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振平

作品数:81 被引量:227H指数:8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2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文化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理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核科学技术
  • 2篇社会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1篇
  • 11篇U
  • 9篇氧化石墨
  • 9篇氧化石墨烯
  • 9篇石墨
  • 9篇石墨烯
  • 7篇下表面
  • 7篇介形类
  • 6篇地质
  • 6篇水处理
  • 6篇重金
  • 6篇重金属
  • 6篇污染
  • 6篇废水
  • 5篇污泥
  • 5篇耐药
  • 5篇教育
  • 5篇介孔
  • 5篇化石
  • 5篇基因

机构

  • 77篇南华大学
  • 5篇核工业北京地...
  • 5篇中南大学
  • 3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广东省生态环...

作者

  • 81篇唐振平
  • 23篇陈亮
  • 22篇王正庆
  • 20篇谢水波
  • 20篇黄伟
  • 19篇刘江
  • 18篇刘珊
  • 17篇谢焱石
  • 14篇韩世礼
  • 14篇冯志刚
  • 12篇周帅
  • 12篇刘迎九
  • 12篇胡杨
  • 11篇凌辉
  • 8篇谭凯旋
  • 8篇高媛媛
  • 8篇马艾阳
  • 6篇刘金香
  • 6篇李仕友
  • 5篇凌辉

传媒

  • 8篇南华大学学报...
  • 5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原子能科学技...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环境工程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工业水处理
  • 2篇复合材料学报
  • 2篇现代大学教育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四川环境
  • 1篇经济师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求索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8篇2020
  • 9篇2019
  • 12篇2018
  • 8篇2017
  • 10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0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黑色页岩中提取介形类微体化石的方法
从黑色页岩中提取介形类微体化石的方法,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黑色页岩粉碎成颗粒,颗粒体积为0.2~0.5 cm<Sup>3</Sup>,将粉碎成颗粒的黑色页岩放入容器中,先用双氧水与碳酸钠混合溶液预处理,过滤后加水加热,...
陈亮唐振平刘江谢焱石王正庆刘珊黄伟胡杨冯志刚
一种勘探有色金属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勘探有色金属设备,包括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下表面边缘处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矩形框架上表面嵌装有多个支撑立柱,所述多个支撑立柱上套装有矩形勘探盒,所矩形勘探盒下表面且位于矩形框架内设有勘探机构,所述矩形勘探...
陈亮唐振平刘江段先哲黄伟韩世礼马艾阳刘珊王正庆章冬冬
文献传递
一种地面定位打井一体化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面定位打井一体化设备,包括两组L形固定板,每个所述L形固定板两端面上均嵌装有与相邻L形固定板端面之间的拉伸杆,每个所述L形固定板下表面中心处均设有固定机构,每个所述L形固定板侧表面均设有移动机构,四组所...
陈亮唐振平刘江谢焱石段先哲韩世礼黄伟王正庆刘珊章冬冬
文献传递
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选择性去除U(Ⅵ)的性能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制备了硫酸盐还原菌微球,探讨了Zn2+、Cu2+、乙酸钠、草酸钠和柠檬酸钠对其还原U(Ⅵ)的影响,考察了其选择性去除U(Ⅵ)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当Zn2+或Cu2+浓度低于100mg/L时,U(Ⅵ)还原未受显著影响,但当其增至150mg/L时,U(Ⅵ)还原被完全抑制。当单齿配体有机物(乙酸钠)存在时,U(Ⅵ)可被彻底还原;而多齿配体有机物(草酸钠和柠檬酸钠)存在时,会延缓甚至完全抑制U(Ⅵ)的还原。对于无机-U(Ⅵ)-重金属体系,可利用U(Ⅵ)和硫酸盐还原自由能的差异,适当降低COD/SO2-4比值直接选择性去除U(Ⅵ);对于有机-U(Ⅵ)-重金属体系,可通过多齿配体有机物络合U(Ⅵ),同时利用硫化物选择性沉淀重金属,间接实现U(Ⅵ)的选择性去除。
唐振平周帅王文涛谢水波高媛媛马华龙
关键词:硫酸盐还原菌固定化
实际污染土壤和模拟污染土壤垂直电动修复效果对比被引量:1
2021年
为加深对电动修复技术理论的理解及提供实际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科学依据,以实际污染土壤和人为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垂直电动修复技术,着重对比了实际污染土壤和人为污染土壤的电流强度、pH和土壤中重金属迁移率。结果表明:1)电动修复过程中,实际污染土壤和人为污染土壤具有相似的电流峰形,但是人为污染土壤电流值约为实际污染土壤电流值的2倍,指示人为污染发生了更多的离子迁移。2)电动修复结束后,距离阳极越近的土壤pH越低,阴极附近区域的土壤pH显著升高,实际污染土壤和人为污染土壤pH变化规律相似,阴极pH的升高可起到深层固定重金属的效果。3)对于实际污染土壤,垂直电动修复技术对0~5 cm土层Cd、Pb、Cu和Zn造成一定的向下迁移,Cd和Zn在5~10 cm土层也有一定迁移,但该土层中Pb和Cu产生积累,其余土层变化不明显。4)对于人为污染土壤,Cd迁移明显且在最底层(35~40 cm)积累,Zn、Cu在表层(0~20 cm)有一定迁移,但是Pb只在最表层(0~5 cm)有一定迁移,其余土层变化不明显。5)对比实际污染土壤和人为污染土壤,实际污染土壤具有明显较低的重金属迁移率,人为污染土壤重金属由于老化时间较短(2个月),Cd和Zn具有较高的迁移率。因此,人为污染土壤的研究结果不一定适用于实际污染土壤。
马强马强吴启堂冯志刚唐振平谢焱石龙新宪许佳澄孙岩
关键词:重金属迁移率
离散裂隙网络模拟在地下硐室稳定性中的应用——以甘肃北山地下实验室为例被引量:2
2022年
以甘肃北山地下实验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离散裂隙网络-离散元(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FN-DEM)耦合方法在花岗岩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分析方面的探索研究。选取地下实验室工程勘察范围内代表性勘察钻孔和地表露头裂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三维离散单元软件3DEC构建离散裂隙网络(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DFN)和等效岩体模型,模拟分析了地下实验室-560 m水平试验巷道的硐室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硐室开挖引起硐室围岩应力重分布,裂隙与硐室开挖面相交部位发生应力集中现象,硐室围岩出现位移变形;在现有条件下,硐室围岩变形量较小,应力集中程度不高,地下硐室稳定性较好。
纪景仁王驹王驹李亚伟唐振平
关键词: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稳定性
气载微塑料的赋存特征、迁移规律与毒性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20年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环境污染物,可能会对全球生态圈(水、土壤和空气)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本文综述了气载微塑料的分析方法、赋存特征、迁移规律及其毒性效应与机制等最新研究进展.当前气载微塑料定量表征主要依赖于体视显微镜检,而其定性分析则主要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技术.气载微塑料遍及全球各大城市、海洋、甚至偏远山区.HYSPLIT4和沉降计算后推气流轨迹分析揭示了气载微塑料的迁移规律.气载微塑料对人体健康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人类(尤其是儿童)能够吸入高丰度微塑料.今后研究应注重开发出适用于气载微塑料的精准、高效和低成本的分析仪器与方法,强化气载微塑料定量数据规范化,并从细胞、组织、器官等层面深入揭示气载微塑料及其复合污染物的毒性效应与机制.
周帅周帅唐振平唐振平高媛媛
关键词:赋存特征毒性效应风险评估
表面活性剂MES协同硫酸对含铀废渣中铀的浸出动力学被引量:1
2016年
表面活性剂MES能促进硫酸对铀的浸出,利于铀资源的回收利用。为了进一步探索表面活性剂MES促进铀浸出的机理,基于液-固多相反应的收缩核模型,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协助硫酸对铀废渣中铀浸出的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添加MES表观反应速率常数比没有添加的大一个数量级,其中,添加MES的反应速率常数在1.235×10^(-6)~2.726×10^(-6)之间,而没有添加MES的在6.789×10^(-7)~9.55×10^(-7)之间,其表观活化能,添加MES的为29.523 k J/mol,不添加的为12.493 k J/mol,在25~45℃的温度范围内,硫酸对铀的浸出主要受液膜扩散控制。
申建吕俊文唐振平吕洋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浸出动力学活化能
一种放射性胁迫下的植物生化指征测量方法
一种放射性胁迫下的植物生化指征测量方法,通过实验室环境下培养不同植物,从生化角度出发,观察、测量铀胁迫下植物的生理结构变化及铀在叶片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同时检测根茎叶部位对铀元素的富集含量、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质、丙二...
王正庆宋静车永飞肖策王升唐振平陈亮谢焱石王永东孙静马强
文献传递
华南地区构造–岩浆活化与热液铀成矿的分形动力学被引量:6
2015年
华南地区位于东亚壳体东南缘,包括东南地洼区和江南地洼区两个典型的华夏型地洼区,该区多阶段的复杂构造–岩浆演化形成了大量的花岗岩及断裂构造,并导致大量多因复成热液铀矿床的形成。这些花岗岩体、断裂构造及铀矿床的空间分布均具有分形特征。东南地洼区断裂构造的分维值为1.6800,明显大于江南地洼区的1.5939,显示前者更有利于热液铀成矿作用的发生。花岗岩体空间分布盒维数D总体上随其规模增大而增大,较大的周长–面积分形维数DPA会导致盒维数D增大,显示其构造–岩浆活动的复杂性增强。其中燕山晚期、燕山早期和印支期较大的D和DPA显示其更有利于热液铀成矿的发生。华南地区热液铀矿床空间分布盒维数为1.0254,明显小于两个不同构造区断裂构造空间分布的分维值,表明华南地区铀矿床的发育程度低于断裂。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断裂和成矿演化进行模拟的结果表明,其分维值随时间逐渐增大,到中晚期断裂分维值增高至超过临界值后才有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成矿分维值显著增大。多阶段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的分形演化导致了华南地区多因复成热液铀成矿的分形分布。
谢焱石尹建文谭凯旋唐振平段先哲胡杨王正庆李春光王昭昭冯志刚
关键词:花岗岩分形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