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晓琼

作品数:86 被引量:312H指数:9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2篇细胞
  • 56篇干细胞
  • 39篇造血
  • 37篇造血干
  • 37篇造血干细胞
  • 36篇干细胞移植
  • 35篇造血干细胞移...
  • 24篇基因
  • 23篇异基因
  • 23篇白血
  • 23篇白血病
  • 19篇淋巴
  • 18篇细胞移植治疗
  • 18篇骨髓
  • 18篇干细胞移植治...
  • 17篇异基因造血干...
  • 16篇急性
  • 15篇异基因造血干...
  • 13篇外周
  • 11篇疗效

机构

  • 64篇重庆医科大学...
  • 21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市中心医...
  • 1篇重庆市中医院
  • 1篇达州市中心医...
  • 1篇达州市中西医...

作者

  • 86篇唐晓琼
  • 40篇刘林
  • 39篇张红宾
  • 38篇肖青
  • 36篇王利
  • 31篇陈建斌
  • 23篇赵智刚
  • 22篇邹萍
  • 16篇王建渝
  • 16篇王欣
  • 15篇王红祥
  • 14篇罗小华
  • 11篇杨泽松
  • 9篇廖明燕
  • 8篇李秋柏
  • 7篇熊艺颖
  • 6篇黄宗干
  • 6篇胡妮妮
  • 6篇颜新宇
  • 6篇王欣

传媒

  • 9篇重庆医学
  • 9篇中国实验血液...
  • 6篇中华器官移植...
  • 6篇检验医学与临...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4篇中国药业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临床血液学杂...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肿瘤

年份

  • 3篇2024
  • 6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3
  • 5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14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XA_2和PGI_2失衡及PLA_2活性变化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探讨 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栓素 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失衡及 PLA活性变化。方法:以放免法测定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含量,以改良Zieve法测定血浆PLA2活性,同时观察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等的变化。结果:①2型DM患者存在TXA2和PGI2合成异常,且Ⅱ组(有微血管病变组)较Ⅰ组(无微血管病变组)更为严重;②2型 DM患者组血浆 PLA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但 Ⅰ组与Ⅱ组之间无显著差异;③2型 DM患者组 TXB2与FBG、TG显著正相关,6-K—PGF18FINS显著负相关,TXB2与6-K-PGF1a均与血浆PLA2无显著相关性。结论:①TXA2和 PGI2失衡在 2型糖尿病及其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③血浆分泌型 PLA2活性变化与 2型糖尿病密切有关,但在糖尿病患者TXA2和PGI2失衡及微血管病变中可能不起直接作用;③糖脂代谢紊乱以及高胰岛素血症在TXA和PGI2失衡及DM微血管病变中起重要作用。
万青邓华聪邱鸿鑫杨刚毅祝继华唐晓琼
关键词:血栓素A2前列环素磷脂酶A2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LOHC)的危险因素、LOHC发展为重度LOHC的危险因素及LOHC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allo-HSCT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可能影响allo-HSCT后LOHC发生的相关临床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同时分析组间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45岁(P=0.039)、强化预处理方案中包含氟达拉滨/克拉屈滨+阿糖胞苷(P=0.002)、移植后d 30白蛋白≤30 g/L(P=0.007)、CMV-DNA+(P=0.028)、移植前有真菌感染(P=0.026)、Ⅱ-Ⅳ度a GVHD的发生(P=0.006)是发生LOHC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已发生LOHC的移植患者中,LOHC发生的时间在移植后32 d内(P=0.008)、移植后d 30的白蛋白≤30 g/L(P=0.032)是发展为重度LOHC的独立危险因素。重度LOHC组的OS率显著低于未发生LOHC组(P=0.041)。结论:对于年龄≤45岁、强化预处理或LOHC发生较早的移植患者,需要警惕发生LOHC或发展为重度LOHC,应早期做好防治;定期监测CMV-DNA、白蛋白水平,积极有效地抗病毒、抗真菌治疗及防治a GVHD是预防LOHC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张琳依熊艺颖廖明燕肖青唐晓琼罗小华张红宾王利刘林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正常成人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比较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和正常成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化能力,为临床细胞移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获取并分离正常成人和NHL患者的骨髓MSCs,用低血清培养液培养、传代,观察MSCs的形态和生长特性,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和细胞周期,体外诱导MSCs向脂肪和骨分化,行MSCs的染色体分析,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正常成人和NHL患者的骨髓MSCs具有相似的细胞形态、生长特性和免疫表型,而且都可以向骨和脂肪分化;NHL来源的MSCs具有正常的核型和超微结构,超过90%的细胞处于静止期,未发现肿瘤细胞的特征性结构。结论从NHL患者骨髓中获取的MSCs经培养传代,与正常成人骨髓MSCs一样,具有在体外大量扩增并保持低分化状态和多向分化的能力。
赵智刚唐晓琼黎纬明邹萍
关键词:干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生物学特性正常成人流式细胞仪检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90例患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19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90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MDS患者的遗传学情况及生存曲线。结果:初诊时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e System,IPSS)危险分层更高的MDS患者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异常发生频率更高、类型更复杂,提示预后不良。治疗方案的选择与中危(IPSS危险分层)MDS患者预后相关,去甲基化药物治疗组总生存率的相对风险比联合用药组更高。结论:IPSS危险分层较高危组MDS患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比较低危组复杂,患者生存率更低;合并多种遗传学危险因素的MDS患者预后不良,其基因突变类型对预后有提示作用。
黄龄乐颜新宇刘兰香杨泽松王欣罗小华张红宾唐晓琼肖青刘林王利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遗传学异常预后分析
含地西他滨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26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CAG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含地西他滨方案治疗的26例老年AML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6例老年AML患者首程治疗后17例达完全缓解,3个疗程后18例达完全缓解,1例达部分缓解,总有效率73.1%。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其中17例出现肺部感染,2例出现败血症,3例出现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结论: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AML患者具有较高的缓解率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探究及临床推广应用。
杨懿春石林王建渝肖青唐晓琼张红宾杨泽松陈建斌刘林王利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地西他滨老年
γ干扰素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IDO表达及其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体外诱导作用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吲哚胺2,3-过氧化酶(IDO)的表达及IDO对异基因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观察传代3次以上的细胞形态,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分别用浓度为0、20、50、100、200U/ml的IFN-γ诱导作用MSCs后,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DO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IDO蛋白的表达,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色氨酸的特异代谢产物犬尿氨酸的特异代谢率,以此判断IDO的活性。以丝裂霉素C灭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为刺激细胞,异基因T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与经200U/ml IFN-γ作用的MSCs组成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MSCs与反应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5、1:10、1:50及1:100,部分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IDO的特异性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1-MT),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率及培养体系中IDO活性。结果MSCs培养传代3代以后的纯度达到95%。在无IFN-γ作用时,MSCs没有IDO mRNA表达,经不同浓度的IFN-γ诱导后,均可检测到IDOmRNA表达,且表达强度呈IFN-γ剂量依赖性;IDO蛋白的表达与IDOmRNA一致;随着IFN-γ浓度的增加,MSCs培养上清液中的色氨酸浓度降低,而犬尿氨酸浓度升高。在无MSCs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T淋巴细胞的增殖率为(80.2±5.7)%,当MSCs与反应细胞之比为1:5、1:10、1:50及1:100时,T淋巴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28.1±3.2)%、(38.6±4.0)%、(57.2±2.5)%和(84.1±4.6)%,若在相同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1-MT,则MSCs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基本消失;培养体系中IDO的活性与MSCs的数量成正比。结论γ干扰素在体外能诱导MSCs的IDO表达,其表达水平与γ干扰素呈剂量依赖性;IDO能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
唐晓琼赵智刚游泳邹萍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T淋巴细胞
浅谈循证医学教育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运用被引量:1
2018年
循证医学是现代临床医学模式,在实习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循证医学教育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国内循证医学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加快发展实习医生循证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实践.
唐晓琼颜新宇刘林
关键词:循证医学教育
冻存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支持造血的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为了了解冻存复苏过程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生物学特性和支持造血能力的影响,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骨髓MSC,将传代后的细胞用含10%二甲亚砜、40%胎牛血清的IMDM细胞冻存液保存在-196℃液氮中,观察短期(4周)和中期(9-15月)复苏后MSC的活性、免疫表型、多向分化能力和支持造血的能力,并同冻存前的MS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中短期冻存后的MSC的细胞活性分别为(90士3.75)%和(93士2.51)%;冻存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免疫表型、体外分化为脂肪和骨细胞的能力、支持集落(CFU-GM,CFU-E,CFU-GEMM)的生长作用和冻存前MSC相似。结论:骨髓MSC在液氮中短期和中期保存后,细胞活性略有下降,但是并不影响MSC的增殖、分化和支持造血能力。
赵智刚唐晓琼黎纬明游泳邹萍
关键词:冻存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大鼠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于梗死心肌的增殖分化情况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EPCs,免疫荧光法检测其CD34+、CD133+和Flk-1+的表达。将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制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在梗死心肌处植入DAPI标记的EPCs(实验组)或M 199培养液(对照组)。移植后1周及4周,心脏超声检查心功能,并对梗死区心肌组织进行移植细胞形态学检查及毛细血管密度测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梗死周边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培养获得EPCs,其表型为CD34+、CD133+和Flk-1+。植入梗死区的EPCs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实验组梗死心肌处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并且VEGF基因及蛋白表达在移植后1周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移植后4周,实验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而移植后1周,两组大鼠超声检测心功能各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同种异体EPCs移植到梗死心肌大鼠缺血心肌能分化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梗死后心肌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
王红祥李宾公邵诗颖赵智刚唐晓琼邹萍
关键词:心肌梗塞内皮祖细胞细胞移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5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行APBSCT的NHL患者56例,其中男37例,女19例,中位年龄44岁(16~69)岁,缓解病例46例,部分缓解7例,复发难治3例。结果:56例移植患者中55例获造血重建,1例未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个/L的中位时间9.5 d(7~18 d)、血小板计数〉20×109个/L的中位时间11.5 d(6~24 d)。24例患者于粒细胞缺乏期时出现发热,5例出现轻中度腹泻,1例出现轻度肝功能损害,1例出现带状疱疹。所有患者随访截止于2014年4月1日,中位随访时间20.25月(3.0~60.5月)。45例存活(其中5例带病生存),10例复发,11例死亡(其中5例死于复发)。复发率为17.9%,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分别为80.4%、71.4%。结论:APBSCT是治疗NHL的有效手段,造血重建快,并发症少。
张端众肖青张红宾唐晓琼王建渝王欣杨泽松陈建斌刘林王利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非霍奇金淋巴瘤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