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忠伟

作品数:20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政治系)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佛学
  • 3篇圆教
  • 3篇哲学
  • 3篇吕澂
  • 3篇佛教
  • 2篇中国佛教
  • 2篇判教
  • 1篇蒂里希
  • 1篇帝国
  • 1篇颠覆
  • 1篇对论
  • 1篇心智
  • 1篇形而上学
  • 1篇形而上学导论
  • 1篇学派
  • 1篇学子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永明延寿
  • 1篇语言学转向
  • 1篇愿文

机构

  • 20篇苏州大学

作者

  • 20篇吴忠伟
  • 1篇陈曦

传媒

  • 4篇佛学研究
  • 2篇江苏社会科学
  • 2篇江海学刊
  • 2篇求索
  • 1篇黑龙江科技信...
  • 1篇东南文化
  • 1篇浙江学刊
  • 1篇安徽史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台州学院学报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当代儒学
  • 1篇天台山文化当...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5
  • 1篇2002
  • 2篇200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孔子“仁学”的创立及“仁”、“礼”、“乐”的关系
2010年
孔子创立"仁学",其"礼"、"乐"思想也是贯穿在仁学体系之中,与"仁学"思想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本文旨在探讨孔子创立"仁学"以及"仁"与"礼"、"乐"的关系。
陈曦吴忠伟
关键词:仁学
试论先秦五行观念的政治伦理化倾向
2000年
吴忠伟
关键词:先秦政治伦理化五德
居士佛教与佛教中国化——评潘桂明先生《中国居士佛教史》被引量:1
2002年
广义而言,佛教在汉地的传播、发展,其实也就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对于此点,学界并无太多的异议。引发学者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理解佛教中国化之进程。换言之,“佛教中国化”的“化”实指什么,是指佛教的精神实质,还是它的外在形式,抑或二者兼而有之。对此,学界已有诸多论述,不乏精彩之见。不过相对而言,到目前为止,
吴忠伟
关键词:居士佛教佛教中国化中国佛教李通玄
譬喻思维的解构——四明知礼对《金光明玄义》法性当体义的诠释被引量:1
2005年
  天台宗智顗《金光明玄义》有广略两种文本,“金光明”譬喻与法性关系的理解是山家、山外观心之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宋僧四明知礼提出“金光明是法非譬”的观点,从“法性与譬喻”、“质与义”两个方面来看,这是对传统譬喻思维的颠覆。
吴忠伟
关键词:法性颠覆譬喻解构明知
忏愿文、“圆教”主义与蕅益智旭的佛魔之辨
2022年
基于道问学之“圆教”知识品格与悲愿意识的结合,晚明四大师之一的蕅益智旭对佛魔之辨议题予以了特别的处理,最典型地展示了智旭佛学的一种内在紧张。从跨文化的视野来看,17世纪智旭关于佛魔之辨的思考与20世纪文化神学家蒂里希对神性与邪恶之区别、宗教社会主义构建的处理颇有对比分析之价值,反映了人类思想议题的某种共同性。
吴忠伟
关键词:蕅益智旭蒂里希
关于生活儒学的“生活”“情感”概念的讨论
2019年
谢谢主持人谢文郁老师!感谢周可真教授围绕黄玉顺教授“生活儒学”举办了这样一个会议,让我得以参加这样的讨论。感谢前来参会的各位前辈先进、青年学子.作为哲学系主任,我代表苏州大学哲学系,对黄玉顺教授、各位前辈、各位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吴忠伟
关键词:主持人生活儒学青年学子哲学
心为文字之性——永明延寿判教原则的语言哲学分析
2005年
本文主要从语言哲学角度论述了宋初高僧永明延寿“立心为宗”的判教原则,重点分析了延寿理论中“心”的能指义与“文字”的隐喻义。作者认为,伴随着宋初禅宗的“语言学转向”,基于禅宗立场的佛教判教理论得到了发展,相对于隋唐判教从意/言关系角度对“说”法圆融高下的判释,延寿判教突出了心与文字的本末结构关系,故其在融通禅教关系的同时亦将阅读“文字”的意义凸显出来。延寿的思想在很大程度激发了宋代禅僧对文字的兴趣。
吴忠伟
关键词:永明延寿判教文字哲学分析哲学角度
从圆/别之分到说/判之辨——《法华》“二妙”与宋元天台判教体系的转化
2009年
《法华》"二妙"(相待妙/绝待妙)是天台佛学的一对重要哲学概念,其于天台判教体系的建立、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宋代天台突出了二妙之即义以强调教法圆/别之分,元代天台则以二妙之开/判义说明《法华》妙出群经,确立"五时八教"乃是天台判教仪式,非是佛之说法次第仪式,以此维护天台圆教地位。
吴忠伟
关键词:判教
“心性本觉”说与中国佛教思想史的写作——兼评《中国佛教思想史稿》
2010年
近六十年来中国佛教思想史的写作与近现代佛教史上的《起信论》之辩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吕澂先生基于民族思想的视角,对其前期提出的"心性本觉"说予以语境转化,通过梳理中国佛学源流,确认了"心性本觉"为中国佛学特质这一思想事实。潘桂明先生的《中国佛教思想史稿》则将吕澂的"心性本觉"说由一特殊性佛学命题扩展为一更普遍的哲学命题——"即体即用"的思维模式,以此展开对整个中国佛教思想史的系统性阐述,进而反思中国哲学的反知传统。
吴忠伟
关键词:吕澂中国佛教思想史
巨赞、吕澂与现代佛教“自我更新”论
2017年
晚清民国以来,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现代转型,中国佛教一直在应对由于"现代性"而引发的合法性危机,并相应有不同的佛教变革方案给出。而至20世纪中期,由于中国社会政治格局之变化,传统中国佛教之"制度空间"处于消解、压缩状态下,面临新一轮的合法性危机。缘此,中国佛学必须正面应对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反思清理传统佛教中的消极因素,申张"现代佛学"之新形态,以开辟新的"制度空间"。本文即以巨赞法师、吕澂居士二人的思考作为典型,对比分析中国佛学的教、学二界对现代佛教自我"更新"的不同理解,以探讨现代佛教新形态的发展可能。
吴忠伟
关键词:巨赞吕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