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仲岛

作品数:8 被引量:38H指数:2
供职机构:台湾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台风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中尺度
  • 4篇多普勒
  • 4篇多普勒雷达
  • 4篇雷达
  • 3篇单多普勒雷达
  • 3篇回波
  • 3篇钩状回波
  • 2篇灾害
  • 2篇灾害预警
  • 2篇中尺度对流
  • 2篇中尺度对流系...
  • 2篇中尺度涡
  • 2篇中尺度涡旋
  • 2篇台湾海峡
  • 2篇坡地
  • 2篇涡旋
  • 2篇弓形回波
  • 1篇登陆
  • 1篇地基雷达
  • 1篇雨带

机构

  • 8篇台湾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1篇广州市气象局

作者

  • 8篇周仲岛
  • 4篇赵坤
  • 3篇潘玉洁
  • 1篇葛文忠
  • 1篇胡东明

传媒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暴雨灾害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第六届海峡论...
  • 1篇第六届海峡论...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西南气流实验与台湾豪雨研究
实验针对梅雨季锋面南侧暖湿西南气流内极易爆发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也就是造成豪大雨的主要天气系统,进行海陆空密集气象观测实验。实验期间为2008年5月15日至2008年6月30日。实验地点为台湾海峡和南海北部海域以及台湾本岛...
周仲岛
关键词:豪雨气象观测中尺度对流系统西南气流降雨预报
单多普勒雷达分析台湾海峡弓形回波及中尺度涡旋
本文利用台湾北部民用航空局中正机场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4年9月10日发生在台湾海峡北部的一次弓形回波及伴随的中尺度涡旋的中尺度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雷达回波显示,该弓形回波呈东北西南走向,在对流区南侧首先形成低层内向喷流,...
赵坤周仲岛潘玉洁
关键词:单多普勒雷达弓形回波钩状回波中尺度涡旋
文献传递
山区降雨监测与坡地灾害预警
<正>~~
周仲岛
文献传递
山区降雨监测与坡地灾害预警
周仲岛
近30a台湾非台风暴雨研究回顾被引量:1
2020年
从1987年开始,台湾暴雨研究进入一个新纪元,由早期定性描述分析进入定量计算与模拟,其中包括新观测设施的建设与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建立。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台湾极端降雨事件有所增加,其中不少极端降雨事件是由非台风暴雨所致,往往给当地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影响,这就迫切需要不断提高强降雨定量预报业务水平。本文通过对近30 a台湾在非台风暴雨研究发展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的回顾,重点介绍了台湾气象部门为了提高强降雨定量预报业务水平所做出的努力,同时对未来台湾非台风暴雨研究规划与方向作了简要介绍。
周仲岛
关键词:暴雨梅雨锋台风中尺度对流系统
单多普勒雷达分析台湾海峡弓形回波及中尺度涡旋
本文利用台湾北部民用航空局中正机场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4年9月10日发生在台湾海峡北部的一次弓形回波及伴随的中尺度涡旋的中尺度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雷达回波显示,该弓形回波呈东北西南走向,在对流区南侧首先形成低层内向喷流,...
赵坤周仲岛潘玉洁
关键词:弓形回波钩状回波中尺度涡旋
文献传递
台湾海峡中气旋结构特征的单多普勒雷达分析被引量:20
2008年
2004年9月10日傍晚,在台湾北部海面大范围中尺度对流雨带中有一钩状回波并伴随中气旋。受台湾东北部和西南部海面两个热带低压系统的环流影响,海峡北部海面有一大尺度的风切辐合带,为中气旋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文中利用台湾地区北部民用航空局中正机场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中气旋特征,结果显示此中气旋由低层形成随后向上发展,最高可达8km以上,内核直径先是低层大中层小,随后中层扩大与低层接近成圆柱状,之后快速减弱,整个过程约2h。进一步用地基雷达风速轨迹显示法(GBVTD)反演中气旋成熟期间的环流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在分析期间,最大风半径维持在5—6km,且随时间在高度分布由向内倾斜转化为无明显倾斜再到向外倾斜。轴对称径向风先在低层最大风速半径以内有外流,以外有内流,在最大风速半径处为上升运动区并伴随强回波,而在气旋中心附近为下沉运动区。随后气旋中心回波和下沉运动均逐渐增强,同时低层外流增强并扩散至最大风速半径外,相应的上升运动和强回波也移至最大风速半径外。切向风先呈现波数1的非对称结构,最大风速区位于气旋移动的左侧,且随高度有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现象,随后显著增强,分布趋于对称,最大轴对称切向风达20m/s位于约1km高度。此后切向风速逐渐减弱,同时波数1非对称结构又有加强的趋势,最大风速区位于移动方向左前侧。中气旋发展过程和结构同其他地区观测的非超级单体微气旋非常相似,其成熟期环流特征同台风结构也非常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其中心下沉运动及低层外流为降水所造成,且尺度和生命期均远小于台风。
赵坤周仲岛潘玉洁葛文忠
关键词:多普勒雷达钩状回波中气旋地基雷达显示法
派比安台风(0606)登陆期间雨带中尺度结构的双多普勒雷达分析被引量:17
2007年
2006年8月3日派比安台风(0606)接近登陆时,在距离台风中心东北180km处有一强螺旋雨带生成,并随台风往陆地方向移动.本研究利用位于广州和深圳的新一代天气雷达所收集到的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该螺旋雨带的回波结构和中尺度风场,并探讨其维持机制.雷达回波分析显示,雨带由多个对流单体组织成西北—东南走向的带状结构,长约200km,宽约35km.同过去研究中台风雨带气流结构呈准二维相比,该雨带在成熟时期的气流结构呈明显的三维特征.从雨带上游至下游,沿雨带方向风速显著减弱,而跨雨带方向风速则明显加强.在雨带上游,雨带内侧为外流,而雨带外侧3km以下为内流.其中2km以下气流进入雨带时逐渐减速并在雨带内形成强辐合,部分内流转为倾斜往外的气流.1km以下,部分内流穿过雨带的强回波中心与雨带内侧的外流在雨带内边缘形成另一强辐合区.在雨带下游,在5km高度以下雨带内外均侧为内流,其中2km以下气流从雨带外部进入雨带时先加速,随后逐渐减速,在雨带内侧边缘形成最强的辐合上升运动后,随高度向外倾斜并在雨带外部形成下沉,部分下沉气流转为内流重新进入到雨带.由于雨带上、下游分别位于海洋和陆地上,因此海陆摩擦差异是造成雨带上、下游气流结构差异一个重要原因.而另一个原因是雨带上、下游同以台风中心为圆心的圆周切线间夹角不同.此外,雨带内的气流也表明由倾斜上升在雨带外侧下沉转化成的内流,对于雨带上、下游内流的加强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赵坤周仲岛胡东明潘玉洁
关键词:双多普勒雷达螺旋雨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