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玉琴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妊娠
  • 2篇产前
  • 1篇地塞米松
  • 1篇短效
  • 1篇新生儿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畸形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引产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早产儿呼吸
  • 1篇早产儿呼吸窘...
  • 1篇致病因素
  • 1篇致病因素分析
  • 1篇人胰岛素
  • 1篇妊娠期
  • 1篇妊娠期糖耐量...
  • 1篇妊娠引产

机构

  • 4篇广州医学院

作者

  • 4篇周玉琴
  • 1篇萧正华
  • 1篇陈定宇
  • 1篇杜微云
  • 1篇黄志红
  • 1篇周峥
  • 1篇张玉洁

传媒

  • 3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价值探讨
1998年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药物副反应以及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方法:将66例有引产指征的孕足月单胎头位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3例)用米非司酮50mg口服,每12小时一次,共4次;对照组(33例)静脉点滴催产素引产。结果:研究组用48小时后宫颈评分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研究组引产总有效率高于对照(P<0.05),用药后临产发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药物副反应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具有良好的促宫颈成熟作用,可配伍米索前列醇或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
周玉琴朱宝馀关惠梅张玉洁
关键词:米非司酮催产素足月妊娠引产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早期诊断及产前致病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早期诊断及产前致病因素。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对象为孕28周至产后7d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和死产。所有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简称彩超)诊断,死亡病例经尸解证实。结果:共监测围产儿6518例,检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畸形43例,发生率为65. 97 /万,其中单发心脏畸形35例,占81. 40 /万,心脏外合并畸形8例,占18 60%。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由2000年的56. 40 /万上升为2004年的80. 24 /万。城镇高于乡村,无明显性别差异。结论: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彩超为确诊的主要手段。孕早期各种致畸因子与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周玉琴黄志红杜微云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畸形
妊娠期糖耐量异常患者用短效人胰岛素治疗的益处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短效人胰岛素治疗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 (GIGT)患者及其婴儿是否有益。方法 :用OGTT筛选出GIGT患者 10 8例后分为GIGT胰岛素治疗 (GIGT IT)组和GIGT对照 (GIGT C)组 ,每组 5 4例。前者予短效人胰岛素皮下注射 ,后者仅予饮食治疗。随访妊娠结局。结果 :①GIGT IT组母婴患病率分别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 70 %、羊水过多 5 .5 6 %、胎膜早破 3.70 %、手术产 5 .5 6 %、巨胎 5 .5 6 %、无死胎 ,而GIGT C组则相应为 14 .81%、2 4 .0 7%、12 .96 %、31.4 8%、37.0 4 %、5 .5 6 % ,两组间各病患病率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或P<0 .0 1) ;②当妊娠期空腹血糖 (FPG)在 3.33~ 4 .4 4mmol/L、餐后 2h血糖 (PG 2h)在 4 .4 5~ 5 .5 6mmol/L、糖化血红蛋白 (HbAC) 4~ 6 %时 ,母婴患病率最低 ,而低血糖反应很少发生 ;③妊娠期PG2h、HbAC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呈显著正相关 (分别r=0 .5 12 5 ,0 .5 6 79,均P <0 .0 0 1)。结论 :GIGT患者母婴患病率增高 ,使用短效人胰岛素治疗并尽可能使血糖正常化 。
萧正华周玉琴陈定宇周峥
关键词:妊娠期糖耐量异常胰岛素
产前地塞米松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31例自然早产分析
1999年
分析了131例自然早产病例,其中早产自然临产50例(38.17%),合并胎膜早破81例(61.83%).产前静脉推注地塞米松距分娩的时间、分娩孕周及股股早破与早产儿RDS的关系.结果:共发生4例RDS(2.21%),均见于用药距分娩时间<6小时,分娩孕周<34周者,而用药距分娩时间>6小时,分娩孕周>34周老,无RDS发生.胎膜早破组新生儿RDS及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与自然临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治疗早产应尽量延长孕周至34周,不足34周者均应及早促胎肺成熟治疗,使用皮质激素应争取在分娩前6小时以上;对妊娠32至34周合并胎膜早破者,使用皮质激素应慎重,治疗的重点在于对感染的监测和预防.
周玉琴
关键词:早产儿地塞米松呼吸窘迫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