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亮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161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诊断
  • 1篇造影
  • 1篇数字减影
  • 1篇数字减影血管...
  • 1篇栓塞
  • 1篇速眠新
  • 1篇戊巴比妥
  • 1篇戊巴比妥钠
  • 1篇系膜
  • 1篇麻醉
  • 1篇麻醉方法
  • 1篇介入
  • 1篇急性肠系膜

机构

  • 2篇解放军161...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王鹏
  • 2篇张昌立
  • 2篇叶亮
  • 2篇曹建新
  • 2篇杨诚
  • 1篇胡隽
  • 1篇胡道予
  • 1篇王一民

传媒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双源CT肠灌注碘成像诊断犬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肠灌注碘成像诊断犬实验性急性肠系膜上动脉(SMA)栓塞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对8只犬行腹部DSCT双能量扫描后在DSA下建立6只犬SMA栓塞模型,对照组2只犬SMA内仅注入10 ml生理盐水;对两组犬于术后6~8 h进行DSCT双能量扫描;最后,解剖6只模型犬,观察肠管大体病理改变,剪取部分坏死肠管进行病理检查。采用双能量评估软件将薄层重组数据进行灌注成像分析,将犬肠管自十二指肠至直肠分为9段进行观察,利用t检验分析梗死区术前、术后强化值与CT值差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SCT与DSCT肠灌注碘成像诊断肠梗死敏感性、特异性,Kappa分析其结果一致性。结果栓后17种CT征象统计显示DSCT较MSCT有更好空间分辨率。灌注定量分析显示栓塞术前后正常肠管强化值分别是(107.23±12.27)、(110.33±17.7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1,P=0.635);缺血肠管栓塞前后CT值分别是(141.42±23.81)、(76.17±7.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P=0.023);强化值分别是(108.43±8.82)、(36.40±6.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84,P=0)。Kappa分析显示MSCT、DSCT肠灌注碘成像与病理结果具有很好一致性,DSCT的Kappa值高于MSCT。结论 DSCT肠灌注碘成像可用于检测急性SMA栓塞,其准确性与敏感性稍高于MSCT。
张昌立胡道予王一民曹建新杨诚王鹏叶亮胡隽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灌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与影像诊断动物实验中两种麻醉方法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比较戊巴比妥钠单纯麻醉与戊巴比妥钠联合速眠新复合麻醉对介入与影像诊断模型犬的麻醉效果,寻求一种更适合犬介入模型建立与影像诊断麻醉方法。方法选取拟建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模型并进行双源CT早期诊断研究的健康成年杂种犬20只,随机分为单药组10只,复合组10只,均采用同侧股部肌肉注射麻醉,药物选用3%戊巴比妥钠与速眠新注射液,首次剂量单药组仅用戊巴比妥钠1 ml/kg,复合组采取戊巴比妥钠0.5 ml/kg与速眠新0.08 ml/kg联用,追加剂量单药组与复合组分别为原始剂量的1/2~1/6及1/3~1/5;记录首次麻醉起效时间与维持时间、追加麻醉次数、麻醉药物总用量、手术时间、病死率、图像质优率;观察镇痛效果、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结果单药组每只犬戊巴比妥钠平均用量为(21.23±2.52)ml;复合组用量为戊巴比妥钠(7.55±0.70)ml、速眠新(1.20±0.12)ml;追加次数单药组平均(2.80±0.42)次,复合组(1.20±0.42)次。与单药组相比,复合组显效快、戊巴比妥钠总用量少、首次麻醉维持时间长、术中追加麻药次数少、图像质优率高(P<0.01),但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戊巴比妥钠与速眠新复合麻醉对犬的麻醉效果好,药物总用量少,麻醉维持时间长,是一种较理想的介入实验与影像诊断研究的动物麻醉方法。
张昌立曹建新杨诚王鹏叶亮
关键词:戊巴比妥钠速眠新动物麻醉介入影像诊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