉
  • 1篇汪振星
  • 1篇刘浥
  • 1篇张文杰
  • 1篇李琼
  • 1篇冯传良
  • 1篇周栩
  • 1篇陶然

传媒

  • 8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第六届全国组...
  • 1篇2014中华...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基质干细胞构建半月板用于犬自体半月板置换
半月板损伤是临床常见疾病。由于半月板大部分区域为无血管区,损伤后愈合能力较差,所以临床上多采用半月板部分或全部切除术来进行治疗。然而,随着对半月板功能及切除术后并发症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已经意识到尽可能修复和保留半月板的...
李丹刘豫周广东曹谊林
组织工程耳软骨再生关键科学问题、核心技术及其临床转化
曹谊林周广东蒋海越刘豫殷宗琦唐胜建李丹刘伟张文杰肖苒周栩何爱娟周佳宇孙恒赟
各种原因造成的耳廓缺损临床常见,但由于缺乏理想耳再造支架,如何实现符合生理要求的外耳重建仍是国际难题。组织工程技术有望根本解决这一难题,因其具有独特优势:1)供区损伤小,仅需一小块软骨体外扩增后即可获得足量软骨细胞;2)...
关键词:
人耳软骨细胞冻存复苏后的体外成软骨能力及体内转归的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以无支架软骨膜片为模型,研究冻存对人耳软骨细胞的细胞活力、增殖和体外/体内软骨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小耳畸形患者术中废弃的残耳软骨,以胶原酶消化、分离,得到原代软骨细胞。将软骨细胞扩增至第1代(P1)后,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Exp)以含有FBS和DMSO的冻存液,经程控降温仪和液氮冻存1个月后复苏,高密度接种,制备软骨膜片及可注射软骨;对照组(Ctrl)不经冻存继续扩增至第3代(P3),高密度接种,制备软骨膜片及可注射软骨。通过光学显微镜、CCK-8、活/死细胞染色、HE和阿利新蓝染色等,检测细胞形态、活力、增殖能力及软骨特异基质(ECM)的表达能力。通过每组体外软骨膜片的湿重、体积及生化成分定量检测,确定软骨细胞的体外成软骨能力。将每组软骨膜片制成新生软骨颗粒(可注射软骨),注射至裸鼠皮下(n=5),8周后取材,行大体观察、HE染色和生化成分定量检测,比较每组软骨细胞的体内成软骨能力。结果两组细胞的形态、活力、增殖能力和软骨特异的糖胺聚糖(GAG)形成能力无明显差异。相比对照组,实验组体外再生软骨的湿重及总胶原表达升高;但体内软骨再生能力两组亦无明显差异。结论细胞冻存复苏对人耳软骨细胞的细胞活力、增殖和体外/体内软骨再生能力无明显影响。
于瑶殷宗琦殷宗琦周广东李丹刘豫
关键词:冻存复苏
软骨微环境调控骨髓基质干细胞再生特定软骨
背景 人体内软骨分为弹性、纤维及透明软骨三种类型,其在细胞种类、组织结构、基质成分及力学性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组织工程技术能否应用干细胞再生特定类型软骨及其调控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前期研究证实软骨微环境对干细胞软骨再生具...
王婷婷刘豫周广东曹谊林
骨髓基质干细胞扩增体系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培养体系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增殖能力、表面标志和分化潜能的影响,探索hBMSCs适合的培养体系。方法获取hBMSCs,分别用DMEM、DMEM+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无动物组份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Mesenchymal Stem Cell Medium-animal component free,MSCM-acf)进行培养,反复传代至第6代,分别计数每种培养体系每个代次的细胞得率。取第4~6代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标志进行检测,同时对各组第6代细胞分别向成软骨、成脂和成骨方向进行诱导分化。结果培养至第2代后,MSCM-acf培养体系细胞得率显著大于其他两组;流式细胞分析结果表明,MSCM-acf培养体系表面阳性标志CD73、CD90和CD105均大于99%,总的阴性标志表达小于2%,优于其他两组,尤其是DMEM+bFGF培养体系;三组均保留了多向分化潜能,添加bFGF的培养体系成软骨分化明显优于其他两组,MSCM-acf培养体系成脂和成骨分化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MSCM-acf培养体系可以实现hBMSCs干性维持下的大量扩增,是hBMSCs较为理想的培养体系。
王婷婷何爱娟刘豫曹谊林唐胜建周广东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细胞表面标志分化潜能
同种异体软骨细胞与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混合共培养构建软骨皮下移植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问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如何找到一种既能够避免对自体软骨进行取材又能够达到稳定软骨构建目的的方法呢?本研究尝试利用少量同种异体羊软骨细胞作为软骨诱导微环境提供者,与扩增后的羊自体BMSC混合共培养并植入皮下环境,探讨利用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共培养构建软骨皮下移植的可行性。方法:本实验对山羊软骨细胞和BMSC分别进行取材和分离培养扩增,并将以上细胞分为以下四组进行混合并接种在PGA支架材料上:A组:100%自体软骨细胞;B组:30%自体软骨细胞+70%自体BMSCs;C组:30%同种异体软骨细胞+70%自体BMSCs;D组:100%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经过体外构建6周后植入羊皮下进行体内构建12周,对所形成的组织块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染色等评价。结果:自体软骨细胞组和自体软骨细胞混合自体BMSC组皮下移植后可见成熟软骨组织形成,但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参与的两组(包括同种异体软骨细胞混合自体BMSC的实验组和单纯异体软骨细胞组)在皮下环境中都因为较强的免疫反应未能形成软骨组织。结论:同种异体软骨细胞以及PGA支架材料的存在对于组织工程软骨在羊皮下环境的构建有负面影响。
李琼张路周广东刘豫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同种异体软骨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软骨
BMSC体外构建软骨修复大动物关节负重区骨软骨复合缺损
骨软骨复合缺损是关节外科常见难题,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理想治疗手段。前期研究已证实应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复合支架材料可实现骨软骨缺损修复,但由于细胞材料复合物所固有的细胞易流失、大量材料引发...
何爱娟刘豫周广东曹谊林
滑液间充质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生物学特性及体外三维软骨构建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滑液间充质干细胞(SF-MSCs)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结合支架材料体外构建三维软骨的能力。方法获取人的SF—MSCs,分别用有血清培养液和无血清培养液(MSCM.sf)体外培养,比较2种培养基培养的SF—MSCs增殖能力和细胞形态变化;取第3代MSCM—sf培养的SF—MSCs,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并进行三向(成软骨、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实验以及结合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GA/PLA)支架材料成软骨诱导实验。结果MSCM—sf培养的SF—MSCs形态和增殖能力均优于有血清培养液培养细胞。第3代MSCM—sf培养的SF—MSCs表面阳性标志物CD73(99.5%)、CD90(98.9%)和CD105(96.5%)表达水平均大于95%,表面阴性标志物(CD34、HLA-DR和CD11b)总表达水平小于2%;三向诱导分化染色呈阳性;可与PGA/PLA复合物体外诱导成软骨。结论SF—MSCs经MSCM-sf培养后能在维持细胞干性的前提下实现大量扩增,并可结合PGA/PLA生物支架体外构建三维软骨。
宁进袁兆远刘豫曹谊林唐胜建周广东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滑液培养基无血清
一种分步组装式软骨-骨多孔仿生支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分步组装的软骨相和硬骨相多孔仿生支架。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骨‑骨复合物支架,所述复合物支架包括软骨相和硬骨相,所述的软骨相设有第一结构,而所述的硬骨相设有第二结构,所述的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
周广东贾立涛慈政张沛灵刘豫曹谊林
文献传递
应用带PCL内核材料构建组织工程软骨
目的 利用带PCL(polycaprolactone,聚己内酯)内核的PGA/PLA(聚羟基乙酸/聚乳酸)三明治结构材料复合软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软骨,探讨带PCL内核材料在体外和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组...
殷宗琦刘豫周广东曹谊林
关键词:PCLPGAPLA软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