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仕龙
- 作品数:22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足副舟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足副舟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足副舟骨撞击综合征患者65例,就临床表现及X线、CT及MR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足副舟骨痛综合征中二型副舟骨主要X线、CT表现除副舟骨周围软组织肿胀外,副舟骨与舟骨联合面骨质毛糙,部分表现低密度小囊状透亮影,骨质增白硬化,相对应关节面模糊,不光整,关节间隙不等宽,副舟骨小碎裂骨片,MRI均可见副舟骨及舟骨不同程度骨髓水肿、软骨下骨坏死。结论根据典型的临床征状及影像学表现对副舟骨撞击综合征可作出正确诊断,特别是MRI检查,可以明显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
- 庄杰吴仕龙王国平
- 关键词:足副舟骨撞击综合征磁共振成像
- 新型静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探讨新型静脉内心电图在PICC置管过程中出现的波形规律性。方法选择符合新型静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置管的成年患者30例,置管操作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室完成。PICC导丝外接心电导线,通过转换器转接监护仪的左腋中线与左肋下缘连接处电极,在推进PICC导管时,记录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A点)、头臂静脉(B点)、上腔静脉上段(C1点)、中段(C2点)、下段(C3点)和右心房入口(D点)、右心房内(E点)7个标志点的新型静脉内心电图和导管插入深度,并与置管前常规体表心电图(O点)作对照。结果 O、A、B、C1、C2、C3、D、E各点P波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PICC导管尖端分别位于A、B、C1、C2、C3、D、E点时导管插入平均深度为41.2cm、43.1cm、45.0cm、48.3cm、51.0cm、53.4cm、56.6cm。结论新型静脉内心电图法引导PICC置管时出现特征性的宽大负向P波与Q波呈"W"波形,标志导管尖端到达上腔静脉下段,是PICC导管尖端的理想位置。
- 卓亚娟冯乐玲冷燕燕江军歌潘云萍吴仕龙王建红
-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新型静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新型静脉内心电图(NVECG)在PICC置管过程中出现的波形规律性。方法选择符合NVECG法引导的PICC置管的成年患者30例,置管操作在DSA室完成。PICC导丝外接心电导线,通过转换器转接监护仪的LL电极,在...
- 卓亚娟冯乐玲冷燕燕江军歌潘云萍吴仕龙王建红
- 关键词:静脉内心电图
- 文献传递
- 尤文肉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被引量:2
- 2011年
- 尤文肉瘤是起源自原始神经外胚层的肿瘤,X线、CT及MRI检查是临床诊断尤文肉瘤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其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因而误诊率较高。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尤文肉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现总结报告如下。
- 吴仕龙王国平程晓光
- 关键词:肉瘤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 45例胰腺损伤CT检查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究CT检查对胰腺损伤的检出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9月间,在本院及宁波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45例胰腺损伤病例,观察CT检查对其检出率。结果经CT扫描后,45例病例中,33例得到正确诊断,12例漏诊,均为轻度胰腺挫伤。结论 CT检查对多数胰腺损伤敏感性较高,检出率较高,但对轻度胰腺挫伤易漏诊。
- 徐亦生吴仕龙高智琴
- 关键词:胰腺损伤CT检查挫伤诊断率
-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诊断被引量:1
- 2010年
- 王国平吴仕龙程晓光于爱红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骨嗜酸性肉芽肿误诊
- 双膝应力下日出位X线片在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目的探讨双膝应力下日出位(sunrise view)X线片在评估后交叉韧带(PCL)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初诊为单纯PCL损伤的患者摄取双膝sunrise view X线片,在X线片上对双膝胫骨平台前缘相对于股骨...
- 何志勇狄正林章军辉吴仕龙冯建翔
- 文献传递
- MRI在下肢长骨应力性骨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1年
- 应力性骨折常无明确的外伤史,早期行X线及CT检查常不能显示其骨折线,但采用MRI扫描多能明确诊断[1]。2008年4月至2009年9月,笔者收集了19例经临床证实的下肢长骨应力性骨折病例的影像资料,重点对其MRI表现进行了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 潘国平胡勇陆继业吴仕龙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运动相关下肢应力性骨折的临床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应力性骨折又称疲劳骨折,患者多无急性外伤史,为持续的积累性损伤,多为不完全性骨折。笔者收集了38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与运动相关下肢应力性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类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6~86岁,中位数19岁。全部病例均因下肢疼痛就诊,无明确外伤史,但均有长期运动史或短期内大量运动史。
- 吴仕龙李飞鹏王国平
- 新型静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研究
- 卓亚娟冯乐玲冷燕燕江军歌潘云萍吴仕龙王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