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娱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4篇肾病
  • 3篇炎症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糖尿病肾病
  • 2篇低密度脂蛋白
  • 2篇低密度脂蛋白...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微粒
  • 2篇脂蛋白
  • 2篇脂蛋白受体
  • 2篇脂肪
  • 2篇脂肪性
  • 2篇脂肪性肝病
  • 2篇肾小球
  • 2篇微粒
  • 2篇细胞
  • 2篇细胞损伤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细胞

机构

  • 7篇东南大学

作者

  • 7篇吴娱
  • 6篇马坤岭
  • 5篇张洋
  • 4篇胡泽波
  • 4篇刘必成
  • 3篇刘亮
  • 2篇吕林莉
  • 2篇刘晶
  • 2篇王桂花
  • 1篇王桂花
  • 1篇倪杰
  • 1篇陈珑

传媒

  • 2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国药理学会...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细胞胆固醇稳态失衡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游离胆固醇(FC)的沉积可以直接损伤肝细胞,通过破坏线粒体和内质网(ER)膜的完整性,触发线粒体氧化损伤以及ER应激,同时促进有毒的羟胆固醇产生,直接诱导脂肪组织功能紊乱。肝细胞胆固醇稳态失衡,包括胆固醇内流增加、外流减少以及肠肝循环障碍都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机制。通过药物来纠正胆固醇稳态失调将开启治疗NAFLD的新篇章。
吴娱马坤岭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游离胆固醇
血小板微粒活化促进糖尿病肾病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血小板微粒活化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8龄♂ SD大鼠随即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糖尿病组(DM)、糖尿病+阿司匹林组(DM+Aspirin).糖尿病模型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mg·kg^-1体重诱导,于8周处死老鼠,收集尿液、血浆、肾脏组织标本,提取血PMP.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血小板微粒(PMP)水平、电镜观察PMP形态.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各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ACR).蛋白芯片筛查各组PMP炎症因子的表达,并通过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观察炎症因子在肾脏中的表达.电镜观察肾小球内皮细胞表层(ESL)及窗孔的变化,麦胚凝集素染色观察ESL厚度,免疫荧光及Westernblot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表面核心蛋白、细胞连接蛋白及细胞外基质的变化,以反映各组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的差异.各组PMP水平及炎症因子表达与肾小球内皮损伤进行相关性分析,观察PMP对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M大鼠血清PMP水平明显增加,Aspirin减少糖尿病大鼠PMP的水平.同时,Aspirin明显降低了DM大鼠PMP、血清及肾脏中的炎症因子的表达.DM大鼠ACR明显高于对照组,Aspirin明显减少DM大鼠ACR的水平.DM组与对照组比较,肾小球内皮细胞ESL厚度减少、窗孔部分消失,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细胞连接蛋白及表面核心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细胞外基质表达增加,而Aspirin可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PMP水平及炎症因子的表达与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呈明显相关性.结论糖尿病肾病早期,血清PMP通过活化、释放炎症因子,诱导肾脏炎症反应,促进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张洋马坤岭王桂花鲁荐吴娱胡泽波刘亮刘必成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小板微粒炎症
血管紧张素Ⅱ灌注在脂质肝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制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灌注模型,观察AngⅡ在脂质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Ⅱ灌注组及AngⅡ灌注加AngⅡ1型受体(AT1R)基因敲除组。采用HE、菲律宾、油红0染色以及胞内胆固醇定量测定法观察肝细胞内脂质沉积情况;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及其裂解激活蛋白(SCAP)表达水平。结果:AngⅡ刺激增加C57BL/6小鼠肝细胞内脂质沉积,且上调LDLR、SREBP-2和SCAP的表达。而AT1R基因敲除组C57BL/6小鼠肝细胞内脂质沉积明显减少,LDLR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也显著下调。结论:AngⅡ通过AT1R诱导LDLR负反馈调节失调,进而增加胆固醇内流、肝细胞内脂质过度沉积,介导脂质肝损伤的发生。
吴娱张洋胡泽波刘亮王桂花鲁荐马坤岭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失调在炎性反应介导的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观察微炎性反应状态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0wdensitvlipoproteinreceptor.LDh)途径在糖尿病肾病(DN)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db/db小鼠及对照组db/m小鼠,分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b/db、db/db+酪蛋白组和db/m、db/m+酪蛋白组,每组均为8只。参照本实验室已建立的方法制备糖尿病肾病微炎性反应模型,每周收集24h尿液、检测24h尿蛋白量,8周后处死,收集血清标本,留取肾组织,检测血清脂质谱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足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Western印迹观察足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wT-1、nephrin及间充质细胞表型标志物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的表达情况。油红O染色和胞内游离胆固醇定量测定法观察肾小球中脂质积聚情况,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观察LDLr、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terolregulatoryelementbindingprotein-2,SREBP-2)及其裂解激活蛋白(SREBPcleavage—activatingprotein,SCAP)在肾脏的表达情况,并且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wT-1与LDLr在肾脏的共表达情况。分析LDLr与nephrin、a-SM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db/db组相比,db/db+酪蛋白组小鼠的蛋白尿、足细胞结构损害及足细胞的丢失明显加重,足细胞仪-SMA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肾小球内脂质积聚明显增多,肾脏LDLr、SREBP-2和SCAP的蛋白表达量也明显增加(均P〈O.05),并且LDLr的表达与neph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855,P〈0.01),与a-SMA的表达呈正相关(r=0.768,P〈0.01)。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证实,小鼠肾脏的LDLr与足细胞特异性标志物wT-1存在共表达。结论炎性反应能够促进糖尿病小鼠足细胞损伤及表型改变,部分机制可能与炎性反应诱导肾脏足细胞LDLr表达上调,增加细胞内胆固醇摄人,导致足细胞内脂质堆积有关。
张洋玛砖岭刘晶吴娱胡泽波吕林莉刘必成
关键词:足细胞肾病受体LDL
血小板微粒活化促进糖尿病肾病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血小板微粒活化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8龄♂ SD大鼠随即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糖尿病组(DM)、糖尿病+阿司匹林组(DM+Aspirin).糖尿病模型通过腹腔注...
张洋马坤岭王桂花鲁荐吴娱胡泽波刘亮刘必成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小板微粒炎症
慢性炎性反应对糖尿病肾病的促进作用被引量:26
2013年
目的通过制备糖尿病肾病微炎性反应动物模型,探讨慢性炎性反应在糖尿病肾病进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db/db小鼠及对照组db/m小鼠,分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b/db、db/db+酪蛋白组和db/m、db/m+酪蛋白组,每组均为8只。db/m+酪蛋白组及db/db+酪蛋白组隔日给予背部皮下注射10%酪蛋白溶液0.5ml以刺激产生慢性、持续性、微炎性反应;db/m组及db/db组隔日给予背部皮下注射蒸馏水0.5ml。每周称体质量、收集24h尿液、检测24h尿蛋白量,8周后处死,收集血清标本、留取肾组织,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肿瘤坏死因子仪(TNF.仅)浓度,病理染色及电镜检查观察肾小球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法观察肾脏炎性因子及足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评估微炎性反应模型的建立在糖尿病肾病研究中的作用及意义。结果db/m+酪蛋白组及db/db+酪蛋白组血清炎性因子SAA[(13.83±0.29)mg/L比(1.52±0.19)mg/L,P〈0.05;(13.84±0.28)mg/L比(1.67±0.58)mg/L,P〈0.051及TNF-α[(14.23±1.42)ng/L比(10.70±1.38)ng/L,P〈0.05;(14.54±1.91)ng/L比(10.88±1.22)ng/L,P〈0.05]水平均显著高于其对照组,且肾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TNF-α蛋白表达亦高于其对照组;db/db+酪蛋白组小鼠尿蛋白量、肾小球病理改变、足突结构改变及数量减少程度与db/db组相比明显加重,但db/m+酪蛋白组与db/m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本研究通过构建糖尿病肾病微炎性反应模型证实,持续存在的慢性微炎性反应在加速糖尿病肾病进展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张洋马坤岭刘晶倪杰吴娱陈珑吕林莉刘必成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疾病模型动物小鼠炎症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潜在的进展性疾病,随病程的进展,具体可表现为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来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为RAS系统最强的血管活性物质之一,可诱导肝脏发生脂肪沉积、胰岛素抵抗(IR)、炎性反应、氧化应激以及线粒体功能损伤等,这些都与肝脏最终发生脂肪变性有关。此文对RAS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吴娱马坤岭
关键词:NAFLDRAS炎性反应胰岛素抵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