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成像
  • 4篇64层螺旋
  • 4篇成像
  • 3篇多层螺旋CT
  • 3篇岩下窦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成像诊断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数字减影
  • 2篇数字减影血管...
  • 2篇减影血管造影
  • 2篇管段
  • 2篇薄层断面
  • 2篇WILLIS...
  • 2篇64层螺旋C...
  • 2篇CTA
  • 1篇断层解剖
  • 1篇影像
  • 1篇三维重建

机构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7篇张伟国
  • 7篇陈金华
  • 7篇叶莹莹
  • 5篇陈蓉
  • 5篇李雪
  • 3篇旷连勤
  • 2篇张绍祥
  • 2篇王毅
  • 2篇谭立文
  • 1篇熊坤林
  • 1篇冉启胜
  • 1篇张靖
  • 1篇张乐天

传媒

  • 2篇全国首届数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DSA对照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诊断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的准确性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同时做了64层螺旋CTA和DSA脑血管检查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CTA诊断FTP的结果与DSA...
叶莹莹张伟国陈蓉陈金华李雪
关键词:血管成像诊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多层螺旋CT回顾性分析
文献传递
岩下窦的薄层断面影像解剖学研究
2009年
目的以MSCT增强扫描为基础,探讨岩下窦(inferior petrosal sinus,IPS)的解剖行程和形态学表现,为经IPS静脉途径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资料与方法对120例患者行CT脑静脉成像(CTV),通过连续断面观察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以第2例可视化人体数据集中的相关薄层解剖断面为参照,对IPS的位置、形态、大小、走行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IPS起始部、垂直部和水平部、出颅部以及颅外段在CT薄层横断面上均能得到连续显示,与薄层解剖断面有良好的对应关系。IPS起始部与海绵窦后上部无明确界限,两侧借基底静脉丛(BVP)相互交通,其宽度左侧为(7.88±1.83)mm,右侧为(8.42±1.87)mm,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度左侧为(2.90±0.83)mm,右侧为(2.90±0.71)mm,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S垂直段、出颅段为均匀强化的管状结构,垂直段直径左侧为(1.87±0.82)mm,右侧为(2.08±0.60)mm,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颅段直径左侧为(1.96±0.74)mm,右侧为(1.95±0.68)mm,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能够准确显示IPS的解剖结构及变异,是评价IPS解剖行程和形态学变化的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张伟国叶莹莹陈金华谭立文张绍祥旷连勤李雪
关键词:岩下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静脉成像
64层螺旋CTA显示胚胎型大脑后动脉Willis环多血管段变异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显示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伴发Willis环多血管段变异的价值。 方法:对比分析201例64层螺旋CTA诊断为FTP及201例诊断为非FTP(对照组)的影像学资料,...
叶莹莹张伟国陈蓉陈金华李雪
关键词:WILLIS环血管成像多层螺旋CT
文献传递
颅内压增高时岩下窦改变的CT初步研究
2009年
目的观察颅内压增高时岩下窦(inferior petrosal sinus,IPS)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影像学改变。方法临床收集8例颅内压增高患者和120例正常人IPS的CT资料,通过连续断面观察及多种后处理技术,对IPS分段测量后对比两组IPS的影像学变化。结果颅内压增高组:IPS起始部宽度为(9.56±2.31)mm,深度为(2.39±0.55)mm;垂直段直径为(1.76±0.60)mm;出颅处直径为(2.28±0.44)mm;汇入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IJV)处的直径为(2.46±0.59)mm。与正常组比较显示:IPS起始部的宽度、出颅处直径大于正常组,IPS起始部的深度、垂直段直径、汇入IJV处的直径均小于正常组。结论IPS在颅内压增高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像学改变,MSCT是评价IPS影像学变化的准确影像学检查技术。
叶莹莹张伟国旷连勤王毅陈金华张靖张乐天冉启胜
关键词:岩下窦多层螺旋CT颅内高压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及与DSA诊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诊断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的准确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同时做了64层螺旋CTA和DSA脑血管检查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CTA诊断FTP的结果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CTA诊断FTP的准确性。结果:62例中,DSA诊断FTP10例,CTA诊断FTP13例,CTA诊断FTP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6.40%,准确性为96.77%。经Kappa一致性检验,CTA与DSA诊断FTA的结果高度一致(P<0.001)。结论:64层螺旋CTA能够无创性准确判断FTP的存在,对筛选FTP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能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叶莹莹张伟国陈蓉陈金华李雪
关键词:大脑后动脉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64层螺旋CTA显示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伴发Willis环多血管段变异的价值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显示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伴发Willis环多血管段变异的价值。方法对比分析201例64层螺旋CTA诊断为FTP及201例诊断为非FTP(对照组)的影像学资料,观察Willis环的形态学改变。结果FTP组与对照组相比,FTP患者更易伴发大脑前动脉A1段、大脑后动脉P1段和椎动脉(VA)变异,且单侧FTP更易发生同侧A1段和P1段变细、发育不良或缺如(P<0.001),右侧VA较左侧更易发生变异(P<0.01)。而两组间PCoA、ACoA及基底动脉的变异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FTP患者常伴发Willis环多血管段变异,64层螺旋CTA能够全面地评价脑血管的解剖与变异,有助于指导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
叶莹莹张伟国陈蓉陈金华李雪
关键词:WILLIS环血管成像
岩下窦薄层断面相关解剖与三维重建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以连续薄层断面显示IPS的形态、走行以及与颈内静脉的关系,为影像断面解剖学研究提供对比参考依据。方法:6例标本经股动脉灌注后,以解剖位放于容器内,在-30℃以下低温状态冰冻保存1周后逐层铣切,头颅连续薄层断面厚度间距为0.1~0.25mm。获取数字图像,将岩下窦、颈内静脉、岩上窦、海绵窦、基底静脉丛等结构分割定义行三维重建。结果:IPS为完整的静脉结构,其起始部并无明确的界限,在IPS沟内向外下方走行,借BVP与对侧交通。在岩枕裂内IPS可分为2支或3支出颅,舌下神经静脉汇入髁前静脉丛,再以不同形式与IPS汇合或融合。IPS汇入颈内静脉或颈静脉球部位高低不同,4侧汇入颈静脉球,其余汇入颈内静脉。结论:在薄层切片图像上能够准确显示并追踪IPS的行程和变异,能够完成较为清晰的三维重建图像,有利于该重要结构的断层影像对照研究。
张伟国叶莹莹谭立文王毅陈金华陈蓉熊坤林旷连勤张绍祥
关键词:岩下窦冰冻切片断层解剖三维重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