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峻
- 作品数:90 被引量:758H指数:19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不同频率电针对急性应激模型C57BL/6小鼠抑郁行为的影响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干预对C57BL/6小鼠急性应激的影响。方法3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2Hz组和电针100Hz组,每组各10只。对不同频率电针干预组,选取“百会”和“印堂”穴,采用频率为2Hz或100Hz、电流强度1mA的方波干预7d,进而对所有小鼠进行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比较各组小鼠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5min内的累积不动时间。结果电针2Hz组小鼠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32.00±14.73)s]和悬尾不动时间[(72.50±20.44)s]均较100Hz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145.60±34.62)s]和悬尾不动时间[(124.22±21.67)s]短,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2Hz组小鼠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均短于模型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129.50±33.94)s]和悬尾不动时间[(142.23±20.05)s],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100Hz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频率2Hz的电针对C57BL/6小鼠急性应激抑郁状态有较好预防作用。
- 李卫东卢峻图娅
- 关键词:抑郁电针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
- 针刺对抑郁大鼠前额叶皮层核转录因子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8年
-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皮层核转录因子κB(NF-κB)炎性信号通路中NF-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一氧化氮(NO)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氟西汀组,每组8只。采用28d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法建立抑郁模型。针刺组针刺"百会""内关"穴,隔日1次,共14次;氟西汀组予氟西汀灌胃(10mg/kg),1次/d,共28次。观察大鼠糖水摄入量及旷场实验行为;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皮层NF-κB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前额叶皮层iNOS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前额叶皮层NO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后大鼠糖水摄入量、旷场实验爬格数与站立次数显著降低(P<0.01),前额叶皮层NF-κB、iNOS、NO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及氟西汀组大鼠糖水摄入量、旷场实验爬格数与站立次数显著升高(P<0.01,P<0.05),前额叶皮层NF-κB、iNOS、NO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针刺组与氟西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能通过抑制NF-κB炎性信号通路,下调NF-κB、iNOS、NO的表达水平,从而缓解炎性反应引起的脑损伤,发挥抗抑郁作用,这可能是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之一。
- 蒲荣邵润慧卢峻金树英图娅
- 关键词:慢性应激针刺核转录因子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
- 近5年针灸推拿消除运动性疲劳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2年
- 通过检索近5年来CNKI有关针灸推拿治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报道,总结针灸推拿治疗运动性疲劳的疗效和机制,并阐明未来针灸推拿治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方向。
- 户丽张红林图娅卢峻
- 关键词:运动性疲劳针灸推拿
- 多元评价在实验针灸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9年
- 探究式小组学习已经在实验针灸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中得到应用,将多元化评价方式,应用于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时机、评价过程和计分方法,鼓励学生加强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鼓励教师根据评价结果随时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推动了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改革。
- 李晓芳任秀君卢峻嵇波朱文莲赵百孝
-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课程实验针灸学教学改革
- 解郁汤对小鼠强迫游泳实验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 解郁汤由郁金、人参、酸枣仁等组成,有解郁、补虚和安神的功效,临床用于缓解某些抑郁状态有一定疗效。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该方剂的抗抑郁效应和作用机理。采用抑郁症小鼠强迫游泳模型,观察解郁汤在中等剂量14d连续给药对小鼠不动时间...
- 卢峻时宇静图娅
- 关键词:抗抑郁剂强迫性游泳单胺类递质解郁汤
- 文献传递
- 针刺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针刺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eIF2α)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PTSD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舍曲林组,每组7只。采用单次延长应激法制备PTSD大鼠模型。针刺组针刺“百会”“大椎”,每次10min,每日1次,连续7d;舍曲林组给予盐酸舍曲林溶液(10mg/kg)灌胃,连续7d。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PERK、磷酸化(p)-PERK、eIF2α、p-eIF2α、转录激活因子4(ATF4)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开臂次数百分比和开臂时间百分比、新物体识别指数显著降低(P<0.01);海马p-PERK、p-eIF2α、ATF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舍曲林组大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开臂次数百分比和开臂时间百分比、新物体识别指数显著升高(P<0.05,P<0.01),海马p-PERK、p-eIF2α、ATF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舍曲林组eIF2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神经元损伤,粗面内质网重度扩张,线粒体多呈嵴减少或少量空泡化;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舍曲林组海马神经元结构损伤减轻,粗面内质网未见明显扩张,部分线粒体呈嵴减少。结论:针刺可以缓解PTSD大鼠焦虑行为和提高识别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PERK/eIF2α信号通路,改善内质网应激造成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有关。
- 邵瑞洁孙一萍李晓艳马琴卢峻图娅
-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针刺内质网应激
- 针刺对慢性束缚应激抑郁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血清白介素-1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8年
-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束缚应激(CRS)大鼠海马、前额叶皮层星形胶质细胞(AST)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血清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抗抑郁效应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氟西汀组,每组8只。采用28dCRS结合孤养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针刺组针刺"百会""印堂"和双侧"三阴交"穴20min,氟西汀组予以氟西汀灌胃治疗,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28d。采用糖水消耗实验和旷场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用蛋白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海马、前额叶皮层GFAP及血清IL-10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水平穿越格数和垂直竖立次数较空白组均显著降低(P<0.01);针刺组、氟西汀组糖水消耗量、水平穿越格数较模型组均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GFAP含量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1);针刺组、氟西汀组海马中GFAP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层GFAP含量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针刺组、氟西汀组前额叶皮层GFAP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下降(P<0.01)。模型组血清IL-10含量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针刺组、氟西汀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氟西汀组明显低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可能是通过调节CRS抑郁大鼠海马、前额叶皮层AST中GFAP的表达,改善海马、前额叶皮层AST的功能,并增加血清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含量,从而发挥抗抑郁效应。
- 董莎姜会梨王瑜卢峻常磊张鹏辛随成图娅
- 关键词:针刺慢性束缚应激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 电针太冲、照海穴对急性乙醇中毒大鼠解酒作用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乙醇中毒大鼠解酒的作用和有关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均于电针组电针后,制备急性乙醇中毒大鼠模型。造模后1h断头取血和肝脏。测定大鼠血中乙醇浓度和肝组...
- 龚茜黄晨马兰郭宁毅梁照卢峻
- 关键词:电针乙醇中毒
- 文献传递
- 针灸提高运动能力与抗运动性疲劳的应用研究概况
- 通过查阅近年来文献,阐述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针灸治疗运动性疲劳的选穴特点、针灸对运动能力的作用及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概况。认为针灸在消除运动性疲劳、改善运动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今后应从多方面探索治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 户丽张红林袁红图娅卢峻
- 关键词:针灸运动性疲劳
- 文献传递
- 手针与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p-JNK、c-jun、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探讨手针与电针抗抑郁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手针组、电针组、帕罗西汀组,除正常组之外,其余组均采用慢性应激结合孤养方法造模。观察手针与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c-ju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采用旷场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p-JNK、c-jun、Caspase-3蛋白含量。结果 pJNK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手针组显著下降(P<0.05),电针组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c-jun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手针组与电针组均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Caspase-3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手针组与电针组均显著降低(P<0.01);与帕罗西汀组比较,手针与电针组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通路磷酸化及下游促凋亡蛋白表达增加;手针与电针在下调c-jun、Caspase-3表达上无显著差异,但在下调p-JNK表达上,手针优于电针,提示手针与电针抗抑郁治疗可能存在不同的分子机制。
- 孙岚梁佳卢峻王俊仁吴迁郭卓赵冰骢张春涛图娅
- 关键词:慢性应激手针C-JU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