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锋

作品数:37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9篇垂体
  • 8篇胶质
  • 7篇形态学
  • 6篇小胶质细胞
  • 6篇胶质细胞
  • 5篇三维重建
  • 5篇切片
  • 5篇连续切片
  • 4篇腺垂体
  • 4篇免疫
  • 3篇蛋白
  • 3篇形态学测量
  • 3篇衰老
  • 3篇内酯
  • 3篇皮质
  • 3篇癫痫
  • 3篇马桑内酯
  • 3篇脑皮质
  • 3篇惊厥

机构

  • 33篇河北医科大学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沧州医学高等...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武警医学院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医学高...
  • 1篇河北省血液中...
  • 1篇山形大学

作者

  • 37篇刘锋
  • 12篇任国山
  • 12篇崔慧先
  • 10篇曹雷
  • 7篇周宇宁
  • 7篇朱长庚
  • 5篇赵长义
  • 5篇杜鹃
  • 5篇张喜平
  • 4篇高云
  • 4篇刘庆莹
  • 4篇郝建东
  • 2篇朱建忠
  • 2篇王彦霞
  • 2篇袁德霞
  • 2篇刘冀
  • 2篇刘玲
  • 2篇袁桂琴
  • 2篇康文华
  • 2篇李伟

传媒

  • 5篇解剖学杂志
  • 5篇解剖科学进展
  • 3篇解剖学报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中国解剖学会...
  • 3篇中国解剖学会...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武警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实验室科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1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月龄大鼠垂体前叶滤泡星形细胞S100蛋白的表达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不同月龄大鼠垂体重量、垂体前叶3类细胞比例及滤泡星形细胞(FS细胞) S100蛋白表达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选取2~3月(青年组)、10~12月(中年组)、18~20月(老年组)3 组大鼠垂体经分析天平称重后,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ABC法观察垂体前叶S100蛋白的表达.结果:中年组垂体重量最大;垂体前叶嫌色细胞(其中多为滤泡星形细胞)所占比例以中年组最高(39.26%±0.10%);3年龄组S100蛋白阳性细胞的分布方式不同;细胞阳性率以中年组最高(27.13%±0.16%),与其它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中年组大鼠垂体重量、垂体前叶FS细胞的数量、分布与其它两组比较变化最大.在大鼠垂体前叶增龄过程中,FS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
张喜平王彦霞刘锋任国山赵长义王全懂
关键词:垂体前叶S100蛋白
腺垂体衰老的形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1996年
本文讨论了腺垂体的随龄变化,在衰老过程中,腺垂体的形态学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四点:①垂体重量和体积随增龄可能呈下降趋势;②衰老垂体有间质纤维化表现,腺垂体细胞总数减少,嗜酸性细胞减少,嫌色细胞增多.嗜碱性细胞可能增多;③从超微结构角度观察,线粒体变化最为显著,内层膜破损,可呈空泡状,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池肥大伸长,多数细胞器表现营养不良性改变;④免疫组化的研究发现各种分泌细胞的衰老变化并非一致,GH细胞数目显著减少,其它内分泌细胞的随龄变化有待进一步证实。
刘锋郝建东袁德霞
关键词:腺垂体衰老过程免疫组化
全文增补中
大鼠小肠壁连续切片的三维重建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在肠壁、微绒毛及肠腺3个观察水平对大鼠小肠进行三维重建,观察其内部各结构的三维形态学特征及空间位置关系。方法正常SD大鼠1只,取小肠制作石蜡包埋标本,经连续切片、HE染色后,进行数字化图像采集;经图像拼接、预处理、配准、分割及三维重建等步骤后,观察各结构空间相互位置关系,并进行形态学指标测量。结果三维重建图像能够直观、立体地显示肠壁及肠壁内各结构(如动脉、静脉、淋巴管、微绒毛、肠腺等)的三维形态及相互空间位置关系。根据重建结果测量得到多项形态学指标,如微绒毛密度、平均高度,肠腺密度、体积。结论小肠黏膜下层与微绒毛内部存在丰富的血管网及淋巴管网,其排列方式与小肠的吸收及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杜鹃曹雷刘锋任国山周宇宁李伟崔慧先
关键词:小肠微绒毛肠腺连续切片三维重建
足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模拟碾压伤跗跖关节应力分布的研究
周宇宁刘锋任国山曹雷李伟杜鹃
大鼠垂体前叶腺细胞增龄变化及其与滤泡星形细胞的关系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不同月龄大鼠垂体前叶腺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其与滤泡星形细胞(folliculo-stellate cells,FSCs)之间的形态学关系。方法:透射电镜观察2~3月(青年组)、10~12月(中年组)、18~20月(老年组)3组大鼠垂体前叶的超微结构。结果:3组大鼠的FSCs和腺细胞之间均存在连接复合体样结构;在增龄过程中,FSCs的形态变化不明显,而腺细胞及其细胞间质变化明显:细胞排列散乱、细胞间隙增宽、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以中年组较为显著;脂褐素、髓样体、凋亡细胞增多,老年组比较明显。结论:FSCs可能通过与腺细胞的直接接触对腺细胞发挥作用;垂体前叶腺细胞及其细胞间隙的变化直接反映其增龄变化。
张喜平刘锋崔慧先赵长义任国山葛水群
关键词:垂体前叶年龄
肝性脑病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形态及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肝性脑病模型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内神经元的变化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探讨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及一氧化氮(NO)在肝硬化和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先对50只雄性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之后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模型组。9周后建立CCL4肝性脑病模型,分别取两组大鼠肝、海马组织进行HE染色、Nissl染色及NADPH-d染色。结果:(1)肉眼下可见模型组肝脏普遍呈坏死性肝硬化;(2)HE模型组血氨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Nissl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数目减少、染色较浅,胞浆内Nissl体减少或消失;(4)NADPH-d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可见粗大轴突着色,树突联系广泛;对照组则少有粗大轴突着色,树突间联系不如实验组广泛。实验组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染色较对照组深,为紫蓝或深蓝色,且阳性神经元的数目较多。结论:(1)血氨增高是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之一;(2)肝性脑病时海马受到损伤,并且一氧化氮(NO)可能介导了神经元的损伤。
刘冀朱建忠隋月林刘锋王晓宇孙杨
关键词:肝性脑病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海马齿状回
大鼠胰组织块的三维重建及形态学测量
2010年
目的:观察大鼠胰组织块内部各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并描述胰岛的立体形态学特征。方法:经过长序列连续切片、H—E染色、切片图像数字化及配准等步骤,建立正常大鼠胰组织块的数字化图像数据集,对其内部的动脉、静脉、导管及胰岛进行分割及三维重建,并对重建结果进行测量及分析。结果:所得数字化图像数据集分辨率高,配准准确,再现了原组织的结构,重建结果可在三维空间内自由观察。根据重建结果测量多种形态学指标。胰腺泡及结缔组织占胰总体积的绝大部分,胰岛占1.125%。结论:胰内动脉、静脉分支自主干垂直发出后,互相伴行,先于胰表面,随后向小叶深部发出分支。胰导管走行独立,分支问存在吻合。某些部位动脉、静脉与导管并行,形成三联管结构。胰岛与导管系统关系密切。
曹雷白泽信行刘锋周宇宁任国山崔慧先
关键词:连续切片胰岛三维重建形态学测量
肿瘤坏死因子致惊厥大鼠海马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的变化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观测肿瘤坏死因子 (tumornecrosisfactorα ,TNFα)致惊厥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 ,GFAP)表达的变化。 方法正常SD大鼠侧脑室注射TNFα(5 0 0ng) ,观察大鼠行为学表现及海马脑电图的变化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大鼠海马胶质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及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①TNFα注射后 1 0~ 30min大鼠出现Ⅱ~Ⅲ级癫痫样发作 ,可持续达 2h ;②大鼠海马脑电图呈现阵发性痫样放电 ;③侧脑室注射TNFα2h ,注射侧海马槽星形胶质细胞首先呈现激活反应 ,随后整个海马结构呈现胶质细胞功能活跃的形态学表现 ;GFAP IR阳性细胞胞体增大 ,分枝突起增粗、增多 ,GFAP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 ,1周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侧脑室注射外源性TNFα可引起大鼠癫痫样发作 。
刘锋高云郭淑英崔慧先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星形细胞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抗胃酸药沃诺拉赞(TAK-438)富马酸盐的合成
胃酸相关性疾病(ARDs)是一类多发、常见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胃酸相关性疾病(ARDs)的治疗策略通常包括中和胃酸、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以及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的根除。临床上,目前质子泵抑制...
刘锋
关键词:合成工艺
大鼠脑电图及大脑皮质和海马中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变化与不同时程急性惊厥的关系
2005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程急性惊厥大鼠脑电图及大脑皮质及海马中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变化与惊厥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10/12在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研究室完成。选用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26只,随机分为急性惊厥模型组(n=20),腹腔注射60mg/kg戊四氮致痫复制大鼠急性惊厥模型,造模后又分急性惊厥发作后0,4,24h和7d4个时程阶段组,每组5只。生理盐水对照组(n=6):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行为学表现及脑电图的变化,应用DGKC速率法检测大鼠皮质和海马中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结果:①急性惊厥组大鼠注射戊四氮后5~15min均出现Ⅳ~Ⅴ级癫痫样发作,可持续达1h,之后在行为学上的表现逐渐安静和趋于正常。②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脑电图为正常α节律,急性惊厥组大鼠脑电图呈现高幅棘-慢、尖-慢波以及多棘、多尖综合波。③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急性惊厥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0h犤(21510.97±1040.86),(17542.51±1107.39)nkat/g犦,24h犤(12625.52±2066.04),(12091.08±709.74)nkat/g犦;7d犤(14253.18±1099.98),(13826.10±797.60)nkat/g犦,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犤(25246.99±2211.15)nkat/g,(21635.72±2154.54)nkat/g,P<0.05犦。急性惊厥后7d有所回升,但仍未回到正常水平。结论:戊四氮?
高云刘锋王春霖刘宝军
关键词:惊厥谷氨酸脱氢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