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电图
  • 7篇诱发电位
  • 7篇体感
  • 7篇体感诱发电位
  • 7篇脑电
  • 6篇脑电图
  • 4篇病变
  • 3篇运动神经
  • 3篇神经电
  • 3篇四肢
  • 3篇肿瘤
  • 3篇肌萎缩
  • 3篇肌萎缩侧索硬...
  • 3篇脊髓
  • 3篇脊髓病
  • 3篇脊髓病变
  • 3篇侧索硬化
  • 2篇电生理
  • 2篇电生理研究
  • 2篇盐酸

机构

  • 24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解放军第94...
  • 1篇辽源市中心医...
  • 1篇解放军第一医...

作者

  • 24篇吴维华
  • 19篇赵忠新
  • 10篇周晖
  • 7篇董淑桢
  • 6篇邵福源
  • 6篇吴萍嘉
  • 5篇贺斌
  • 4篇黄坚
  • 4篇郑莹
  • 3篇沈玉兰
  • 3篇黄流清
  • 3篇赵瑛
  • 2篇黄树其
  • 2篇孙家栋
  • 1篇管军
  • 1篇董晓莉
  • 1篇刘丽
  • 1篇董淑贞
  • 1篇周孝达
  • 1篇蒋珍珍

传媒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临床脑电学杂...
  • 2篇临床神经电生...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第九次全国脑...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4
  • 2篇2002
  • 3篇2001
  • 2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鞍区肿瘤的脑电图特征(附224例分析)
1999年
目的:探索鞍区肿瘤的脑电图( E E G)特征。方法:224 例经手术和(或)病理、 C T、 M R I证实的鞍区肿瘤分成3 组:(1)垂体腺瘤组153 例;(2)颅咽管瘤组46 例;(3)鞍区其他肿瘤组25 例。所有患者均按常规方法在手术前2~30 d 内记录 E E G。结果:过半数的患者(57.6% )呈现正常或轻度异常 E E G,其余患者(42.4% )表现 E E G 异常,其中弥漫性异常29.0% ,阵发性异常8.5% ,局灶性异常4.9% 。此外,有24 例(10.7% )出现间歇性节律性δ活动( I R D A),77 例(34.4% )有生理波抑制现象。 I R D A及生理波抑制在颅咽管瘤组中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直径> 20 m m 的鞍区肿瘤 E E G 异常率高。结论:鞍区肿瘤的 E E G以无特征性改变占主导地位,其 E E G 异常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弥漫性及阵发性异常,少有局灶性异常出现。肿瘤体积与异常程度呈正相关。 E E G 对鞍区肿瘤的定性诊断有一定帮助。
吴维华吴萍嘉
关键词:鞍区肿瘤脑电图EEG
盐酸美金刚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短期认知功能及脑电功率谱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运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药物脑电图功率谱技术观察盐酸美金刚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的近期疗效。方法:记录分析20例轻、中度AD患者口服盐酸美金刚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MMSE和脑电功率谱变化情况。结果:盐酸美金刚治疗4周和8周后患者地点定向、瞬时记忆、短程回忆值及总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盐酸美金刚治疗4周后,除右颞区外的其他脑皮质区θ频带功率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左枕区α2频带功率值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治疗8周后,右顶区δ频带功率值较治疗前下降,双侧额、颞、顶、枕区θ频带功率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盐酸美金刚对轻、中度AD有较明确的近期疗效,药物脑电图可作为指导AD患者诊疗的重要手段。
孙家栋周晖黄流清黄树其吴维华董淑桢赵瑛赵忠新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美金刚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一家系临床及MRI表现
2010年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SPG)是一种临床以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增强、病理征阳性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本次研究调查了一个家系,就其临床及MRI表现报道如下.
吴惠涓高欣郑莹吴维华赵忠新
关键词:遗传性痉挛性截瘫MRI表现家系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下肢肌张力增高病理征阳性
药物脑电图功率谱评价盐酸美金刚对阿尔茨海默病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变性性疾病,主要病变部位在大脑皮质,以渐进性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为特征。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呈逐年显著上升趋势,正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中老年...
孙家栋周晖黄流清黄树其吴维华董淑桢赵瑛赵忠新
文献传递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四肢体感诱发电位变化观察
目的:观察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上、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变化,判断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中枢深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状况。方法:对52例确诊的ALS患者进行正中神经和...
郑莹吴维华赵忠新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体感诱发电位中枢传导时间
正常人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及F反应的检测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研究正常人不同年龄、性别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 MCV)和 F反应的正常值 ,为临床诊断提供合理的数据。方法 健康志愿者 15 5人 ,18~ 82岁 ,男 76人 ,女 79人。分别检测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MCV和腕点刺激 F反应。分析指标包括远端潜伏期、近端潜伏期、MCV、F波潜伏期、F— M波间期、F波传导速度 ( FCV)和 F波比值等。结果 不同年龄、性别间 M波潜伏期、MCV、F波潜伏期、F— M波间期、FCV均有显著差异。女性的各潜伏期较男性为短 ,传导速度则快于男性 ,不同年龄、性别、不同神经间及同名神经左、右侧间 F波比值无显著差异。 MCV近端快于远端。结论  MCV和 F反应各参数随年龄增长出现进行性变化 ,性别也有差别 ,故不同年龄组和性别应沿用各自的正常值。
吴维华赵忠新沈玉兰奚雅蓉
关键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值
原发性癫痫患者血清泌乳素含量变化及其与脑电图表现的关系被引量:1
1997年
研究对照组及原发性癫痫患者发作间歇期血清泌乳素(PRL)含量变化及其与脑电图(EEG)表现的关系。结果显示癫痫组PRL含量(男性30.4±23.9ng/L,女性34.1±21.7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男性10.6±3.4ng/L,女性16.5±4.6ng/L)。EEG显示有痫性放电组患者血清PRL含量(35.2±28.1ng/L)显著高于EEG呈非特异性异常组(24.8±18.3ng/L)和EEG正常组(18.7±14.8ng/L)。结果提示PRL可能参与原发性癫痫发生与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赵忠新吴维华邵福源刘丽董淑桢黄坚贺斌夏斌
关键词:原发性癫痫泌乳素脑电图
肌阵挛小脑协调不良症(附3例报告)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肌阵挛小脑协调不良症 (DCM)的临床表现、电生理改变、神经影像学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 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进行性小脑功能障碍和肌阵挛 ,1例伴有癫疒间 ,均无痴呆。头颅MRI无异常发现 ,脑电图均有疒间 性放电 ,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查均有特征性的巨大SEP电位。经用氯硝西泮治疗后 ,3例患者症状均有部分缓解。结论 DCM的诊断依靠临床症状和SEP特征性的改变 ,氯硝西泮治疗有部分疗效。
黄坚周晖赵忠新吴维华董淑贞黄流清邵福源
关键词:MRI体感诱发电位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四肢体感诱发电位变化观察
目的 关于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是否存在中枢或亚临床感觉通路传导障碍一直存在争议,本文观察ALS患者上、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变化,判断ALS患者中枢深感觉传导...
郑莹吴维华赵忠新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体感诱发电位中枢传导时间
肌阵挛小脑协调不良症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目的 分析5例肌阵挛小脑协调不良症的临床及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改变特征,探讨其发生机制,对临床早期诊断肌阵挛小脑协调不良症具有参考价值.方法 本组5例中,男性4例,女性1例;其中2例为兄妹;年龄17~31岁,平均(22....
周晖黄坚吴维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