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建林
- 作品数:10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伴对侧颈动脉闭塞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对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闭塞、同侧ICA重度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对侧ICA闭塞、同侧ICA重度狭窄患者的病例特点和行CEA的疗效及并发症。随访观察ICA再狭窄、脑卒中及死亡情况。结果:52例患者行CEA成功率为100%。术中转流管使用率为11.5%(6/52),术后患者脑缺血症状均得到改善,30d内出现1例(1.9%)局灶性脑梗死、3例(5.8%)切口血肿、1例(1.9%)短暂声音嘶哑及饮水呛咳、2例(3.8%)脑过度灌注现象,经积极治疗好转,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4年,患者均无术侧颈动脉再狭窄,4例(7.7%)于术后1年出现对侧脑卒中,无死亡病例。结论:CEA治疗对侧ICA闭塞、同侧ICA重度狭窄患者具有较好的围手术期疗效和脑卒中预防作用。
- 李攀峰王兵厉建林崔文军李阳赵磊吴斐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经颅多普勒
- 纤溶酶治疗非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时,纤溶酶对慢性期或后遗症期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我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6例,随机进入纤溶酶组和对照组.在抗凝治疗基础上应用纤溶酶治疗,观察患肢周径下降差值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合多普勒彩超推测有效率。结果纤溶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9.6%和8.7%,P〈0.05)。患者健侧同患侧的周径差值,治疗前后下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一例发生肺栓塞、大出血及重要脏器损害。结论本研究认为结合抗凝治疗,纤溶酶临床应用受时间限制少,即使病程超过1周,甚至更长时间,都可以尝试应用,且使用安全,出血风险低。
- 丁语厉建林吴斐司江涛安乾王颖崔文军王兵王仕华
- 关键词:纤溶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血管残余缺损的临床观察
- 2013年
-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残余血管缺损,探索造成缺损的可能原因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院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9月1日期间行CEA手术的患者,术后1个月内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观察记录重建血管的残余缺损。彩超随访4~6个月观察术后血管状况并记录心脑血管事件数。结果:共有175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152例(86.9%)术后CTA上观察到残余缺损。共有376处缺损,其中颈总动脉(CCA)169处(44.9%),颈内动脉(ICA)137处(36.4%),颈外动脉(ECA)70处(18.7%)。残余缺损对ICA或CCA造成30%~50%狭窄17处,50%~60%狭窄10处,没有≥60%的狭窄。结论:术后复查CTA不仅可以评估CEA效果,还可以了解是否遗留有血管缺损,对外科医师和影像科医师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CEA术后血管残余缺损广泛存在,但绝大多数的缺损并不影响临床预后。
- 厉建林王兵王越安乾吴斐司江涛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 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不使用转流管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在治疗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重度狭窄患者时,术中不使用转流管及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监测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双侧ICA重度狭窄并行CEA患者的临床资料,查看患者术后医疗记录有无新发神经病学损害,并随访4~6个月评估神经功能状态。结果:31例患者成功行38例次CEA,7例先后行双侧CEA,所有患者术中均未采用血管内转流及EEG或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术后1例患者出现过度脑灌注综合征,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未出现新发神经病学损伤。所有病例在4~6个月随访中均未出现新的神经病学症状或体征。结论: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行CEA,术中不采用血管内转流及EEG监测亦是安全有效的。
- 厉建林王兵王越丁语崔文军王霖
-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脑电图监测
-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杂交手术治疗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比较外科式杂交手术(切开动脉取栓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介入式杂交手术(机械性取栓联合动脉导管溶栓及腔内血管成形术)对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行介入式杂交手术(介入组)和在血管外科行外科式杂交手术(外科组)治疗的急性(〈14d)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主要的随访观察终点包括围手术期(30d)死亡或主要的不良结局(截肢或相关血管的再次重建手术),次要的观察终点是心脑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结果介入式和外科式杂交手术分别有105例和97例。外科组血管重建96例(99.0%)高于介入组97例(92.4%),外科组(7.2%)出现主要临床观察终点低于介入组(17.1%),介入组主要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7%高于外科组0%,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外科组(9.3%)多于介入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外科手术和腔内介入技术的综合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 厉建林吴斐丁语王兵王颍王洛波
-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外科手术血栓溶解疗法
- 利伐沙班和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5
- 2016年
- 目地探讨利伐沙班和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共收集123例患者,所有患者出院后均进行正规药物抗凝治疗。其中78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组),45例口服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利伐沙班组),主要随访观察终点为出血率和血栓栓塞的复发率。结果随访1年华法林组总出血率35.90%,利伐沙班组为2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和利伐沙班组胃肠道出血率分别为5.13%,1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9.23%,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栓栓塞复发率分别为20.5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和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总出血率没有明显差异,服用利伐沙班不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利伐沙班比华法林能够明显降低颅内出血的风险,并且能够降低血栓栓塞的复发率。
- 王洛波王兵丁语厉建林张帝刘俊超李攀峰吴斐
- 关键词:利伐沙班华法林血栓形成深静脉出血率
- 83例急性孤立小腿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尿激酶和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治疗急性孤立小腿深静脉血栓(IDDVT)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IDDVT患者83例,患者均进行正规持续药物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其中38例进行尿激酶溶栓联合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组),45例尿激酶溶栓联合口服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利伐沙班组)。主要随访观察指标为7、14、21、90d后小腿深静脉的静脉血管通畅率、出血率及血栓栓塞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总治疗效果编辑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4,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4,P〈0.05);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4,P〉0.05)。结论尿激酶加利伐沙班和尿激酶加华法林治疗急性IDDVT总的治疗效果相当,但利伐沙班比华法林能够明显降低出血的风险。
- 吴斐王洛波王兵丁语张帝厉建林刘俊超李攀峰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抗凝药出血率
- 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后患者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84例成功行CE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62例患者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22例未服用他汀类药物,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1年颈动脉通畅情况及血脂水平情况,评估阿托伐他汀对CEA术后再狭窄的预防效果。结果服用阿托伐他汀患者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较未服用他汀药物患者低,高密度脂蛋白较未服用阿托伐他汀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阿托伐他汀患者再狭窄患者7例,未服用阿托伐他汀患者再狭窄患者7例,其中闭塞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CEA术后患者颈动脉再狭窄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 李阳王兵厉建林吴斐李攀峰赵磊丁语崔文军
-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阿托伐他汀再狭窄
- 杂交手术治疗下肢急性动脉栓塞的策略被引量:13
- 2013年
- 治疗下肢急性动脉栓塞最有效的方法是切开动脉用Fogarty导管取栓,然而残余血栓存在及移位或合并动脉硬化狭窄闭塞导致的灌注不完全恢复使得取栓效果不是很令人满意,杂交手术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杂交手术方法集外科手术和腔内介入优势为一体,突破了传统治疗方法的限制。笔者综述了杂交手术治疗下肢急性动脉栓塞常用杂交策略。
- 厉建林王兵王越
- 关键词:外科学杂交手术
- 治疗下肢急性动脉栓塞的杂交策略被引量:1
- 2013年
- 急性动脉栓塞是指由栓子导致的肢体动脉急性闭塞,栓子的常见来源有心源性(心房颤动、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人工心脏瓣膜、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心房黏液瘤等)和血管源性(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人工血管内血栓、动脉内操作及动脉内异物等).最近几年因风湿性血管疾病及心房颤动引起的急性动脉栓塞逐渐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栓塞和更加复杂疾病模式的患者逐渐增加.一、急性动脉栓塞的治疗1.外科切开动脉取栓:早期急性动脉栓塞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法:(1)尝试取出栓子和血栓;(2)尽可能的取出血栓和栓子,然而用的并不是专门为取出血栓而设计的工具;(3)截肢.
- 王兵厉建林王越崔文军赵磊李阳李攀峰吴斐
- 关键词:急性动脉栓塞血管内血栓风湿性心脏病人工心脏瓣膜细菌性心内膜炎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