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秋菊

作品数:25 被引量:15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7篇激光
  • 6篇疗效
  • 6篇激光治疗
  • 5篇皮肤
  • 5篇光动力
  • 4篇痤疮
  • 4篇面部
  • 4篇红斑
  • 3篇点阵
  • 3篇血管
  • 3篇血卟啉
  • 3篇血卟啉单甲醚
  • 3篇射频
  • 3篇痤疮瘢痕
  • 3篇瘢痕
  • 3篇细胞
  • 3篇鲜红斑痣
  • 3篇疗效评价
  • 3篇斑痣
  • 2篇蛋白

机构

  • 2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江苏省血液中...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25篇吴秋菊
  • 14篇林彤
  • 9篇吴余乐
  • 7篇郭丽芳
  • 5篇马鹏程
  • 5篇葛一平
  • 5篇周展超
  • 5篇王辉
  • 4篇王千秋
  • 4篇陈志强
  • 3篇史华玲
  • 3篇孙建方
  • 3篇李光
  • 2篇鞠梅
  • 2篇陈浩
  • 2篇崔盘根
  • 2篇张孟丽
  • 2篇顾恒
  • 1篇陈崑
  • 1篇陈旭

传媒

  • 5篇中华皮肤科杂...
  • 4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国外医学(皮...
  • 2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斑血管炎一例
2015年
患者女,45岁,因双下肢皮肤红斑、丘疹6个月,坏死、结痂3个月就诊本院门诊.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踝关节伸侧出现少数米粒至黄豆大的红斑和丘疹,压之不退色,无鳞屑,逐渐增多累及双下肢胫前、足背,偶有轻微刺痛麻木感,无关节疼痛.3个月前胫骨伸侧和两侧的红斑、丘疹的中央部分出现坏死、结黑痂,刺痛感加重.在当地医院经组织病理诊断为血管炎,给予甲泼尼龙静脉滴注,最大用量80 mg/d,1个月后减为40 mg/d静脉滴注(减量经过不详),同时服用雷公藤多甙、白芍总苷胶囊等,收效甚微.结痂范围逐渐扩大,融合成条、片状.被收住我院.既往体健,无吸烟及特殊用药史,否认家族遗传史.
黄丹宗文凯陈旭陈浩吴秋菊顾恒
关键词:皮肤红斑组织病理诊断白芍总苷胶囊雷公藤多甙家族遗传史双踝关节
瘙痒介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02年
瘙痒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的研究表明 ,白三烯B4、乙酰胆硷、血小板活化因子、白介素 2等介质在瘙痒的产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直接或释放其它介质而间接作用于传导痒的无髓鞘的C类神经纤维末梢。
吴秋菊马鹏程陈志强
关键词:介质瘙痒白三烯B4乙酰胆碱血小板活化因子白细胞介素2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结节性硬化症患者面部血管纤维瘤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结节性硬化患者面部血管纤维瘤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结节性硬化面部血管纤维瘤患者36例,采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并根据皮损类型选择治疗参数.结果 36例结节性硬化症面部血管纤维瘤患者与治疗前相比,28例患者单次治疗痊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3例,复发18例,有效率89.3%,显效率71.4%,复发率64.3%.原发皮损较少且分布较稀疏的患者疗效较好.治疗有效率与年龄、性别、病史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6例患者均无永久性色素沉着、色素减退、萎缩及增生性瘢痕.结论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结节性硬化患者面部血管纤维瘤有效,不良反应少,但容易复发.原发皮损数量少者疗效好.
王辉吴秋菊吴余乐郭丽芳葛一平王千秋林彤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症面部血管纤维瘤
成人太田痣激光治疗疗效及复发率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对激光治疗的成人太田痣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分析,并与儿童进行比较.方法 435 例18 岁以上的成人太田痣患者,男性85 名,女性350 名,进行临床特点、激光疗效、复发及不良反应等的临床分析.
粟倩雅林彤郭丽芳葛一平吴余乐吴秋菊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的作用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ALA-PDT)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在细胞爬片上培养构建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然后进行ALA-PDT处理。将实验分为不同光照剂量(50、100、200 J/cm^2)的ALA-PDT组(ALA-PDT1、ALA-PDT2、ALA-PDT3组)和单纯ALA作用组(ALA组)、单纯LED光照射组(LED组)及阴性对照组(ALA-PDT-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生物膜结构及死菌/活菌比值,四甲基氮盐法(XTT)检测生物膜活力。结果CLSM观察结果显示,与ALA-PDT-组相比,ALA组和LED组的生物膜结构无明显差异;ALA-PDT1组、ALA-PDT2组和ALA-PDT3组的生物膜结构则明显被破坏,且光照强度越强,生物膜结构破坏越严重。ALA-PDT-组、ALA组、LED组、ALA-PDT1组、ALA-PDT2组和ALA-PDT3组的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死菌/活菌比值分别为0.350±0.033、0.305±0.046、0.330±0.032、1.525±0.439、2.293±0.148和3.092±0.189,其中,ALA组(md=0.003,P=1.000)和LED组(md=-0.025,P=1.000)与ALA-PD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A-PDT1组(md=-0.162,P<0.001)、ALA-PDT2组(md=-0.254,P<0.001)和ALA-PDT3组(md=-0.352,P<0.001)明显高于ALA-PDT-组。XTT检测结果显示,ALA-PDT-组、ALA组、LED组、ALA-PDT1组、ALA-PDT2组和ALA-PDT3组的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活力分别为0.462±0.028、0.465±0.044、0.437±0.047、0.301±0.040、0.207±0.001和0.110±0.007,其中,ALA组(md=-0.044,P=1.000)和LED组(md=-0.020,P=1.000)与ALA-PDT-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ALA-PDT1(md=1.175,P<0.001)、ALA-PDT2(md=1.942,P<0.001)和ALA-PDT3组(md=2.742,P<0.001)明显低于ALA-PDT-组。结论ALA-PDT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有抑制作用,不仅能够破坏生物膜的结构,还能够抑制生物膜的活力。
刘宇甄曾荣段志敏徐浩翔吴秋菊陈青林彤李岷
关键词: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
腺病毒介导IL-24基因诱导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COLO16的凋亡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IL-24基因表达载体(Ad—IL-24)对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细胞COLO16的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构建的Ad—IL-24腺病毒感染COLO16细胞,qPCR法检测IL-24基因的表达,MTr法检测IL_24过表达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IL-24过表达对COLO16细胞凋亡的影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在IL-24过表达后COLO16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Bax,Bcl-2以及活化的caspase3蛋白水平,qPCR法检测Bax、Bcl-2基因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方法,检测IL-24过表达后Bax,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MTT结果显示,Ad—IL-24组的细胞从第4天开始出现明显抑制,第6天差异最明显(P〈0.05),并呈现时间依赖性,而Ad—GF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显示。Ad—IL-24组的COLO16细胞凋亡率(13.10±0.92)%,显著高于对照组(3.69±0.36)%(P〈0.05)和空载体组(3.39±1.06)%(P〈0.05),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显示,Ad—IL-24组细胞加速凋亡。免疫荧光、Western印迹法和QPCR法结果显示,IL-24过表达后Bax在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升高,而Bcl-2在细胞中的表达却明显下降。Western印迹法和qPCR法显示,Ad—IL-24组的Bax、Bcl-2的蛋白及mRNA水平分别与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和下降,在蛋白水平上产生与抗cleavedcaspase3抗体结合的特异性条带。结论Ad—IL_24可诱导鳞癌细胞COLO16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基因、下调Bcl-2基因表达,并活化caspase3有关。
马欣欣张孟丽李玲君曹玉萍吴秋菊马鹏程
关键词:鳞状细胞白细胞介素24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OLO-16
射频点阵技术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疗效评价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评价射频点阵技术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3例患者,采用MatrixTM RF射频点阵技术每4~6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治疗结束后1个月,采用Dreno推荐的ECCA权重评分表法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后ECCA权重评分值分别为47.50±24.35和85.60±4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例患者治疗后出现轻微色素沉着,避强光后3个月内自行消退。结论:射频点阵技术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安全、有效。
吴秋菊林彤粟倩雅史华玲
关键词:凹陷性瘢痕痤疮
光动力疗法与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比较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和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差异,并比较两种疗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45例鲜红斑痣患者的自身皮损随机分成PDT治疗区和PDL治疗区。PDT区治疗区在避强光条件下静脉输注5 mg/kg血卟啉注射液,10 min后开始532 nm连续波激光照射,照射20 min后结束,照射功率密度80~100 mW/cm^2,光斑直径7 cm;PDL治疗区采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照射,光斑7 mm,脉冲宽度10 ms,能量密度10~12 J/cm^2。两种治疗之间至少间隔2个月。单次治疗后第4天、8周时随访,记录不良反应,并根据治疗前后临床照片对皮损消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5例患者PDT治疗区基愈10例(22.22%),显效22例(48.89%),有效9例(20.00%),无效4例(8.89%);PDL治疗区基愈6例(13.33%),显效16例(35.56%),有效18例(40.00%),无效5例(11.11%),PDT单次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PDL(Z=2.48,P〈0.05)。PDT和PDL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44%和1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6,P〉0.05),主要为治疗后色素沉着,3~6个月内自行消退。结论 PDT、PDL疗法治疗鲜红斑痣有效、安全,PDT单次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PDL单次治疗。
吴秋菊周展超林彤戎惠珍贾高蓉
关键词:光疗法
Q开关激光治疗咖啡斑的疗效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评价Q开关激光治疗咖啡斑的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对293例咖啡斑患者应用Q开关激光(532 nm,694 nm和755 nm)进行治疗,分析治疗不同波长激光、年龄以及皮损特点对疗效的影响。结果:293例患者中,痊愈80例,显效83例,无效66例,有效64例,有效率77.5%。边界不光滑皮损的疗效(89.1%)优于边界光滑的皮损(47.6%),(P<0.05)。不同治疗激光类型、年龄、性别、皮损颜色、大小、形状各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波长Q开关激光治疗后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的发生率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边界不光滑的咖啡斑患者激光治疗反应好,激光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激光波长无关。
王辉郭丽芳葛一平吴秋菊吴余乐王千秋林彤
关键词:Q开关激光咖啡斑
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治疗反应与疗效间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疗法(HMME-PDT)已成功用于治疗鲜红斑痣(port wine-stains,PWS),但在治疗时伴有显著的疼痛,治疗后常伴有结痂.本研究观察了HMME-PDT治疗PWS中患者的疼痛反应、结痂...
李光孙建方吴秋菊林彤周展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