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笛

作品数:25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8篇舞蹈
  • 9篇文化
  • 7篇民族
  • 5篇羌族舞蹈
  • 5篇民间舞
  • 3篇中国民间舞
  • 3篇题材
  • 3篇羌族
  • 3篇舞蹈文化
  • 3篇民族认同
  • 3篇模态
  • 3篇积淀
  • 2篇性别差异
  • 2篇艺术
  • 2篇审美
  • 2篇审美标准
  • 2篇实践教学
  • 2篇桃李杯
  • 2篇桃李杯舞蹈比...
  • 2篇题材研究

机构

  • 19篇南京艺术学院
  • 6篇四川大学

作者

  • 25篇叶笛
  • 3篇韩淑英
  • 3篇于平
  • 1篇李延浩
  • 1篇许薇

传媒

  • 5篇南京艺术学院...
  • 3篇当代文坛
  • 3篇艺术百家
  • 2篇中华文化论坛
  • 2篇北京舞蹈学院...
  • 1篇东南学术
  • 1篇民族艺术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前沿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艺术教育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北京舞蹈学院...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高校舞蹈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为例被引量:18
2016年
实践教学对于高校舞蹈专业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功能。它丰富了理论教学的维度,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两个方面型塑舞蹈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五大结合",即课堂与舞台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训练与比赛结合、自选与项目结合、教学与自学结合。舞蹈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在培养计划、教学平台、配套机制三方面着力突显和全程贯穿实践导向,从而构建校内外一体化的舞蹈专业实践人才培养流水线。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着力推动教学体系的丰富与完善,在舞蹈实践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舞蹈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示范性成果。
叶笛韩淑英
关键词:舞蹈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区域文化软实力视域下的艺术创作——以门文元舞剧《阿炳》《西施》与《金陵十三钗》为切入点被引量:3
2016年
门文元舞剧《阿炳》《西施》与《金陵十三钗》的创作,通过对区域传统文化的萃取提升江苏文化凝聚力,通过对时代精神的诉诸提升江苏文化引领力,通过跨区域巡演提升江苏文化传播力,是艺术创作实现区域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典范。在"十三五规划"中,艺术创作需紧跟时代步伐,充分把握转型契机,实现文化软实力的更大突破。
叶笛
关键词:区域文化软实力艺术创作
印度笈多风格佛教乐舞图像意义考——以阿旃陀石窟为中心被引量:2
2016年
笈多王朝是印度佛教美术的兴盛时期,笈多风格的佛教造像将内省深层的精神与单纯高贵的肉体结合,是印度古典主义艺术的杰出代表。但这种注入静谧冥想精神的转变也客观影响了其乐舞形象的塑造。本文从图像学视角,以印度笈多时代、后笈多时代的阿旃陀石窟的雕像、壁画等文物的图像资料结合相关历史的文本资料,对笈多风格佛教乐舞图像的雕塑、壁画的类别、构图、母题、艺术风格进行论述与文化阐释,为佛教乐舞领域的研究做出相应努力。
许薇叶笛
关键词:图像学
舞中之“兰”,浅尝不止——由中国传统美学思想透析中国古典舞中的兰花指被引量:3
2009年
叶笛
关键词:传统美学思想中国古典舞民族文化精神艺术表现手法中国舞蹈
关于舞蹈题材选取的对策与建议——“桃李杯”舞蹈比赛民间舞获奖剧目题材研究系列论文之三被引量:1
2019年
题材选取是舞蹈创作者投入创作的重要先导环节,它预设作品的结构呈现,也预示作品最终的结果与成败。文章以“桃李杯”舞蹈比赛民间舞获奖剧目为研究对象,从完善题材选取的主要方式、加强舞蹈的普及教育和完善舞蹈创作的相关机制三个方面,对舞蹈题材的选择提供建议与对策。
韩淑英张韬叶笛
关键词:舞蹈题材
动物灵崇拜与祖源认同:羌族舞蹈中的动物因子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资华筠教授的《舞蹈生态学》是中国舞蹈文化人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舞蹈生态学模型分析,羌族舞蹈中包含着大量的动物因子,这些动物因子既体现在舞畴中的拟兽形态,也体现于诸如服饰和道具等舞蹈伴同物之中。羌族舞蹈中的动物因子是羌族传统文化中原始宗教动物灵崇拜观念的遗存,这种观念又深深地与羌民族的文化祖源交织在一起,体现了羌民族的祖源认同。
叶笛
关键词:舞蹈艺术羌族舞蹈文化特征
“传统”的僭越与“发明”的边界:羌族舞蹈文本的嬗变被引量:2
2014年
在漫长的迁徙与不断的战争中,羌族始终保存着自己的纯性;但也随着政治、经济、宗教的变迁以及民族的融合中移风易俗。羌族舞蹈文本中的舞种、舞类、舞姿、舞具、舞名以及舞意等数目的变化在此过程中一直保持递增的趋势。这些叠加的文化发展造就了今日羌族舞蹈仪式的杂糅与多元。而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特殊舞蹈文化,虽是当时那些年岁"被发明的传统",但今日"被发明的传统"却与羌民族源起的原生文化一样,也成为了羌族民众所信服的羌文化。
叶笛
关键词:羌族舞蹈舞蹈文化羌文化
长江流域舞蹈文化互动:多元一体视角被引量:4
2021年
长江流域舞蹈文化互动呈现出"多源异构"的样态。一方面,长江流域舞蹈文化互动源起于族群迁徙、宗教传播、政治变迁、经济交往等因素;另一方面,文化互动过程中文化浸透与文化融合交织、族内传播与族际互动并存。长江流域舞蹈文化互动因其时空的同在性、方式的共生性、结果的一致性而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从"多元一体"的视角来解读长江流域舞蹈文化互动具有加强长江流域文化圈的内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时代意义。
叶笛
关键词:长江流域舞蹈文化互动
认同、审美与角色:性别因素影响下的羌民族舞蹈被引量:2
2013年
在传统文化环境中,羌族舞蹈是羌族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男性羌族民众甚至还在特定舞蹈的参与中处于优势地位。然而,随着文化环境的变迁,男性羌族民众与女性羌族民众在本族传统舞蹈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强弱互换"。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新的文化环境中,男女羌族民众在民族认同、审美标准和传承角色方面的差异所致。
叶笛
关键词:羌族舞蹈性别差异民族认同审美标准
羌族民族认同发展模型研究——基于羌族舞蹈传播的社会学考察
2014年
本文以羌族舞蹈为视角,对不同年龄段羌族民众对本民族舞蹈的认知、接触与参与度进行实证考察,细致还原年龄因素影响下羌族舞蹈的真实生存样态。在羌族亚群体被试的数据分析中,20岁以下的青少年对本族民族认同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延宕"。而我国对于不同年龄差异化认同下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政策的缺失,这一现状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的。针对5-20岁不同年龄段的被试,应当采用与之相对应的政策,并且更应关注11-20岁的青少年对本民族认同的培养。
叶笛
关键词:羌族民族认同自我同一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