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文波

作品数:73 被引量:263H指数:9
供职机构: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宁波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9篇细胞
  • 12篇儿童
  • 11篇染色
  • 11篇染色体
  • 10篇孕妇
  • 10篇产前
  • 10篇产前诊断
  • 9篇新生儿
  • 9篇核型
  • 8篇血清
  • 8篇羊水
  • 6篇羊水细胞
  • 6篇妊娠
  • 6篇染色体核型
  • 6篇宫颈
  • 4篇人乳
  • 4篇乳头
  • 4篇胎儿
  • 4篇瘤病毒
  • 4篇流产

机构

  • 53篇宁波市妇女儿...
  • 20篇浙江省宁波市...
  • 2篇宁波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宁波市医疗中...
  • 1篇宁波市第一医...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宁波海尔施基...

作者

  • 73篇卢文波
  • 17篇刘文渊
  • 16篇施丹华
  • 13篇毛倩倩
  • 9篇张莉超
  • 7篇覃世榕
  • 7篇陈雪梅
  • 6篇姜智南
  • 5篇朱利华
  • 5篇陈顺美
  • 5篇郑乐朋
  • 5篇周颖
  • 4篇杨海涛
  • 4篇周晓晖
  • 4篇鲁莉萍
  • 4篇刘文渊
  • 4篇赵玲军
  • 3篇邱海燕
  • 3篇刘春艳
  • 3篇王振宇

传媒

  • 13篇中国卫生检验...
  • 9篇中国优生与遗...
  • 5篇中华医学遗传...
  • 5篇现代实用医学
  • 5篇宁波医学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中华围产医学...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年份

  • 5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1
  • 1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942例不孕不育患者细胞遗传学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孕不育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指导临床诊断。方法采集2942例不孕不育者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方法收获细胞,制片及G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2942例不孕不育者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异常核型49例,阳性率为1.6%。染色体多态性变异68例,多态性变异包括次缢痕增长21例,D/G组随体变异8例,9号染色体倒位34例,Y染色体变异5例。结论不孕不育与染色体异常有关,染色体多态性在不良孕产患者中有一定的检出率,其与生殖的关系需更深入的探讨。
张莉超徐玲玲毛倩倩施丹华周颖卢文波
关键词:不孕不育染色体染色体多态性
深低温低流量灌注对脑功能影响的研究
金惠铭张学玲甘果王霞民俞承忠卢文波王林龙
用深低温低流量灌注和常规体外循环两组病人进行对照,分别测定颈内静脉。体动脉血的乳酸脱氢酶、血气、电解质等,并进行对照分析,术前术后检测脑地形图进行比照,从而说明深低温低流量灌注具有在临床上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够替代深...
关键词:
关键词:深低温低流量灌注脑功能
128例颈项透明层增厚胎儿染色体核型及妊娠结局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早孕期胎儿颈项透明层(NT)增厚与染色体异常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128例孕11~13^(+6)周,且超声筛查提示NT厚度>2.5 mm的单胎孕妇行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对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者进行妊娠结局随访,随访截至胎儿出生后6个月。按NT厚度2.5~3.4 mm、3.5~4.4 mm、4.5~5.4 mm、5.5~6.4 mm、>6.5 mm分成5组,计算各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及各组核型正常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 128例NT增厚病例中,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43例,总异常核型检出率33.6%。其中数目异常38例,结构异常5例。正常核型85例,全部随访成功,其中18例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不良妊娠发生率为21.2%,其余67例健康存活。85例正常核型病例中,B超检出畸形胎儿14例,5例诊断为遗传性疾病,18例病例仅1例为出生后诊断,产前诊断率94.4%。根据NT厚度分成5组,各组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率随NT厚度增加而增加,异常发生率从15.4%上升到64.7%。各组核型正常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在NT 2.8~3.4 mm组发生率最低,为9.1%,>6.5 mm组发生率最高达83.3%。不同NT厚度组的染色体异常核型发生率及核型正常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厚度的增加与染色体异常存在相关性,且随NT厚度的增加异常率也升高。NT增厚且核型正常病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B超结合遗传学检测可大大提高产前疾病的诊断率,降低出生缺陷。
徐玲玲余颀毛倩倩卢文波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分析
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23例临床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院新生儿病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特征与流行规律,探讨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查阅新生儿病区2006年初的23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病历,对其临床资料与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新生儿以腹泻入院者5例,支气管肺炎入院者17例,高胆红素血症1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均为阳性;轮状病毒核酸PAGE检测10例,其中5例阳性,证实为A组轮状病毒感染,分3个基因型。粪-口传播是本次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结论在轮状病毒肠炎好发季节,除应对肠炎患儿进行隔离和大便轮状病毒检测外,对呼吸系统感染并腹泻患儿也要采取上述措施,并应加强环境消毒等,杜绝轮状病毒肠炎在病区内流行。
孙跃宏王凤敏卢文波程雯
关键词:新生儿肠炎轮状病毒感染腹泻
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理想标志物—胱抑素C被引量:11
2000年
邬露丹卢文波吴巧萍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肾功能血清肌酐
小儿惊厥NO浓度变化及意义探讨
2003年
周晓晖卢文波
关键词:小儿惊厥血清一氧化氮浓度
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与高龄孕妇年龄因素的相关性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通过对高龄孕妇(≥35周岁)染色体核型结果的分析,探讨提高高龄孕妇行羊水细胞遗传学诊断年龄标准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了2003年7月至2015年8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细胞遗传室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的5176例高龄孕妇病例资料,选取其中产前筛查检测的目标染色体(13号、18号、21号)以及性染色体X和Y的阳性样本,按年龄分组,利用χ2检验比较相邻的两个年龄组的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在15408份样本中,共发现目标染色体(13号、18号、21号)和性染色体的异常262份,阳性率为1.70%;高龄孕妇共5176例,其中目标染色体(13号、18号、21号)和性染色体异常的82例,阳性率占高龄孕妇的1.58%。统计发现从35岁到〉40岁每个年龄组孕妇的阳性率分别为0.95%(11/1156)、0.94%(9/954)、0.87%(10/1144)、2.16%(14/648)、2.16%(10/464)、2.51%(10/399)和4.38%(18/411),χ2检验显示只有37岁与38岁组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1,P=0.023),其他各组与前一个年龄组比较后,染色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依次为〈0.001、0.028、〈0.001、0.117、2.129,P值依次为0.985、0.868、0.995、0.733、0.145)。结论以38周岁作为孕妇行羊水染色体分析的指征值得探讨。
陈铁峰毛倩倩鲁莉萍卢文波
关键词:母亲年龄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年龄因素
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影响先兆流产的妊娠预后被引量:2
2010年
分析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与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联系。对先兆流产患者采用黄体酮针40mg im qd,HCG针2000 u im qod,地屈孕酮片1片Bid po,维生素E丸1粒Tid po的治疗方案保胎;采用细胞内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亚群。结果:28例先兆流产患者经用以上治疗方案保胎后,18例成功,10例失败。经治疗后,保胎成功组外周CD4^+CD25^+Foxp3^+/CD4^+、CD4^+Foxp3^+、CD25^+Foxp3^+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保胎失败组(P<0.05),并显著高于保胎治疗前(P<0.05)。外周调节性T细胞升调节有利于成功妊娠。
陈巧英李大金陈安儿卢文波陈慧琴陈顺美李宁宁吕美雅范惠英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8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转移
2023年
目的探讨卵巢癌细胞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8对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取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KDM8和己糖激酶HK2蛋白质表达水平;CCK8、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沉默KDM8后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水平;葡萄糖测试盒和乳酸测试盒检测沉默KDM8后细胞有氧糖酵解水平。结果卵巢癌组织中KDM8和HK2蛋白质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1);与对照组相比,沉默KDM8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P<0.001),克隆形成数减少(P<0.05),细胞凋亡比例增加(P<0.001),G1期细胞比例增加(P<0.00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P<0.001),葡萄糖摄取率和乳酸生成减少(P<0.001)。结论KDM8可能通过调控HK2介导的有氧糖酵解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郑乐朋刘春艳卢文波刘文渊苏鑫怡李卓玲
关键词:卵巢癌HK2有氧糖酵解
BoBs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BoBs(BACs—on—Beads)技术在妊娠中期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标本10份,进行BoBs技术检测,同时采集前瞻性样本1341份,每份样本进行BoBs技术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0例回顾性样本中9例的BoBs检测结果与核型分析一致;1例样本核型检测结果为罗伯逊易位的21三体,BoBs检测结果提示21三体,无易位提示。1341份前瞻性样本中BoBs技术检出35例异常。其中1例核型检测结果为罗伯逊易位21三体,BoBs检测结果显示21三体,无结构改变提示;2例核型检测结果为正常的样本,BoBs检测结果为微重复;1例核型检测结果为正常(46,XX),BoBs检测结果为Wolf—Hirschhorn syndrome(WHS)微缺失;其余1337份样本的BoBs结果均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结论BoBs技术可检测5类染色体非整倍体以及9类微缺失综合征,是产前诊断的一个重要的可选技术。
陈铁峰毛倩倩张玉鑫施丹华余颀卢文波
关键词:产前诊断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