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包贝华

作品数:117 被引量:523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药典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37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2篇医药卫生
  • 9篇文化科学
  • 9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3篇色谱
  • 20篇荆芥
  • 19篇相色谱
  • 17篇中药
  • 16篇液相色谱
  • 15篇高效液相
  • 15篇高效液相色谱
  • 13篇色谱法
  • 11篇鸡冠花
  • 11篇教学
  • 10篇液相色谱法
  • 10篇指纹
  • 10篇指纹图
  • 10篇指纹图谱
  • 9篇内酯
  • 9篇荆芥内酯
  • 7篇药理
  • 7篇黄酮
  • 7篇活性
  • 7篇教学改革

机构

  • 117篇南京中医药大...
  • 8篇江苏融昱药业...
  • 4篇南京市中医院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济川药业集团...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南京市第二医...
  • 1篇南通市第三人...
  • 1篇南通市中医院
  • 1篇南通市药品检...
  • 1篇江苏省渔业技...
  • 1篇南京市江宁区...

作者

  • 117篇包贝华
  • 88篇张丽
  • 52篇丁安伟
  • 45篇曹雨诞
  • 34篇单鸣秋
  • 33篇姚卫峰
  • 20篇于生
  • 18篇陈佩东
  • 16篇程芳芳
  • 15篇严辉
  • 6篇杨建平
  • 6篇郭戎
  • 6篇李念光
  • 6篇王天舒
  • 5篇赵显
  • 5篇邵霞
  • 5篇张爱华
  • 5篇刘其南
  • 5篇徐佳
  • 5篇朱琼

传媒

  • 13篇南京中医药大...
  • 5篇江苏中医药
  • 5篇中草药
  • 5篇安徽医药
  • 4篇中国实验方剂...
  • 4篇药学学报
  • 4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光谱实验室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国药房
  • 2篇2008南京...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广州化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9篇2021
  • 3篇2020
  • 11篇2019
  • 12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9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9篇2005
  • 5篇2004
1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蒲黄炭炮制品的近红外在线质量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蒲黄炭炮制品的近红外在线质量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样品制备和采集样本的近红外光谱数据;(2)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3)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王天舒严辉陈承武段金廒包贝华杨曦晨胡孔法胡晨骏
炒酸枣仁中酸枣仁皂苷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被引量:24
2005年
目的:建立从炒酸枣仁中提取酸枣仁皂苷的方法。方法:以酸枣仁皂苷A的含量和纯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选酸枣仁皂苷的醇提工艺、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结果:酸枣仁皂苷的醇提最佳工艺为用 6倍量体积的80%乙醇回流提取 3次,每次 30min。HPD -100型大孔树脂纯化工艺为先用 150ml0 5% NaOH和 150ml30%乙醇依次洗去杂质,最后用 50ml70%的乙醇洗脱,酸枣仁皂苷A纯度可达 17. 9%,洗脱率达 72. 8%。
吴玉兰丁安伟包贝华
关键词:炒酸枣仁酸枣仁皂苷纯化工艺乙醇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二至丸保肝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4
2018年
构建二至丸保肝的"成分-核心靶点-通路"分子调控网络,探索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采用ADME/T计算方法筛选二至丸保肝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基于反向药效团匹配的靶标识别服务平台分析预测潜在作用靶点,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靶点基因功能及代谢通路进行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二至丸保肝"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模型。结果显示,二至丸中39个主要的保肝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控HRAS、DCK、HSD17B1和UCK2等321个靶点,干预胰岛素信号通路、Fox O信号通路、代谢通路和糖酵解过程等51条通路发挥保护肝脏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该复方作用机制的阐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翟园园刘其南徐佳姚卫峰包贝华曹雨诞张丽丁安伟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二至丸女贞子墨旱莲保护肝脏
微视频在中药分析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契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中药分析实验教学为试点,开发和应用中药分析学实验课程微视频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理论知识,大大降低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错误频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全面提升学生实验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
程芳芳高利华包贝华曹雨诞单鸣秋桑新民张丽
关键词:课堂教学
中药复方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复方二至丸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筛选出最佳的流动相组成,洗脱程序、流速,最佳色谱柱、检测器检测参数等分析条件,可对二至丸中6种有效成分进行同时测定,并且联合层次分析法(AHP)综合方...
姚卫峰张丽包贝华曹雨诞刘其南
文献传递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与投票机制的蒲黄炮制品近红外判别方法
2022年
蒲黄炭是由香蒲花粉炮制而成,具有止血、化瘀、通淋等多种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抗血栓,创面和出血。然而蒲黄炭在炒炭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炭化过轻或者炭化过重的现象,从而出现不同炭化程度的蒲黄炭药品,主要为轻度炭化、标准炭化与重度炭化三种不同的蒲黄炭药品。由于炭化程度不同,蒲黄炭的凝血效果优劣不等,其中标准炭化的蒲黄炭药品药效最优。目前,鉴别蒲黄炭药品的方法多为人工凭借肉眼与经验进行判别。基于人工的蒲黄炭药品判别方法判别效率低,受主观因素影响大,判别结果不稳定,难以区分出标准炭化的蒲黄炭。为有效地对不同炭化程度的蒲黄炭进行识别,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与投票机制的蒲黄炮制品近红外判别方法。该方法创新性地结合深度学习与机器学习算法,有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强大表征提取能力的同时通过投票决策提升算法模型的泛化能力与鲁棒性。首先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获取蒲黄炭的近红外光谱,并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分别提取样本经过四种预处理方法所得到光谱图的高阶特征,并计算预测结果。按照样本准确率与损失值为四种预处理方法分配相应权重得到蒲黄炮制品预测模型。该模型将所得到的四种预测结果结合权重共同投票出样本的最终结果,从而鉴别出蒲黄炭的炭化程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判别蒲黄炮制品的炭化程度。当训练集所占样本比例为80%时,预测准确率达到95.4%。所提方法与传统卷积神经网络方法、线性判别分析方法以及标准正太变量变换-线性判别分析方法相比预测准确率分别提高8.6%,4.3%和2.6%。同时,所提方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当训练集所占样本比例大于70%时,测试准确率高于90%;当训练集比例仅占10%时,预测准确性仍然能够达到约80%。
陈承武王天舒胡孔法包贝华严辉杨曦晨
关键词:蒲黄炭卷积神经网络投票机制近红外光谱
鸡冠花炒炭前后无机元素的含量变化被引量:3
2012年
分析鸡冠花炒炭前后无机元素的含量变化。采用湿法消解ICP-AES测定6个产地,10个批次鸡冠花生品及其炭品中21种无机元素的含量。鸡冠花炒炭前后无机元素的种类不变,炒炭后除了Ca含量明显升高,Na的含量明显降低之外,其余各无机元素含量变化不明显。炒炭对鸡冠花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
赵显包贝华陈逸君郭戎丁安伟
关键词:鸡冠花炒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无机元素
开放性实验室的网络化管理初探被引量:3
2009年
拥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现代观念的管理群体是构建网络化开放性实验室的必要条件。本文在介绍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开放性实验室运行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和存在问题,并从打造实验室管理系统和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两个方面,提出了加快建设网络化开放性实验室的主要措施和对策建议。
曹雨诞包贝华于生
关键词:网络化管理
鸡冠花炒炭后糠酸的变化研究
2011年
目的考察鸡冠花炮制前后糠酸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对炮制后出现的糠酸进行测定。结果 10批鸡冠花生品未检出糠酸,而经过炮制的鸡冠花炭中糠酸的量在69.83~181.00μg/g。结论鸡冠花炮制后,糠酸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包贝华张丽姚卫峰朱琼
关键词:鸡冠花糠酸HPLC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被引量:4
2016年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针对传统总结性评价的不足,应在中药分析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者相结合能有效提高中药分析的教学质量。
曹雨诞程芳芳包贝华单鸣秋张丽
关键词:中药分析教学改革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