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绍民

作品数:341 被引量:1,161H指数:18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4篇期刊文章
  • 95篇会议论文
  • 22篇专利

领域

  • 161篇化学工程
  • 74篇理学
  • 47篇金属学及工艺
  • 16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电子电信
  • 7篇生物学
  • 6篇电气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0篇电沉积
  • 71篇合金
  • 63篇电镀
  • 47篇镀铜
  • 46篇镀层
  • 40篇电极
  • 36篇镀液
  • 36篇化学镀
  • 34篇电化学
  • 25篇镍合金
  • 23篇化学镀铜
  • 23篇沉积层
  • 21篇电沉积层
  • 21篇镀铬
  • 21篇无氰
  • 19篇三价铬
  • 19篇离子
  • 19篇催化
  • 17篇无氰镀
  • 16篇电催化

机构

  • 341篇厦门大学
  • 4篇华侨大学
  • 4篇汕头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科学院福...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重庆大学

作者

  • 341篇周绍民
  • 166篇杨防祖
  • 101篇许书楷
  • 88篇姚士冰
  • 85篇黄令
  • 60篇田中群
  • 32篇吴辉煌
  • 31篇陈秉彝
  • 28篇许家园
  • 24篇蔡加勒
  • 23篇蒋义锋
  • 21篇牛振江
  • 12篇辜敏
  • 11篇吴伟刚
  • 10篇孙世刚
  • 9篇钟晓慧
  • 9篇郑雪清
  • 9篇陈明辉
  • 9篇杨斌
  • 8篇杨防阻

传媒

  • 36篇厦门大学学报...
  • 31篇物理化学学报
  • 26篇材料保护
  • 23篇电化学
  • 23篇高等学校化学...
  • 21篇电镀与精饰
  • 15篇电镀与环保
  • 14篇电镀与涂饰
  • 8篇应用化学
  • 7篇化学学报
  • 4篇第八届全国电...
  • 4篇2013年海...
  • 4篇第六届全国电...
  • 4篇中国兵工学会...
  • 3篇表面技术
  • 3篇第十四次全国...
  • 3篇第十一次全国...
  • 3篇2012中国...
  • 3篇第十三次全国...
  • 3篇第十届全国电...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9篇2012
  • 8篇2011
  • 16篇2010
  • 10篇2009
  • 3篇2008
  • 13篇2007
  • 4篇2006
  • 12篇2005
  • 12篇2004
  • 4篇2003
  • 16篇2002
3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晶态Fe-Mo合金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催化析氢活性被引量:5
2003年
 研究了电沉积制备的非晶态Fe Mo合金(组成分别为Fe82Mo18、Fe74Mo26和Fe71Mo29)电极在30%KOH溶液中,303~343K的温度范围内的析氢催化性能。三种非晶态合金都显示出较好的催化析氢活性。温度为343K,析H2电流密度为300mA/cm2时的析H2过电位为150~157mV。非晶态Fe82Mo18、Fe74Mo26和Fe71Mo29合金上析H2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57.18,47.33,102.28kJ/mol。
牛振江吴廷华杨防祖姚士冰周绍民
关键词:电沉积析氢反应
铜电化学沉积工艺在线路板孔金属化中的应用
本文以分布有微孔的印刷线路板(PCB)作为模板,按照PCB孔金属化工艺路线,研究了乙醛酸化学镀铜和柠檬酸盐体系铜电沉积工艺在PCB微孔金属化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乙醛酸化学镀铜和柠檬酸盐体系电沉积铜可以成功地应用于PCB ...
杨防祖吴伟刚田中群周绍民
关键词:化学镀铜印刷线路板导电性能
文献传递
计时电位法测定电镀电流效率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根据“计时电位法”测定电镀电流效率的原理和方法,详细研究了电沉积锌、铜、镍、铬、银、锡和镍-铁合金的电流效率的测试条件。讨论基体金属和阳极溶解液组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提出最佳测试条件。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计时电位法”测定电流效率是一种快速方便的新方法,若使用DDC-2型或DD-1型电镀参数测试仪,其测量误差小于±1%。
蔡加勒谭登兵周绍民
关键词:计时电位法电镀电流效率
乙醛酸化学镀铜工艺被引量:6
2012年
研究了以乙醛酸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铜工艺、镀层结构和形貌。其镀液组成和操作条件为:28.0 g/L CuSO4.5H2O,44.0 g/L EDTA-2Na,10.0 mg/Lα,α'-联吡啶,10.0 mg/L亚铁氰化钾,9.2 g/L乙醛酸,pH为11.5~12.5,θ为40~50℃。实验结果表明,化学镀铜溶液较稳定;镀液温度和硫酸铜质量浓度提高,铜沉积速率增大;较高的镀液温度下,化学镀铜反应的活化能较低,镀液稳定性下降;镀液pH在11.5~12.5可获得较好的铜镀层;随乙醛酸和络合剂质量浓度提高,铜沉积速率变化不大,但过量的乙醛酸导致镀液的稳定性降低;铜镀层为面心立方混晶结构,呈光亮的粉红色块状形貌,有较高的韧性。
杨防祖姚光华周绍民
关键词:化学镀铜乙醛酸镀液稳定性
伏安法快速测定镀铬液中氯离子被引量:1
1994年
根据Cl-离子在铂盘电机上的电化学氧化特性,用DZ-1B型电镀添加剂测定仪测定镀铬液中Cl-离子浓度。方法简便、快速。并适用于镀锌低铬钝化液中Cl-离子和Ag+离子测定。
许家园周绍民
关键词:镀铬液氯离子伏安法
镍钨合金电结晶机理被引量:25
1999年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电位阶跃法研究了Ni-W合金电沉积特点.结果表明,在以柠檬酸铵为络合剂的镀液中,沉积层的W含量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电流效率变化不大,当电流密度超过15A/dm2后,镀层的W含量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而电流效率却明显降低.循环伏安实验结果表明,当镀液中有Ni2+存在时,WO2-4才能被还原到以Ni-W合金形式存在的W金属态,且其沉积电位比WO2-4(沉积为钨蓝氧化物)和Ni2+单独沉积时的电位更正.根据电位阶跃的i~t曲线分析得知,在玻碳电极上Ni-W合金电结晶过程遵从扩散控制瞬时成核三维成长模式进行,且随着过电位的增加,电极表面上晶核数增多.
李振良杨防祖姚士冰周绍民
关键词:电沉积循环伏安镍钨合金电结晶
2,2’-联吡啶对乙醛酸化学镀铜的影响
<正>化学镀铜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抗电迁移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航空工业等.化学镀铜工艺常以甲醛为还原剂,EDTA和酒石酸钾钠为单独的或混合的络合剂.新型化学镀铜工艺所采用的还原剂主要有次磷酸钠、乙醛酸、二甲胺甲硼...
吴丽琼杨防祖黄令钟晓慧孙世刚周绍民
文献传递
XNF光亮镍铁合金电镀工艺
1989年
本文着重就光亮剂XNF—1和温度对镀液的整平能力、深镀能力、分散能力、阴极极化和镀层组成及硬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陈秉彝谢兆雄吴平杨方祖姚士冰周绍民
关键词:镍铁合金电镀工艺光亮剂
三乙醇胺在金属电沉积中的基本效应被引量:5
1994年
用微分电容法、极谱法、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和微盘电极法研究了碱性溶液中存在和不存在Zn^(2+)、Cd^(2+)、Cu^(2+)、Ni^(2+)、Fe^(3+)和Sn^(4+)等离子时三乙醇胺(TELA)在电极/溶液界面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TELA以平卧方式吸附,符合Frumkin吸附等温线。在碱性溶液中TELA与Zn^(2+)、Cd^(2+)、Cu^(2+)、Ni^(2+)和Fe^(3+)等离子生成具有表面活性的混合配体配合物,其吸附性较TELA的强。TELA不同程度地影响上述金属离子的电还原过程,根据实验结果提出TELA对锌电沉积的阻化作用机制及其基本效应。
蔡加勒周绍民
关键词:三乙醇胺络合物
玻碳电极上铜电沉积初期行为研究被引量:11
2002年
运用循环伏安和计时安培法研究酸性镀铜溶液中硫酸和 2_巯基苯骈咪唑对铜电沉积初期行为的影响 .实验表明铜的电沉积经历了晶核形成过程 ,其电结晶按瞬时成核三维生长方式进行 ,硫酸对铜的电沉积具有加速作用 ,而 2_巯基苯骈咪唑对铜的电沉积起阻化作用 。
黄令张睿辜敏杨防阻许书楷周绍民
关键词:玻碳电极电沉积电结晶循环伏安
共3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