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5篇疫情
  • 4篇病毒
  • 3篇诺如病毒
  • 3篇病毒感染
  • 2篇疫情调查
  • 2篇疫情调查分析
  • 2篇诺如病毒感染
  • 2篇流行病学调查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聚集性
  • 2篇基层疾控
  • 2篇疾病控制
  • 2篇疾病预防
  • 2篇疾控
  • 2篇家庭聚集
  • 2篇家庭聚集性
  • 2篇健康
  • 2篇暴发疫情

机构

  • 18篇重庆市南岸区...
  • 8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市疾病预...
  • 2篇重庆市渝中区...
  • 1篇自贡市疾病预...
  • 1篇重庆市九龙坡...

作者

  • 18篇吴小花
  • 8篇曾德唯
  • 5篇朱玲
  • 4篇田渝
  • 2篇曾艺
  • 2篇李革
  • 2篇袁玲燕
  • 2篇张勇
  • 1篇李勤
  • 1篇匡珊珊
  • 1篇肖伦
  • 1篇陶杨
  • 1篇程淑群
  • 1篇秦静
  • 1篇张洁

传媒

  • 4篇保健医学研究...
  • 3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校医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市南岸区职业危害因素调查与职业健康监护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南岸区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分布,分析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并进行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为政府制定职业病防治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xcel2010软件对2019年南岸区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9年南岸区参与调查企业524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511家,占97.52%;总从业人数31043人,其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10974人,占35.35%,其中存在粉尘危害的企业占81.87%,接害人数占41.28%;存在毒物危害企业占69.08%,接害人数占40.90%;存在物理危害企业占93.51%,接害人数占91.33%。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的在岗期间劳动者4983人,占45.41%;职业健康检查指标异常人数98人,其中噪声指标异常94人,占95.92%。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企业占26.72%,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培训的企业占25.57%。结论噪声、粉尘和苯及苯系物是南岸区需要重点关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性噪声聋、尘肺病、矽肺、慢性苯中毒等是重点关注的职业病;制造业和微型企业是重点监控的行业和企业。
周吉星凌润孙巧袁玲燕程淑群田渝吴小花曾德唯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监护风险评估职业病防治
季节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在食源性疾病发生预测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建立食源性疾病发病的季节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seasonal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SARIMA)模型,并对验证集进行预测。方法本研究使用R 4.0对重庆市南岸区2016年1月—2020年6月食源性疾病罹患率进行SARIMA模型拟合。结果该食源性疾病的流行高峰在夏秋季节(6、7、9、10、11月),其最佳预测模型为SARIMA(0,1,1)(1,1,0),且该模型在预测2020年6—12月罹患率的RMSE、MAPE值分别为20.8048,17.1747%,预测效果较好。结论SARIMA模型在预测重庆市地区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和流行趋势上有一定的效果,并能对未来的罹患率进行估计,可为今后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邓雯文曾德唯吴小花田渝甘忠志叶孟良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传染病
重庆市基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胜任力指标体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疾控工作者胜任基层疾控行业工作的胜任力指标体系,为基层疾控机构人员甄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文献研究、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体系及权重。结果纳入专家24名,开展专家咨询2轮,专家积极系数100%,权威系数0.78,意见一致性分别为0.242、0.3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31、0.910。最终确定的胜任力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52个。一级指标权重排序:素质素养、知识结构、能力技能;二级指标权重排序:个人特征、专业知识、职业素养、专业能力、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辅助知识、卓越能力;前2位三级指标是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和自信心。结论该研究结果可靠,且该指标体系可作为基层疾控人员选拔的工具。
吴小花曹蕾曾德唯李革曾艺肖伦
关键词:德尔菲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胜任力
基于智能穿戴设备和互联网络的社区慢病管理在社区高血压病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智能穿戴设备和互联网络的社区慢病管理在社区高血压病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7月—2019年7月从重庆市南岸区6个社区选取研究对象。每个社区选取符合条件的受试者5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50人。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符合国家现行规定和要求的常规高血压慢病管理。干预组研究对象采用基于智能穿戴设备和互联网络的社区慢病管理。采用自制的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其中问卷中体成分(体成分包括体质量、肌肉量、内脏脂肪等级、骨量、体脂率、体内水分、身体得分)和血压在干预前后均需要采集,其他资料均在干预后采集。结果经过6个月的干预,干预组完成随访的有99人,对照组完成随访的有102人。2组研究对象的失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年龄、身高、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体质量、体质指数等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倍差法回归分析干预对体质量、血压和体成分的净效应,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净效应是明显减少身体内脏脂肪等级评分(P<0.05)。同时也可以看到干预在改变2组研究对象体质量、血压、肌肉量、骨量、体脂率和身体得分上的净效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智能穿戴设备和互联网络的社区慢病管理方式对高血压的控制有辅助作用,尤其是改变高血压患者的内脏脂肪等级评分,后续还应开展深入研究,以明确其长期效果和成本效益。
陶杨张勇钟韵吴小花曾德唯田渝
关键词:高血压身体成分慢病管理
2000-2005年重庆市南岸区乙肝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徐志真匡珊珊吴小花
关键词:流行病学分析法定传染病乙型肝炎
基层疾控公共卫生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 探讨重庆市基层疾控公共卫生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其职业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和职业倦怠通用量表,抽取重庆市主城区9家区(县)级疾控职工进行问卷调查,经秩和检验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667份,收回有效问卷664份,问卷有效率为99.55%。检出职业倦怠329人(49.55%),其中轻度职业倦怠178人(26.81%),中度职业倦怠111人(16.72%),高度职业倦怠40人(6.02%)。月收入<3 000元和3 000~<5 000元的倦怠风险分别是≥8 000元的3.798、3.113倍(OR=3.798,95%CI 1.712~8.426;OR=3.113,95%CI 1.701~5.698);相比工作年限≥20年,<5、5~<10年和10~<20年的倦怠风险较低(OR=0.491,95%CI 0.276~0.875;OR=0.525,95%CI 0.305~0.904;OR=0.611,95%CI 0.389~0.961)。结论 重庆市基层疾控公共卫生人员的职业倦怠形势较为严峻,月收入和工作年限是其职业倦怠发生的影响因素。
曹蕾曾德唯曾艺甘忠志吴小花李革
关键词:职业倦怠检出率影响因素
2020—2021年重庆市南岸区中小学生因病缺勤监测预警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了解重庆市南岸区中小学生晨午检异常症状及因病缺勤情况的分布特征,建立预警模型,降低学校传染病疫情发生风险。方法 对“重庆市南岸区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中2020年4月27日—2021年4月30日学生因病缺勤及症状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利用R软件对因病缺勤日报监测数据进行SARIMA模型拟合。结果 2020年4月27日—2021年4月30日共监测学生141 190人,因病缺勤总上报数88 374人次,总因病缺勤率为0.305%;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学生因病缺勤率分别为 0.405%、0.191%、0.127%、0.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 370.737,P<0.001);以发热、咳嗽、咽痛为主的呼吸道相关症状(30.700%)是引起学生因病缺勤的主要症状,其次是消化道相关症状(8.846%);统合考虑AIC值、RMES以及MAPE 值,得出ARIMA(2,1,1)×(1,1,1)为最佳预测模型。结论 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监测数据反映传染病相关症状在学校的流行状况,SARIMA预测模型可用于监测预警,为学校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甘忠志唐小清向辉吴小花邓雯文叶孟良
关键词: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服务症状监测统计学
2013—2022年重庆市南岸区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南岸区细菌性痢疾(菌痢)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获取2013—2022年细菌性痢疾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南岸区菌痢的流行特征、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不同年份发病率变化用χ^(2)趋势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用圆形分布探索发病高峰期。结果2013—2022年南岸区累计报告细菌性痢疾3721例,发病率从103.92/10万下降到5.71/10万;发病高峰期在3—10月;20~岁、25~岁、30~岁、45~岁、50~岁、55~岁、60~岁年龄组女性发病率均高于男性(P<0.05),0~岁、5~岁、10~岁、85~岁年龄组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P<0.05),其余年龄组性别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分布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散居儿童(18.51/10万)、家务及待业(4.54/10万)、和离退人员(4.22/10万);2013—2018年疫情高发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部分街镇,2019年及之后集中在西部地区的部分街镇。结论2013—2022年南岸区菌痢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疫情防控效果显著,但需重点针对学生、低年龄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群体加强宣传,保护“一老一小”,落实好学校、养老机构等集体场所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卫生的监管以及医疗机构菌痢诊断标准的培训。
秦静秦静唐小清吴小花吴小花李桃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疾病控制
重庆市南岸区首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疫情调查分析
2021年
目的针对重庆市南岸区首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家庭聚集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索可能的感染来源,为科学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并采集其呼吸道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首发病例A和病例B于2020年1月26日发病,考虑与其多次未佩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有关,续发病例C、D、E于1月29日至2月10日陆续发病,对其所有密切接触者开展了14 d医学观察及核酸检测,无新增病例发生,本次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此次疫情为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5名家庭成员全部感染,家庭感染率100%。首发病例A和病例B共同暴露感染可能性大,判定为社区感染病例,续发病例为家庭密切接触感染,为二代或三代病例。
邓雯文秦静朱玲吴小花唐小清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家庭聚集性
重庆市南岸区2004-2022年经同性传播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重庆市南岸区2004—2022年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或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经同性传播患者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4―2022年重庆市南岸区经同性传播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Kaplan 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3110人,经同性传播1199人(38.55%),年龄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694人,占57.88%),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917人,占76.48%),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为主(724人,占60.38%),民族以汉族为主(1160人,占96.75%);职业为学生人群125人(10.43%);首次诊断以HIV感染占比高(1104人,占92.08%),首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占71.45%,样本来源于检测咨询占52.88%,绝大多数开展抗病毒治疗。经同性传播的艾滋病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91.45个月,高于经其他途径传播的艾滋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经同性传播途径中,相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200个/μL的死亡风险更高;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死亡风险更高。结论2004—2022年重庆市南岸区HIV/AIDS报告发病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2022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稍有下降。尚未发现经同性传播途径感染者的死亡风险显著低于其他传播途径,可能受经同性传播途径感染者确诊时间晚,随访时间较短的影响。
向辉杨雯唐小清张睿徐蕊唐君为邓雯文吴小花
关键词:人体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