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锐

作品数:13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成像
  • 2篇动脉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成像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蛋白
  • 1篇动蛋白
  • 1篇动脉变异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扫描
  • 1篇血管成像诊断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分析
  • 1篇韧带
  • 1篇韧带损伤

机构

  • 10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华锐
  • 6篇刘筠
  • 4篇钟进
  • 2篇宫毅
  • 1篇尹智
  • 1篇王荣仁
  • 1篇许亮
  • 1篇闫旭
  • 1篇杨振海
  • 1篇程金宝
  • 1篇乔辉
  • 1篇文小检
  • 1篇张羽

传媒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膝关节韧带损伤MRI诊断的评价(附36例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36例经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的MRI材料 ,重点分析了前交叉韧带 (ACL)损伤的MRI表现。结果 :前交叉韧带部分性撕裂为T1 WI、T2 WI、T2 像上韧带内信号均增高 ,但纤维束仍保持其连续性和完整性 ;完全性撕裂的直接征象为韧带连续性中断、增粗或扭曲变形 ;看不到正常的ACL ,于附着处出现一团块影 ,T2 WI韧带内呈弥漫高信号 ;间接征象有胫骨前置和后交叉韧带变形等。结论 :ACL损伤在MRI上有一定的特点。
王荣仁刘延军杨振海华锐尹智
关键词:韧带损伤膝关节磁共振成像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双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血管疾病中的价值及成像方法,并与DSA进行对照。方法:26例临床疑有双下肢动脉病变病人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38~ 81岁,平均61.8岁。其中正常...
闫旭华锐李建钟进宫毅
文献传递
子宫及其附件区巨大实性肿块的影像学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子宫及附件区巨大实性肿块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患者共18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子宫及附件区巨大实性肿块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 17例中,巨大外突性浆膜下子宫肌瘤5例;原发性输卵管癌1例;卵巢肿瘤11例,其中畸胎瘤、纤维卵泡膜瘤、卵巢内膜样癌各3例,颗粒细胞瘤、Brenner瘤各1例。结论 CT和MRI能清晰显示病变内脂肪、钙化及盆腔积液、桥血管征,增强扫描有助于定位及定性诊断原发性子宫及其附件区巨大实性肿块。
文小检刘筠华锐许亮
关键词:子宫附件磁共振成像实性肿块
颞骨骨折致面神经损伤的高分辨CT研究
目的 应用高分辨CT探讨颞骨骨折致面神经损伤的可能机制及面神经损伤的常见部位. 材料与方法 收集颞骨骨折伴有面瘫症状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行轴位HRCT扫描,扫描层厚为2mm. 结果 颞骨纵行骨折9例,横行骨折27例,...
董龙春华锐刘旭东
关键词:高分辨CT颞骨骨折面神经管
探讨3.0T MR扩散加权成像的特征表现在颅脑疾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表观扩散系数是反映水分子扩散特性的成像方法.在中枢神经系统,最常用于诊断急性脑梗死,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已为大家所熟知.其实扩散加权成像还有其特有的征象表现,如脂肪抑制效应、T2暗化效应、T2穿透...
华锐刘筠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颅脑疾病
优化CT辐射剂量技术在心脏扫描中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已经成为临床评价冠状动脉的无创性的重要检查手段,然而随着采集层厚变薄、扫描范围增大及采集效率的改变,其辐射剂量较对其他部位检查的明显要高.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已愈加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现就其最新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华锐刘筠钟进
关键词: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CT灌注成像研究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 分析不同病理类型颈部淋巴结的CT灌注特点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83个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结结核、淋巴瘤及肿瘤转移性淋巴结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比较其形态学、血流方式及灌注参数等方面的差异性。3组间灌注参数及淋巴结的长径/横径(L/T)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结果淋巴结结核、淋巴瘤及肿瘤转移性淋巴结3组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分别为(28.13±5.08)、(31.08±5.82)、(11.24±5.31)S,肿瘤转移性淋巴结的M'IT值低于淋巴结结核、淋巴瘤(P值均〈0.05)。3组病变边缘型血流的出现率分别为5/9、4/19、39/55(70.9%),淋巴结结核、转移性淋巴结边缘型血流的出现率高于淋巴瘤(P值均〈0.05);3组中心型血流的出现率分别为2/9、11/19、9/55(16.4%),淋巴瘤中心型血流的出现率高于肿瘤转移性淋巴结和淋巴结结核(P值均〈0.05);3组淋巴结的L/T分别为1.82±0.32、1.80±0.39、1.84±0.36;血流量(BF)分别为(34.23±5.96)、(34.00±6.88)、(35.62±10.84)ml·min^-1·100g^-1;血容量(Bv)分别为(24.68±2.84)、(25.30±3.16)、(25.15±8.81)ml·100g^-1;达峰时间(TTP)分别为(40.90±8.85)、(40.67±6.45)、(40.98±6.62)s;上述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把功能性成像与灌注血流图相结合可全面、客观地对病变做出诊断。
钟进刘筠华锐乔辉宫毅
关键词:淋巴结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椎动脉变异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椎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MSCTA诊断的椎动脉变异32例。结果椎动脉起源变异7例,椎动脉行径变异(进入第5、4或第3横突孔)22例,单侧椎动脉先天性狭窄15例,椎动脉颈段双分支1例,椎动脉窗式变异1例,一侧椎动脉未汇合入基底动脉即单干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2例。结论MSCTA是一种无创性诊断椎动脉变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华锐刘筠张羽
关键词:椎动脉
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缺血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0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系膜缺血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怀疑肠系膜缺血患者行MSCT检查,包括平扫、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采用容积成像(VR)、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动脉和门脉成像,评价并分析异常的MSCT征象。结果:肠系膜上动脉栓塞7例,管腔内血栓影,肠管扩张积气、积液;肠壁无强化,5例肠壁变薄,2例肠壁水肿增厚。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36例,肠管扩张积气、积液33例;肠壁水肿增厚伴密度改变(面包圈征)25例;肠系膜血管增粗,脂肪渗出(缆绳征)17例;肠系膜血管走行异常(漩涡征)9例;肠系膜静脉管腔内充盈缺损36例,管壁强化(靶征)27例。结论:MSCT扫描与三维重组技术相结合能准确诊断肠系膜缺血并明确其缺血程度、范围,是一种有效的、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华锐刘筠钟进程金宝
关键词:肠系膜缺血
颈动脉间隙平滑肌瘤伴囊变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间隙平滑肌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和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动脉间隙平滑肌瘤病人的影像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T检查显示左侧颈动脉间隙不规则囊实性、多房样肿物,大小约7.5 cm×6.0 cm×4.0 cm,增强检查示病灶实性成分及内部分隔明显强化,其中可见左颈动脉穿行,邻近胸锁乳突肌、颌下腺及左侧咽侧壁受压移位。术中观察肿物呈囊性,边界清,表面光滑,与颈浅部肌肉、血管及神经关系密切。病理诊断为梭形细胞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显示SMA(+),提示平滑肌瘤伴部分囊性变。结论颈动脉间隙平滑肌瘤罕见,临床及影像表现通常无特异性,确切诊断需依靠病理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董龙春华锐
关键词:平滑肌瘤颈动脉间隙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平滑肌肌动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