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强
-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铁路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肿瘤供血动脉内抗癌药物灌注治疗肺癌被引量:1
- 1989年
- 报道了经肿瘤供血动脉插管灌注抗癌药物治疗17例肺癌患者的初步经验。动脉内直接灌注抗癌药物可显著提高肿瘤内药物浓度,提高疗效且减轻抗癌药物的副作用,本组近期临床有效率达88.23%。作者还对治疗机理、技术要点及术后X线变化进行了讨论。
- 张家兴侯重贤顾伟中叶强汝复明
- 关键词:肺癌动脉灌注抗癌药
- 全文增补中
- HRCT双期扫描法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 1999年
- 目的:探讨HRCT 双期扫描对急性胰腺炎不同病理变化区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4 条实验犬,于注射造影剂后23 秒~35 秒( 动脉期) 和45 秒~85 秒( 静脉期) 在HRCT 上行双期扫描。比较动脉期、静脉期和双期扫描对各病变区增强特征反映的准确度。结果:双期扫描法对正常区、水肿区和坏死区判断正确率均达100 % 。单期动脉期对正常区、水肿区和坏死区判断正确率分别为83 .33 % 、58 .33 % 和66 .67 % 。单期静脉期对正常区、水肿区和坏死区判断正确率分别为75 % 、50 % 和100 % 。其中动脉期将水肿区误判为坏死区以及静脉期将水肿区误判为正常区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论:双期CT 扫描方法可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度。
- 钱学群陈九如叶强汝复明王约青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双期扫描CT
- 腹部直接冠状面CT的应用
- 1997年
- 探讨直接冠状面CT检查在腹部,尤其在后腹膜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28例腹部疾病病例行直接冠状面CT扫描,并与横断面CT检查作对照。结果:腹部直接冠状面CT检查的定位准确性高于横断面CT(86%vs71%)。结论:腹部直接冠状面CT检查可运用于腹腔、后腹膜腔以及脊柱的检查。DCCT影像可显示病变而无部分容积效应并能显示病变范围及与临近组织的关系。
- 王骐叶强陈云燕
- 关键词:腹部CT
- 新形势下铁路医院的科研管理
- 本文探讨铁路医院和地方医院在同一医疗市场竞争压力之下,在医院属地即将正式实施这一缓冲期内,医院如何加强科研管理,建立特色,提高竞争力.
- 陈正启叶强
- 关键词:科研管理
- 文献传递
- 胆石性肠梗阻的X线诊断(附8例报告)被引量:1
- 1993年
- 本文报道8例胆石性肠梗阻,并复习有关文献。较大的胆石常经胆肠瘘进入肠道。结石直径大于4cm,肠腔狭窄等因素都易导致结石在肠道内嵌顿。本病多见老年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女性尤为好发,临床上小肠梗阻常为不完全性,症状呈间断变化为其特征。主要X 线表现有:(1)肠梗阻;(2)腹部直接或间接显示胆石影;(3)胆管积气或存在胆肠瘘。CT 和超声对诊断有帮助。胆石嵌顿于十二指肠球部造成胃出口梗阻为本病的罕见类型,称为Bouveret's 综合征。
- 顾伟中叶强孙一纯牛永才涂建英王唯民刘婉桢杨学东苏瑞严希令刘志清朱崇标宋兆祺徐敬阶田桂卿袁国超米志奎
- 关键词:胆石肠梗阻胆肠瘘综合征
- 颈椎退变三个新X线征象的探讨(附1000例分析)被引量:6
- 1994年
- 颈椎退变三个新X线征象的探讨(附1000例分析)邱国荣,顾伟中,陈岳声,叶强,汝复明本文分析1000例颈椎退变患者的x线征,阐述三个新的X线征象,并探讨各征象在诊断上的意义,旨在提高对颈椎退行性变的X线征象的认识。临床资料本文1000例,男452例,...
- 邱国荣顾伟中陈岳声叶强汝复明
- 关键词:颈椎退变X线摄影病例分析
-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二例报告
- 1989年
- 对二例咯血病员,采用Seldinger技术,将导管插入支气管动脉内。用1×1mm明胶海绵小块、庆大霉素及造影剂作为栓塞剂,用OT针管在电视监视下以合适的注速和栓子量栓塞支气管动脉,取得良效。操作中要避免栓子逆流,防止误栓和脊髓损伤。并对操作技术和并发症进行简要讨论。
- 张家兴侯重贤顾伟中叶强
-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咯血
- 全文增补中
- 导管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1988年
- 近年来导管技术已应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1-4)。由于导管可选择性地伸达肺的外围,通过导管可进行选择性的支气管造影及病理取材,因而对肺部病变,特别是肺部的外围病灶,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一年来,作者应用导管技术,在完成对肺部病变的选择性插管后,进行细胞刷,活检或造影检查。至今共检查3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摄道如下,并对其技术要点和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讨论。
- 顾伟中叶强张华张家兴侯仲贤
- 关键词:肺部疾病导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